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恩宇
木薯為世界三大薯類(木薯、甘薯、馬鈴薯)之一。木薯起源于熱帶美洲,廣泛栽培于熱帶和部分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亞、玻利維亞、泰國、哥倫比亞、印尼等國。中國于19世紀20年代引種栽培,現已廣泛分布于華南地區,廣東和廣西的栽培面積最大,福建和臺灣次之,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木薯可分為甜、苦兩個品種類型,加工后食用,為當地居民主要雜糧之一。木薯粉,又稱泰國生粉。是木薯經過淀粉提取后脫永干燥而成的粉末。外觀呈白色或微帶淺黃色陰影的粉末,具有光澤;具有木薯淀粉固有的特殊氣味,無異味。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及非食品工業。為了充分利用木薯粉,改善口感,增加花色,耳荊式制木薯粉面包。
一、面包配方
配方一:鮮奶200ml、雞蛋1個、高筋粉300g、綿白糖45g、食鹽5g、酵母5g、植物油10g、
葡萄干20g、腰果仁20g
配方二:鮮奶200M1、雞蛋1個、高筋粉240g,木薯粉60g,綿白糖45g、食鹽5g、酵母5g、植物油10g、葡萄干20g、腰果仁20g
配方三:鮮奶170ml、雞蛋1個、高筋粉225g,木薯粉75g,綿白糖50g、食鹽5g、酵母5g、植物油10g,葡萄干30g、腰果仁30g
配方四:鮮奶170ml、雞蛋1個、高筋粉225g、木薯粉75g、面包改良劑:3g、綿白糖50g、食鹽5g、酵母5g、植物油10g、葡萄干30g、腰果仁30g
建議配方:鮮奶200ml、雞蛋1個、高筋粉240g、木薯粉60g、面包改良劑:3g、綿白糖50g、食鹽5g,酵母5g、植物油10g、葡萄干20g、腰果仁30g
二、工藝流程:
原料處理→面團調制→醒發→焙烤→冷卻、切片
三、操作要點:
1、原料處理:選用新鮮優質的原料,腰果仁壓碎,面粉過篩備用。
2、面團調制:①先放入液體原料牛奶和雞蛋(雞蛋預先攪打均勻)偏重和勻。
②加入面粉、糖、食鹽境拌均勻再加入酵母,攪打15分鐘。
③加入植物油、葡萄干、腰果仁碎屑繼續攪打15分鐘。
使和出的面團表面光滑有彈性,伸展性和流動性的均勻面團,此攪拌完畢。
(1)攪拌好面團之后,面團溫度達到28-30攝氏度。面團溫度可用水溫來控制,夏天要用冰水,冬天用溫水攪拌。
(2)攪拌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面團要完全擴展,攪拌不好面團沒有良好的彈性和延伸性,做出的面包體積小,內部組織粗糙,面團攪拌過度則會粘手。整形操作十分困難,面團滾圓后無法挺立,而是向四周流淌,烤出的面包成扁平狀,內部有較多的大孔洞,品質極差。
3、醒發:
①面團基本發酵30分鐘,發酵溫度30攝氏度,濕度40%0
(1)經過發酵,面粉本身的酵素作用使面筋軟化,易于整形。
(2)面團內部產生網狀結構,保留酵母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包進爐后易于膨大,從而形成內部細柔的組織。
(3)在發酵過程中,面團內部的原料產生了各種化學和物理變化,使面包產生特有的香味。
(最后醒發)
②面團二次醒發:90分鐘左右。
(1)醒發的時間根據面團的狀況及酵母用量不同,會有一點誤差,要以面包體積為準,大約是原來的2倍。醒發過度,面包內部組織不好,顆粒粗,表皮呆白,味稍發酸,存放時間縮短,醒發不足,面包體積小,頂部形成一層殼,表皮呈紅褐色,邊皮有如燃焦的現象。
(2)醒發的溫度是參考值,氣候差異,溫度可作調整。
(3)目前有很多面包房都是自制的醒發室,靠把水煮沸來提供溫度和濕度,水煮沸之后往往會出現濕度太大,有些人還誤以為溫度越大越好,其實不然,濕度太大會使面包表皮出現氣泡,同時表皮的韌性過大,影響外觀及食用質量。
4、焙烤:焙烤溫度:上火180攝氏度,下火180攝氏度,焙烤時間:10-12分鐘。
(1)烘烤時烤爐溫度要設定正確,在所需時間內才能烘烤出松軟,多孔,易于消化和味道芳香的誘人食品。
(2)若爐溫過高,面包表皮形成過早,會減弱烘烤急脹作用。限制面團的膨脹,使面包成品體積小,內部組織有大的孔洞,顆粒太小,同時,爐溫過高,容易使表皮產生氣泡并表皮成焦黑色。
(3)若爐溫過低,必然要延長烘烤時間,使得表皮干燥,面包皮太厚同時水分蒸發過多,增加烘烤損耗。
四、結論:
通過多次實驗建議采用配方二,即木薯粉添加量在20%左右,能保證質地和口感,超過30%的木薯粉即可能出現酸味,同時產品容易塌架,影響產品感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