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新春



摘 要:以貴陽軌道交通主變電所電力工程實施情況為依據,研究分析山地架空電力線路鐵塔基礎分坑測量、抱桿法組立鐵塔、導線架設及跨越防護等施工技術,并進行總結,為類似施工提供參考,以確保施工工期及安全質量,減少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費。
關鍵詞:110kV主變電所;電力工程;山地架空線路;施工技術
引 言
城市軌道交通電力架空線路鐵塔多布置在山區、林地,且設置在山頂,材料二次搬運距離較遠,運輸難度大,測量放線干擾大,鐵塔組立作業空間小難度大,電力線架設涉及跨越高速公路、10kV線路、220V線路、鄉村道路等,存在一系列安全隱患,致使施工難度增大、成本增加,施工工期、安全質量難以保證。
本文以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110/35kV主變電所電力工程為依據,線路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自立式鐵塔(高4050米),導線采用JL/LB1A-240/30鋼芯鋁絞線,同塔雙回架設。重點研究分析山地架空電力線路鐵塔基礎分坑測量、鐵塔組立、導線架設及跨越防護等施工技術,以便更好的解決上述施工難題。
1 電力架空線路施工工藝流程
2 材料二次搬運
基于現場條,材料二次搬運成為了制約工期、增加投資的瓶頸,結合區域資源條件并經過多次現場勘查,本工程采用了馬幫倒運與搭設臨時索道運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備、材料的二次搬運,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節約了相應成本。
3 電力架空線路施工技術
3.1 鐵塔基礎分坑測量
(1)規定線路方向:線路前進方向規定如圖2所示,各塔位的前后左右均以此為準,順時針分別編為A、B、C、D。
(2)線路復測:分坑測量前須進行線路復測,復測內容包括線路直線、轉角度數、檔距、塔位高程、地形地物、塔腿高差等,均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
(3)分坑測量:針對長短腿鐵塔基礎,選用斜距控制法[1]測量,如圖3所示:
儀器支于中心樁G,用鋼尺量取A點到經緯儀橫軸中心的斜距S;測出經緯儀與A點間垂直角J。則G點到A點之間的水平距離L及高差H按下式計算:
a直線塔基礎分坑測量:儀器置于桿塔中心樁G上,對準方向樁N后,調零,測出45°水平角,對準C腿,量取斜距S值,測出角J值。
按上述公式計算出L值,多次測量找點,當L=基礎對角半根開時,即為C腿基礎中心,進行定樁。依次測出水平角135°、225°、315°,按上述步驟,完成其余三個基礎的坑位中心樁。
b無位移轉角塔基礎分坑測量: 將儀器安置于轉角塔塔位中心樁G上,方向樁Z樁為基準方向,按逆時針沿水平方向旋轉照準部(180?-α)/2,即為橫擔方向,調零,測出45°水平角,對準D腿,量取斜距S值,測出角J值。按上述公式計算出L值,多次測量找點,當L=基礎對角半根開時,即為D腿基礎中心,進行定樁。依次測出水平角135°、225°、315°,按上述步驟,完成其余三個基礎的坑位中心樁。
本分坑方法在保留中心樁的情況下,可不測設控制輔助樁,直接進行A、B、C、D樁測量,測量工作更加快捷、準確。
3.2 鐵塔組立
(1)施工工藝流程:
(2)施工方法:
由于全線地貌均為丘陵占40%,山地占60%,故根據實際地形優先選擇外拉線內懸浮抱桿法[2]組塔,個別作業空間小的塔基采用內拉線內懸浮抱桿法組塔,是利用獨根抱桿作為支撐和四根落地拉線輔助,將鐵塔分段或分片進行拼裝的一種鐵塔組立的施工方法,通過現場實施,此方法具有工器具簡單、操作簡便、輔助人員少、安全隱患低等優點。
a、安裝塔腳板,在地面拼裝組立抱桿,抱桿頂部的四條拉線落地端錨于預先挖埋好的地錨上,并收緊拉線,拉線對地夾角小于60°。抱桿底座用四根鋼絲繩(托繩)分別與四個塔腳板連接,收緊鋼絲繩,將抱桿底部固定在塔中心位置。
b、根據地形在橫線路或順線路方向布置牽引系統,牽引繩一端上絞磨,另一端通過轉向滑車、抱桿頂的起吊滑車組,引至地面待起吊塔片的位置。
c、進行塔腿吊裝,塔腿吊裝需注意對于根開大且半邊塔腿較重或各塔腿不連成整體的塔號,塔腿段應采用單腿主材吊裝的方法。如果抱桿立于地面,高度滿足起吊塔身段的要求,則可繼續吊裝塔身塔件。如果抱桿高度不滿足起吊塔身段的要求,應提升抱桿。
d、提升抱桿后,進行塔身吊裝,對于塔身較輕,吊裝重量符合要求可采半邊成片吊裝法;塔身較重時采用單根主材吊裝法,單腿的主材可適當加輔助斜材。
e、在塔身組裝后,依次吊裝橫擔,嚴禁以兩倍起吊方式利用上層導、地線橫擔整體吊裝下層橫擔。
f、全部吊裝完成后拆除抱桿,回收工器具,清理施工現場,施工完畢。
3.3 跨越防護網搭設
跨越施工存在較大安全風險,是導線架設施工中的卡控重點,本工程采用在桿塔之間搭設跨越網來進行施工防護,較傳統的搭設跨越架防護具有操作簡便、節約成本、無需封路施工等優點。
跨越防護網搭設方法:
a、用無人機布放牽引繩,再通過牽引繩布放縱向承力繩并固定在兩端鐵塔的下層橫擔上。
b、布放支撐桿,間距5米。
c、布放絕緣網并固定在橫、縱向承力繩上。
d、安全網與跨越物距離使用經緯儀進行測量,同時通知指揮人員對安全網進行調整,保證安全網與跨越物垂直距離為8米,確保事故狀態下大于6米。
e、地錨設置,在兩端鐵塔下端各設置一組鋼地錨,地錨埋深2米。
3.4 導線架設
本工程線路采用同塔雙回架設,導線采用JL/LB1A-240/30鋁包鋼芯鋁絞線,地線采用兩根24芯OPGW光纜,線路長3.7km。為應對沿線的交通、地形、地貌特點,采用了無人機輔助、機械張力放線。
(1)施工工藝流程:
(2)施工方法:
a、設置牽引場、張力場。根據線路長度及牽引力輸出能力,分別在線路始末端設置牽引場和張力場。牽引場主要由牽引機(帶卷揚輪)、滑輪組等組成;張力場主要由張力放線機、滑輪組、放線架等組成,兼具放線、收線功能。牽引機、張力機進出口與鄰塔懸點的高差角不宜超過15°;轉向滑輪與鄰塔導線點的仰角也不宜大于15°;臨錨地錨與鄰塔導線懸掛點的仰角不得大于25°。牽引場、張力場必須按施工技術設計要求設置接地系統,接地滑車安裝于張力機(牽引機)前5米左右。
b、張力放線。通過無人機從張力場展放導引繩,穿過各鐵塔臨時懸掛點滑輪,終到牽引場與卷揚輪連接。張力場將導引繩與牽引繩連接,啟動牽引機與張力放線機展放牽引繩,放至牽引場后,將牽引繩另一端與導線連接,開始展放導線,同時附帶另一根牽引繩沿下一根導線路徑展放,牽引繩循環使用,依次展放導線、光纜。
c、導線臨錨。牽放完畢后,應進行升空使導線距地面距離約5米,然后進行錨線即線端臨錨,臨錨線對地夾角不宜大于20度,錨線后的導線距離地面不應小于5m。
d、緊線。緊線前在掛線點裝設臨時拉線,拉線掛在施工孔上,角度一般為30° 45°,用倒鏈調緊,然后利用滑車組及地錨收緊導線,收緊第一根子導線至弛度后臨錨,其他導線以此為標準全部調平并臨錨,執行粗調、精調程序,弧垂觀測一般采用等長法[3]和角度法[4],弛度觀測完畢劃印后安裝過輪臨錨。
e、安裝附件。直線塔懸垂串采用2套提線器在橫擔前后布置,提升導線,使它們到達預定位置,對稱安裝線夾。耐張絕緣子金具串安裝后拆除導線的線端臨錨,使導線由地面升至空中然后進行斷線,斷線后利用高空操作平臺進行高空壓接,壓接工作完成后,再收緊滑車組,使耐張線夾與耐張絕緣子金具串相互靠近,直至安裝完成。跳線施工時應根據確定的軟跳線長度,將其與耐張線夾引流板聯接,并進行外觀整形,跳線安裝后,跳線對塔體最小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防震錘安裝距離需安裝圖紙規定距離嚴格執行。
4 結語
本文研究分析的相關施工技術已在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電力工程各個施工環節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切實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施工成本、保證了安全質量,并超前、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
參考文獻
[1] 王友林.高低腿鐵塔基礎斜距控制與檢測[J].大科技.2012(7).
[2] 馬明.高壓輸電線路鐵塔組立施工技術探討[J].電力電網,2012(12).
[3] 梁輝明.探討輸電線路緊線施工的弧垂觀測及調整方法[J].大科技.2017(4).
[4] 曲暢.角度法觀測弧垂在特高壓工程中的應用[J].河北電力技術.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