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海華 傅穎 劉金樹
【摘要】本文對我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分析,并探討研究了有關如何改進優化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建設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問題 對策
信息資源建設是圖書館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和保證,信息資源的質量和體系建設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圖書館服務的水平和效率。隨著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文獻信息加入國際互聯網絡,圖書館通過計算機網絡向其他館和用戶提供遠程服務,這種不受時空限制,遠程利用其它館文獻資源的服務方式,使傳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空間和服務空間得到拓展,全球資源共享已成為現實,并對傳統圖書館工作方式和文獻資源建設產生影響。
一、信息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 藏書利用率特別是專業藏書利用率偏低
中小型公共圖書館都設有自己的參考咨詢室,但是,由于中小型公共圖書館的技術條件差,工作人員和讀者的信息素質相對較低等原因,參考咨詢服務形式并沒有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數字資源的增加而有多大改變,還是習慣使用館藏印刷版資料,采用傳統的服務模式,數字化資源基本沒有利用。
2 信息數據不標準
信息數據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主體和基礎,其在資源共享過程中占重要位置,要實現文獻資源真正的共享,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信息數據的標準化,但是當前我國圖書館在信息數據的編排上缺乏一個標準的編排規范,不同的圖書館在文獻資料的控制、傳遞、檢索、記錄、加工等方面都是從自身需求出發來開展進行,制定實施的相關細則也是以滿足自身需求為主,缺乏統一的標準規范,過泛過多的標準和技術規范讓信息資源整合工作非常困難,自然給信息資源共享帶來了很多阻礙和制約。
3 對電子資源的宣傳力度不夠,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不高
相對于大型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來說,中小型公共圖書館對數字資源的認知度比較低,只有極少數讀者熟悉并使用常見的數據庫資源。圖書館引進數字資源后,只是通過網頁對其進行推薦,很少再做深入介紹:有關讀者信息能力的培養以及信息需求引導等方面的工作也很少開展,使相當數量的用戶不了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基本情況,不熟悉數字資源的使用方法。
4 場所設立不獨立,限制了大批讀者
雖然各圖書館都建立了電子閱覽室,但由于電子閱覽室的計算機IP地址是開放的,絕大多數讀者是來上網聊天、玩游戲的,給工作人員和讀者造成了電子閱覽室就是網吧的錯誤觀念,難以形成利用數字資源的氛圍。同時電子閱覽室上網是收費的,使得一部分經濟不寬裕,而又想獲取數字資源的用戶望而卻步,顯然,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數字資源的利用。
5 讀者群體素質偏低,學習風氣不高
隨著數字資源建設步伐的加快,圖書館已由傳統的流通借閱式服務向提供知識信息服務方向發展。因此,當代圖書館員應是數字資源的管理者、組織者、傳播者和導航者。由于歷史原因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中小型公共圖書館員隊伍目前尚存在著整體素質偏低的現象,如學歷層次低、知識結構不全面,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能力不高、外語能力差以及開拓創新精神缺乏等,使得圖書館在開展數字資源文獻服務上顯得力不從心。
二、加強對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對策研究
1 開發文獻信息資源,強化信息服務職能
開展定題信息跟蹤服務。定題信息跟蹤服務就是根據科研人員某一特定研究專門需要,有針對性地收集和整理國內外最新文獻信息,編制專題性題錄、索引、文獻或綜述等資料,并根據需要提供原文服務。該項服務要根據課題進展需要提供原文服務和連續性服務,要一跟到底不能中斷,直到課題完成為止。
2 完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
我們可以搞橫向聯合即實現同一地區各館之間協調合作的模式,打破隸屬行業分割局面,實現圖書館自愿基礎上的聯合,以實現館際之間文獻資源的優勢互補。也可以搞縱向聯合:即同一系統同一行業各圖書館之間在館藏結構和服務類型具有相似或類同的特點而進行的協作,我們甚至還可以在前面兩種協作網的基礎上把相對獨立的協作網絡組織進一步聯合起來實現更大范圍,甚至全國范圍的全面性協作。
3 整合網絡信息資源、改善館藏結構
我們可根據學科專業、文獻載體類型、文獻語種、進行協作采購,使藏書布局合理化,集中精力搜集具有某種有時的信息資源,對其深加工,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有,人全我新”,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到來,圖書館藏應由單一印刷型向多媒體方向轉變,加大電子文獻的投入力度。
館藏定位后,在原有的館藏基礎上,調整館藏結構,它應以讀者對文獻需求的不同層次為依據,為不同等級的藏書制定哪些為核心藏書,哪些可依靠其它方式如網內協作等方式解決,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實際作用。
4 健全共享法規體系,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
通過法律來規范各方行為和平衡各方利益,是目前實現在網絡環境中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建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信息共享的法規體系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對各個成員館以及各個參與方的行為的規范和各項事務的處理規則方法獎懲制度,其次是對圖書館與知識產權人之間的產權購買條例利益沖突協調規范,在這方面當前作為知識產權購買方的圖書館是處于弱勢的,大多數人會同情付出腦力勞動的創作者,法律關于產權人的權益保護的規定要遠遠多于對購買方的保護。并且產權人還可以通過許多技術方面的手段保護自己的著作權,比如采用IP地址控制、硬件加密等雙重保護。但是有些時候這種保護會大大限制圖書館對很多優秀資源的傳播,擠壓了信息共享的范圍,使作品的合理共享無法實現:最后是對其他網絡盜版以及惡意篡改圖書館共享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條。這就充分考慮了創作者、傳播者以及使用者三方的權利和義務,對三者的利益進行協調,將國家的法律法規效用發揮到最大。
5 建立資金投入保障體系
我們要加強對圖書館的資金投入,而信息資源建設既包括購買各類載體的文獻實物也包括購買網絡資源的使用權以及自建數據庫,以上僅靠政府的額撥款遠遠不夠,所以我們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給予一定報酬,而對享用資源的用戶收取適當費用,建立一種利益平衡機制,是資源共享得以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秀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史志,2015 (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