孫濱
摘 要:在社會飛速發展的趨勢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交相輝映,形成全媒體時代,推動著各類新聞報道的新發展。同時,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目標的提出,當前法治類新聞成為推進人民了解法治社會、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渠道所在。因而文章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探究當前社會對法治類新聞報道提出的新要求,并探索其發展的新出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下;法治新聞報道;策略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近年來我國的新聞傳播方式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在新聞報道中也存在著受眾人數較少的新聞種類,其中以法治新聞作為代表在實踐的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對于法治新聞報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是推動法治新聞報道發展的重要途徑,并對于增加其受眾范圍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對于法治新聞報道的發展現狀等進行分析,為其發展趨勢分析奠定基礎。
一、新媒體在法治宣傳中應用優勢
1.提升宣傳維度
新媒體在法治宣傳過程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對信息進行傳播。互聯網傳播信息能夠突破空間、時間、地區的限制。人們通過終端設備來獲取全球范圍內的實時信息及資源。智能手機的推出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網絡信息內容多樣化且信息量巨大,既擴展了人們的交往范圍,還豐富了日常娛樂生活。例如,微信、QQ、微博、網游等軟件為人們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并開辟了新的天地。
2.提升宣傳互動性
在傳統法治宣傳的過程中,通常采用宣傳材料的方式開展工作。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人們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并提出相關閱讀需求。微信、微博、QQ等軟件的推廣形成了互動性、參與性的宣傳模式。與此同時,法律機構還應充分使用多樣化手段來滿足廣大群眾的法律閱讀需求。人民群眾與法律機構間和諧的互動性能使其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受到深刻啟迪。由此可知,法治宣傳工作已經由傳統的單向宣傳轉變為群眾與機構的雙向互動。
3.提升宣傳普及性
我國手機網民數量已高達8.17億,平均每年增長用戶量6433萬。由此可知,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突破傳統信息傳遞方式,并將溝通交流方式變得多樣化,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社交的必然發展因素。
二、新媒體語境下改善法治新聞報道的對策
1.對法制宣傳內容加以有針對性的強化
面對法制宣傳內容要結合熱點新聞話題和司法實踐中“出場率”較高的法律問題,對其間涉及的諸多法律知識做出必要的規整,由此來借助于對熱點新聞的各種探討、分析活動開展法律知識領域的一系列宣傳。在這一過程中,構建“新媒體網絡平臺”的做法往往能夠極大程度上展示出其中各方之間的“互動性”,借助于這樣的互動行為,能夠在遇到法律方面問題的時候獲得有針對性的問題解決辦法;
其次是借助于新媒體領域的各種設備和平臺,進一步設置各種以用法、學法、普法之類為主題的專業性法律知識普及體系,并對其間的律知識和內容加以靈活運用,在“理論結合實踐”的方針指引下傳播法律知識,引導社會成員樹立新時期的法制理念,由此“內化”和“滲透”法制理念于人心之中。
2.創新敘事手法,精選視角敘事
目前,各大短視頻平臺和新聞媒體網站并不缺少法治題材的短視頻作品,而實際上能廣泛傳播并為大眾所熟悉的法治短視頻數量并不多。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大部分法治題材的短視頻作品內容同質化嚴重,敘事手法單一,難以引起受眾的觀看興趣。
要使受眾有興趣觀看法治短視頻,就必須從創新短視頻敘事手法上下功夫,嘗試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事情,從不同的時間維度描述事件,精選視角敘事。例如,2019年兩會期間,人民網2018年兩會期間開始推出的系列短視頻欄目《兩會夜歸人》再次與觀眾見面。除了再次將鏡頭對準參與兩會報道的媒體人之外,鏡頭也轉向了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講述他們工作背后的故事。北京消防總隊故宮特勤中隊指導員蔡睿,身著“火焰藍”新制服,講述消防員的責任、使命與情懷;吉林高速公安延吉分局的警察叔叔帶你“一起”去巡邏,講述他們如何為兩會保駕護航;淮南公安的警花小姐姐帶你參觀“一站式”警務室,展示如何把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透過這些視角各不相同的法治短視頻,觀眾們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他們對工作的敬業和熱情,感受到他們對祖國富強的共同期盼。
3拓展多媒體傳播渠道,創新普法傳播模式
中國普法網逐漸形成了“一網兩微”(一網兩微主要指中國普法微博、普法微信公眾號及普法網站的結合)的模式,此模式的建立較大程度上增加的移動用戶的參與概率,實現普法活動覆蓋面的有效提升。為實現新媒體環境下,普法傳播效果的有效提高,普法傳播渠道已經開始得到拓展,現如今,已由傳統且單一的傳播渠道增加為多種類型的傳播渠道。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亦為移動客戶端,同時移動客戶端也實現了普法傳播精準性的提高。以往的學校普法活動存在局限性,此活動一般限于活動本身,不但無法實現普法的有效傳播,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普法成本。
針對于此,可將移動客戶端與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各項工作環節相結合,建立普法+移動客戶端的傳播模式,如此不但能夠提高普法宣傳的效率,還將使法治各項工作得到持續且穩定的發展。
結束語
全媒體時代下主要是指新聞傳媒實現“互聯網+”的方式發展,而法治類新聞報道由于專業性較強、較為枯燥等短板導致受眾較少,發展緩慢,傳播目的和傳播事實相違背等問題。因而做好法治類新聞報道工作必須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完善新聞傳播方式,建立專門的法治類新聞報道體系,為我國法制建設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曉雪.探析新媒體如何做好政法新聞報道[J].傳媒論壇,2019,2(7):9,11.
[2] 王瀟翊.探析新傳播環境下法治新聞報道的創新與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7,8(23):155,191.
[3] 張希臣.從《法制晚報》透析都市類報紙法治新聞的發展現狀[J].新聞研究導刊,2018(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