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凡
摘 要: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以來。其中的新增條款,離婚冷靜期制度,引起了較大爭議和人們的廣泛討論。本文將從什么是離婚冷靜期,離婚冷靜期的前世今生以及對該制度作出怎樣的評價三個方面對離婚冷靜期制度進行闡釋。
關鍵詞:離婚冷靜期;前世今生;體系化;利益考量;離婚率
1.什么是離婚冷靜期
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公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過程中具有里程碑般的意義。這一次頒布的民法典中的眾多新增條款中又以“離婚冷靜期”熱度最高,引起了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的激烈探討。離婚冷靜期,又稱離婚考慮期或離婚等待期。是指當夫妻雙方協議離婚時,婚姻登記機關自收到離婚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夫妻中任何一方改變主意不愿意離婚的,都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同時要順利離婚雙方還需要在規定期間屆滿后三十日內到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并由婚姻登記機關發給離婚證。如果未在三十日內申請,則應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1]。關于離婚冷靜期只適用于登記離婚還是同時適用于登記離婚和訴訟離婚,學界多有爭議,前者獲得了更多的支持。但爭議最熱烈處恰恰不在學術界,而在老百姓間的輿論領域中。爭論的焦點也并非離婚冷靜期應該適用于登記離婚還是同時適用于登記離婚和訴訟離婚,而是該不該設置離婚冷靜期,設置后產生的負面效果更多還是正面影響更顯著。離婚冷靜期的設置目的是為了降低離婚率,減少沖動離婚,情緒離婚的數量。在保障結婚自由,離婚自由的前提下通過法律規定為婚姻制度設置門檻與限制。在增加離婚成本的同時倒逼人們慎重理性結婚,強化婚姻的嚴肅性。對于在近些年經濟高速發展大環境下,國內婚姻文化遭受國外自由文化的猛烈沖擊下造成的浮躁草率的結,離婚的社會環境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人身關系,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但從民法的歷史發展來看,長期存在著“重財輕人”的傾向[2]。就我國各種民法規范綜合來看無論是條文數量還是規范內涵,都不足以體現人身關系在民法中的獨立地位。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對調整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提出新的訴求和期待。這也是我國當前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民法領域的表現之一。新頒布的民法典對于人身關系的調整作出多項規定也是順應了社會發展和時代需求。婚姻關系作為民法所調整的身份關系的典型對象在締結,維持,奔潰,終結的各個步驟都表現出了高度公平性和公正性。從法律的制定到實施都對婚姻制度以盡可能多的尊重。在婚姻的成立上,在《民法總則》的統攝下《婚姻家庭編》作出相應合理規定[3]。在婚姻維持方面雖然《婚姻家庭編》對夫妻之間人身,財產關系各方面作出大量規定,但在親子關系,家庭責任方面的成果仍然很小,存在較大規范空間,需要完善。應當建立起立體的規范體系,剛性與柔性并存的法律規則去合理調整婚姻家庭關系。離婚自由是人人平等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法律對人權的最大尊重。是對婦女追求解放,男女平等精神的集中概括。對于引發熱議的離婚冷靜期制度應當按照此思路和原理進行理解和表達,我們既要肯定這一制度的必要價值,也要尊重學術界和民眾的意見按“損害最小化”原則進行調整和限制。以求離婚冷靜期制度能發揮最大效能[4],在尊重立法者目的的基礎上,更好的回應學界和民眾的困惑和訴求。以協調離婚冷靜期制度對于民主立法與科學立法的關系,表現出離婚自由應有的合理價值。
2.離婚冷靜期制度的前世今生和具體制度設置
離婚冷靜期制度雖然引起極大爭議和討論,但其來源并非空穴來風。離婚率走高在世界上為各個國家所頭疼,較具代表性的有美國,古巴,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5]。離婚率的增高帶來的連鎖反應使得國家不得不從法律層面進行調控。而離婚率走高帶來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生育率的降低,不穩定的婚姻家庭生活導致夫妻之間生育孩子的欲望越來越低,也容易引起年輕人的恐婚心理,進而導致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降低離婚率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增加離婚成本。美國,韓國,法國等國家為了降低離婚率都設置了一定的離婚冷靜期,從一個月到一年不等[6]。其中美國加州設置了六個月的離婚冷靜期,韓國民法規定了類似與離婚冷靜期的“熟慮期”規定有子女的夫妻的離婚熟慮期為三個月,無子女的夫妻的離婚熟慮期是一個月。法國民法規定新婚夫妻結婚之后六個月內不得協議離婚,六個月后如果想要協議離婚同樣規定了三個月的考慮期[7]。從中管中窺豹,其實在民法典上增加離婚冷靜期并非專家學者一時腦熱而是結合我國國情,在借鑒各國法律并加以改良的結果[8]。且在冷靜期的設置上國內已經比各個國家要短不少,且相對寬松。也能側面看出這一法律制度的制定是嚴謹而艱難的。同樣,離婚冷靜期制度在國內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如:1994年曾實施過一段時間的“離婚審查期”即夫妻雙方自愿離婚的,需經過“一個月離婚審查期”并由婚姻登記機關對協議離婚的雙方當事人當場登記并發給離婚證[9]。但此制度經過學界多方探討后,出于對人權,效率多方考量,對女性追求自由呼聲的回應和離婚自由的尊重等各方原因,于2003年的《離婚登記條例》取消了“離婚審查期”制度。由此開始,一對合法夫妻走完整個離婚流程只需要十幾分鐘,甚至不到一頓飯的時間,婚姻的神圣性,嚴肅性大幅降低。這一規定提高了婚姻登記機關的辦事效率,但國內離婚率也開始明顯增高。民盟中央委員,《中國婦女》雜志主編尚韶華認為,簡化離婚程序是離婚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到2010年兩會期間尚韶華針對此離婚制度問題聯合百合網等婚戀機構提出了名為《建立離婚冷靜期,培養婚姻咨詢師》的議案[10]。 明確提出了夫妻雙方提出離婚申請后,應當有三到六個月的離婚冷靜期,以便夫妻雙方冷靜對待,理性考量。減少沖動離婚,情緒離婚的數量。并希望借此降低離婚率。這一次在民法典設置離婚冷靜期制度,也許可以看作是對1994年設置的“離婚審查期”的一種重提和回歸[11]。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民法典》設置了離婚冷靜期,我國仍然是世界上登記離婚最便捷快速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