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婷


【摘要】異氰酸酯是異氰酸的各種酯的總稱,包括單異氰酸酯R-N=C=O和二異氰酸酯0--C=N-R-N=C=O及多異氰酸酯等。本文主要介紹異氰酸酯的生產工藝和發展前景。
【關鍵詞】異氰酸酯 聚氨酯 性質 生產方法 應用 發展
異氰酸酯是一類含有-N=C=O官能團的有機化合物,該官能團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可以與水、醇、胺、羧酸、酚、硫醇、硫酚、氨基甲酸酯、脲等含有活潑氫的化合物反應,形成各種功能性化合物,由于-N=C=O官能團高的反應活性,生成的化合物有各種不同的功能特性,使異氰酸酯化合物廣泛應用于農藥、醫藥等精細化工產品的合成中間體和聚氨酯材料的原料。這些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涂料、粘合劑、橡膠、纖維、合成皮革、防水材料、彈性體、鋪裝材料等,廣泛用于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各個領域。
一、生產工藝
1.以苯胺、一氧化碳、乙醇和氧為原料
以苯胺、一氧化碳、乙醇和氧為原料制MDI的工藝,包括羰基化、縮合、熱分解三步工藝。苯胺、一氧化碳、乙醇和氧進行催化氧化羊炭基化,制得苯胺基甲酸乙酯(EPC);EPC與甲醛水溶液催化縮合制得二核的亞甲基二苯基二氨基甲酸乙酯(MDU);MDU熱分解得到MDI和乙醇,乙醇循環用于羰基化。
主要反應:
先以苯胺、乙醇,CO和O2為原料合成苯胺基甲酸甲酯:
所使用的催化劑主要以貴金屬為主,如Au和Pd等或其配合物和鹽。這使得該工藝的成本較高,因此,必須開發非貴金屬催化劑,目前,開發的非貴金屬催化劑有CuCl2-Cul(Nal)等。
可以看出,該工藝僅副產乙醇和水,其中乙醇循環用于羰基化,因此符合化工綠色化、清潔化的發展趨勢。該法反應條件溫和,是目前非光氣化法MDI研究的熱點,是很有工業應用前景的非光氣路線。
2.以胺和二氧化碳為原料
20世紀90年代初研發了采用胺、二氧化碳和脫水劑等非光氣法生產TDI和MDI。反應在近乎常壓或較低的壓力下先生成氨基甲酸酯,再用五氧化二磷和三乙胺做脫水劑脫水生成異氰酸酯。從整個反應來看,今后的主導方向是催化羰基合成氨基甲酸酯后再熱解成MDI。據報道,德國BASF公司在比利時和美國建有氨基甲酸酯法的工業生產裝置,據報導的數據顯示,非光氣法較光氣法生產成本低20%。氨基甲酸酯法是先將苯胺和氨基甲酸酯進行反應,然后與硝基苯在硫酸存在下制成MDI的混合物,再經蒸餾得成品。
反應式為:
二、發展前景
異氰酸酯是世界上大力發展的六大合成材料之一,過去5年始終保持在6%的平均增長率,就其應用廣度而言已躍居諸合成材料的首位[5]。目前世界聚氨酯的年產量在900萬噸左右。可以預料,隨著科技的進步及新應用領域的拓展,聚氨酯工業的發展將為人們帶來更為便利和舒適的生活。
世界各國都在努力開發ODP為零、溫室效應潛值(GWP)較低、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發泡劑,以利于改進泡沫的某些特性,尤其是低溫下的性能,使得泡沫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具有較大的機械性能和導熱性能。隨著人們對服飾及面料的要求越來越高,差別化氨綸已經成為一種高附加值的新興紡織材料,需求量不斷上升,產品檔次也不斷提高,今后幾年,中國的氨綸制造業將處于非常時期。一方面,目前高附加值差別化氨綸市場相對繁榮,仍然為氨綸制造業提供了發展的良好契機;另一方面,常規品種的氨綸制造業將面臨嚴峻挑戰,生存將成為企業的首要問題,技術投入及開發高端產品應是國內氨綸行業當務之急,如何保持氨綸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顯得至關重要。在樂觀的估計發展形勢的同時,聚氨酯的發展亦會受到不利因素影響。一是油價上漲帶來原材料價格提高,從而對下游用戶形成了打壓局面。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啟動,我國原有的低廉勞動力價格受到挑戰和沖擊。三是原料短缺問題,目前MDI的需求年新增24萬噸,即增加一個世界級規模的裝置。同時對上游苯胺的需求也在提高。
三、結論
異氰酸酯作為世界六大合成材料之一,在快速發展,就應用廣度而言,已躍居諸種合成材料的首位,快速增長重心已轉到亞洲特別是中國,并在中國形成集聚效應,但技術研發中心仍在歐美。可以預料,隨著科技的進步及新應用領域的拓展,聚氨酯產業的發展將為人們帶來更為便利和舒適的生活。而中國這一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在吸收了世界水平的技術和規模裝置后,必將成為世界聚氨酯產業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韓秀山.MDI國內外市場情況[J].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2001,5:22-23.
[2]徐兆瑜.MDI生產及市場分析預測[J].江蘇化工,2001,29(5):48-50
[3]卞愛芳.MDI的生產及市場[J].化學工業與工程技術,2002,23(1):25-27
[4]楊瑛,陸世維。硒催化硝基苯的還原羰基化生成苯胺基甲酸酯[J].催化學報,1999,20(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