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軍
【摘要】會計作為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其實踐教學環節顯得猶為重要,各級各類學校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素材、教學手段、教學效果一直倍受關注。眾多院校由于諸多因素的困擾,使得實踐教學環節流于形式,其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本文旨在構建校企合并平臺,探索全真會計實踐教學模式。
財政部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應當推廣以院校教學為主體、以單位實踐為補充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社會各界應當履行社會責任,搭建會計人才培養平臺,共同推動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由此可見,高等院校會計專業擔負著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重任,其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決定著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和未來在會計職場發展空間。縱觀各級各類學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安排,均能體現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思想,但校內實踐教學環節因種種因素的局限和制約,僅停留在模擬實訓、仿真實訓層面,暴露出教學素材老化、實訓模式單一、實訓效果不理想等諸多弊端。因此,學生在實踐環節很難找到會計職場的體驗感,致使畢業后在職場也會有一段較長的緩沖適應期,用人單位對會計畢業生的試用體驗不滿意。本文旨在倡導校企合作共贏的理念,構建真賬真做的實踐教學模式,校企合作共療實踐教學之瘍。
一、校企共建會計工作室
會計工作室是真賬實做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既是學生真賬真做的職場,又是雙師型教師的工作站,也是企業財務部的分部。本著校企合作、共建共贏的原則,校企雙方成立會計工作室,校方提供場所和基礎辦公設施設備,企業方負責提供真實的經濟業務資料、必要的財稅軟件和相應的技術支撐等。對于校方來說,在充足的辦公空間當中尋得一席之地,配置電腦等通用的辦公設備實屬易事,對于企業方而言,財稅軟件的支撐也不會產生增量成本形成經濟負擔。
二、校企共同選拔、配備優質師資
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師資突破了校內教師范疇,引入校外企業會計實務界從業人員。由企業選派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校方選拔具有企業會計工作經驗的教師,共同作為會計主管人員,履行主管職責,共同參與會計工作室實訓的指導工作。此舉一是對學生的會計工作的指導更具有針對性和職業前瞻性,同時也有利于校內外師資間的合作交流。
三、建立健全會計工作室運行有關規章制度
為了使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校企雙方需要通過合作協議的形式確立校企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之外。此外,為確保會計工作室正常有序運轉,校企雙方成立工作室管理辦公室,配備管理人員,制訂包括但不僅限于《會計從業實務教學大綱》、《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工作規范》、《學生實習實訓工作規范》、《真賬實做實訓流程》、《學生實習實訓效果的評價辦法》等各項規章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
四、設計真賬真做實訓流程
(一)崗前教育與技能培訓階段。由于學生之前專業知識的攝取僅局限于課堂的理論教學和課余時間的個人積累,對于會計工作實踐知之慎少。因此,讓參與工作室真賬真做的學生盡快了解和適應企業會計工作,企業校企雙方指導教師對實訓同學要進行崗前教育。崗前教育主要是學習工作室的各項管理制度,講解實訓流程及各環節風險點的識別與管控策略,以及財務和稅務軟件的操作技能等。
(二)熟悉企業歷史財稅工作階段。對于在歷史年份設立現在存續的企業,為保證學生實訓過程中經濟業務處理前后期處理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參加實訓的學生首先要詳細了解企業基本情況,特別是對企業的會計政策、基本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涉稅等信息進行全面梳理,為日后的財稅業務工作奠定基礎。對于新設企業而言,盡量讓學生參與企業設立前的各項行政審批手續,了解企業設立的流程(包括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根據企業的業務特點,依法依規設立會計賬簿(手工賬或電子賬)。
(三)原始憑證審核及手工制單階段。考慮到眾多企業采用財務核算軟件的情形,我們主張學生先從手工賬做起,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手工賬建立起會計核算的整體思路,同時也為校內會計實訓成績的評定留有證據資料。因此,由企業定期向會計工作室提供經濟業務相關的原始憑證,實訓學生要完成原始憑證的整理與審核及手工編制記賬憑證等工作,接受指導教師的審核,為財稅信息化處理奠定基礎。
(四)財務稅務信息化處理階段。根據之前由學生編制、教師審核的手工憑證,參加實訓的學生利用所掌握的會計信息軟件操作技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稅務征期結束前)完成企業財務信息的處理(憑證一賬簿一報表)和稅務信息的處理(納稅申報一稅款支付)。會計期末及時結賬,及時整理并妥善保管會計檔案。
(五)實訓總結驗收階段。每個征期結束后,召開師生聯席座談會,交流和分享實訓成果。真賬實做工作周期結束后,學生撰寫實訓報告,辦理好交接手續。校內外指導教師共同對學生的會計實訓進行成績評定(包括優、良、中、及和不合格五個等級)。對總評成績合格及以上的同學,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簽發會計實習實訓證書。對實訓過程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的學生,根據企業和學生意愿,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可簽訂畢業后免試入職協議。
五、建立會計工作室可持續發展機制
(一)校方指導教師的選拔與儲備。真賬實做教學環節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整個過程是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考驗,同時也是對教師職業判斷能力的考驗。因此,要建立校內指導教師錄用選拔的制度,選聘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加入指導教師團隊,并實行梯隊管理模式。
(二)學生的流動管理。會計工作室實訓的學生進行動態實時管理。以小組為單位,負責一家或多家企業的賬務和稅務工作。實訓周期結束后辦理好會計工作交接手續,充分發揮“老帶新”的傳幫帶作用。
六、結束語
校企共建會計工作室真賬真做實踐教學模式,能實現學校會計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標準間的無縫對接,徹底解決校內實訓教學方面長期以來存在的實訓體系不完善、指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實訓教材老套滯后等問題,實現課堂與職場“合二為一”,學生與員工“合二為一”,教師與主管“合二為一”。
項目來源:2019年度唐山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真賬實做實訓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現》(編號:JG1961)最終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