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雅瓊
【摘要】在公辦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中,應通過相應的方式算法來規劃出生均培養成本,并且對其生成結果進行科學的驗證,從宏觀角度來看,制定具有操作性強以及實用性高的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參考標準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這一標準要有一定的規范制度規定來加以衡量,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費制度的形成,還能夠對財政撥款制度的完善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最后還能夠使得教育資源的配置得到優化,學校的整體辦學素質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本文對地方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的流程與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辦高職院校 生均培養 成本核算 分析
對公辦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進行全面分析,不僅可以使的院校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滿足院校的實際需求。另外,這也是加強高職院校內部管理與提升其競爭實力的核心。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對生均培養成本核算進行研究與探討。
一、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的內涵
早在1963年美國經濟學家就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我國相關學者也在教育成本研究中將教育成本定義為教育過程所消耗的物化勞動與活勞動的總和,主要就是指培養學生所出現的一切費用。從理論角度分析,可以將公辦高職院校生均成本核算劃分為一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教育服務成本。[1]主要就是院校向學生所提供的教育與服務,例如教師的工資或者開展各項活動等需要支出的費用:其次學生求學直接費用。主要為學生為求學應支出的費用,例如飲食、交通、住宿等:最后為學生求學機會成本。主要就是學生為求學所放棄的相關收入成本,即為工作。
二、高職院校生均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
(一)權責發生制原則
當前,我國公辦高職院校的會計制度規定通常都是實行收付實現制,針對于收入與確認費用來講,都是以款項是否已經收付為關鍵。這種核算方式雖然可以為院校提供準確的預算收支信息,但并不適合成本核算,難以準確反映出院校的真實成本。而權責發生制就能夠準確反映出院校的實際財務情況,同時還能夠及時確認在一定時間內院校內部所出現的成本給用。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在進行生均培養時,所發生的成本核算需要以權責發生制為核心,這不僅是院校開展成本核算的要求,同時也是其合理進行收支配比的關鍵。但在過程中,以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時,主要就是對非專項資金,專項資金與專用基金還需要沿用傳統的成本的核算模式。
(二)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即為收益成本配合原則,其要求成本支出與院校收入的成正比,這一原則著重強調了會計計算過程中的支出成本與收入成本兩者之間的比較,同時還強調了項目費用成本與這一項目收入之間的配比。[4]公辦高職院校在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時,只有遵循配比原則對成本費用依照實際所屬進行分配才可以準確計算成本。
三、當前高職院校生均成本核面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缺少動力支撐
在國家不斷加大對高等職業學校經費投入的前提下,很多高職學校在學校經濟運作方面處于“等、靠、要”的局面,“年初報預算,年終報決算,經費支出靠撥款,經濟效益無人管”的現象不乏其人,缺乏經營學校的理念。這一現象不僅說明了高職院校沒有重視生均培養成本,同時還體現出了院校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二)院校管理體制不同給生均培養成本測算增加了難度
在公辦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過程中,規模相對較小的院校普遍實行一級管理體系,這種管理模式下的生均培養成本核算較為簡單。但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在實行“校院”兩級的管理模式,二級學院也屬于實體,其發生的成本費用與生均培養有著一定的聯系,是生均培養中成本核算的關鍵。[5]另外,高職院校管理部門的各個處室,它們雖然不是在教學前線,但其工作目標與責任都是一切為學生,所以,這些管理部門所產生的相關費用也需要劃分到生均培養成本核算中,這些內容都會增加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的難度。
四、分析公辦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的有效對策
(一)推行會計核算與成本核算的雙軌并行制
當前,我國諸多公辦高職院校所開展的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模式主要為統計調查、會計資料轉換以及培養成本核算等方式。從感性角度分析,上述方式都有著自身特點,也有著一定的適用性,但科學合理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方式更可以反映出高職院校生均培養的實際情況。[2]在過程中,為進一步滿足院校實際發展需要,其需要構建一套完善且健全財務會計制度體系,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使生均培養成本核算實現規范化與標準化,同時還能夠加強院校多個方面的成本管理,避免出現成本出現浪費或低效等現象。
(二)成立專管機構確定生均培養成本標準
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需要與社會經濟體系契合,所以,公辦高職院校在構件成本核算體系的過程中,需要積極與政府部門和社會進行協調,這樣不僅可以保障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模式科學化,同時還可以實現切實可行。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高職院??梢猿闪iT部門,負責擬定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標準。這樣可以實現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的統一化管理,同時還可以集中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依照形勢與教學實際需求來科學調整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模式,以便為高職院校發展奠定基礎。另外,高職院校相關管理人員還需要提升部門的獨立性,讓其可以獨立完成相關工作,這樣能夠全面加強該部門的權威性。
(三)控制高校規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目前,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出現了多種問題,如師生比例失調、教育質量下降嚴重以及教學資源分配難以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等。[3]因此,為保障教育的有效性,高職院校就會拿出部分資金來修建學校與相關教學設備。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些設備的利用率較低,特別是一些大型實驗設備長期閑置現象十分嚴重,不僅沒有發揮出設備的價值,同時還會導致成本支出大大增加。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合理控制擴建規模,將重視點放在提升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上,以此來凸顯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另外,院校還需要科學配置當前資源與教學設備,發揮出其內在作用,徹底規避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四)劃分應計入與不應計入本學年培養成本的支出
不應計入本學年培養成本的支出主要包括基建支出及相關借款利息支出、固定資產購置費,以及受益期超過一個學年需要進行待攤或預提處理的支出,這類支出應按一定方式轉換為由本學年負擔的成本。據有關資料顯示,個別高職院校基建貸款達數億元,年利息支出上千萬元。院?;ㄖС鰬诠こ掏旯ず蟀凑帐芤嫫诤褪芤鎸ο筮M行費用分配,在建項目無法使用,當然不能在支出時計入當年培養成本。[6]另外,針對于高職院?;亟杩罾⒅С鰜碇v,其不可計入當年生均培養成本核算中,因為這一部分內容會在學生宿舍費用中得到補償,所以,不可在通過生均培養成本來再次要求補償。此外,可以設置固定資產科目來進行反應,然后在通過折舊來計入到學年生均培養成本核算中。但是,對于高職院校近年來在大力更新改造固定資產過程中發生的資本性支出,造成不能在當年補償的資金缺口,應區別各種固定資產實際用途,分別由財政、學生和院校負擔。針對于本學年負擔部分來講,可以計入本學年生均培養成本核算體系中:針對于以后學年負擔部分來講,可以借助設置待攤費用的方式來進行準確反映。
結束語:
結合全文,在公辦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工作中,需要科學合理的設置生均培養成本核算體系,這樣不僅可以杜絕高職院校出現亂收費的現象,同時還能夠使高職院校的各項收費標準更加清晰化與規范化。另外,高職院校還需要融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開展這項工作,認識和意識到目前生均培養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運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來進行解決,以此來提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趙愛萍.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作業成本法在高職院校生均成本核算中的應用[J],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18(6).
[2]吳日勝.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成本會計教學創新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9(12):162 -163.
[3]王紅紅.高職院?!皫熗街啤迸囵B成本分析——以重慶交通職業學院的建電專業為例[J].學園,2017(26):10-11.
[4]陳連和,何小青,林斌霞,et al.高職院??蒲泄ぷ餮?究——基于漳州地區6所院校2009-2013年文獻的計量分析[J].情報探索,2017(2):53-59.
[5]馬一梅.公辦高職院校注冊入學生源身份認同現狀及教育 對策——以南京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
[6]唐雅,宋曼琳.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中的創新應用研究一以某高職院校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2): 33-35.
項目來源:甘肅省高等學??蒲许椖浚骸肮k高職院校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研究”(項目編號:2018B-1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