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香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的應用學科,地位舉足重輕,所包含思維開發和邏輯推理功能,成為小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效推進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變革和更新,將小學數學課堂育信息技術有效整合,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通過信息手段展示教學內容,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有效整合,有效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了解數學知識、掌握并運用知識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數學 整合
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進行有效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路徑,是革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相關要求,要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逐步革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展示內涵豐富的教學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作為新型的教學媒介,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有效整合,創建了新型的靈活教學模式,為革新數學課程教學方式提供了新的參考。小學數學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能靈活和生動地利用圖片或者動畫等方式展示一些在課堂上難以解釋的數學概念、數學規律,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和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一、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一)抓住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能夠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數學老師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綜合學生的性格喜好,運用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創設內容豐富的問題情景,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小學生融入教學情景,直觀地感受數學問題,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靈敏感應度,使學生始終保持這數學探索的欲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通過融合現代信息技術,挖掘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創新教學方式,革新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進行整合,為數學老師創新教學方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革新了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模式,通過眼見、耳聽、心感知的動態教學內容,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等,以可見、可聽等方式向小學生傳播數學知識。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將小學數學課程的知識盤活,變得形象、直觀、生動,豐富了老師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知識點,創設和模擬與課程對應的教學情境,營造合適的教學環境,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創新教學模式。
(三)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在強大的網絡誘惑下,小學生對網絡充滿了好奇,通過將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既可以滿足學生使用手機或者其他的輔助工具的欲望,也可以寓教于學。教師可以利用動態的教學視頻,將數學知識植入動畫中,讓小學生在觀看喜歡的動畫視頻同時學習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引導小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興趣自主學習,能夠獲得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問題導向教學。在小學數學的課程中,老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學內容,創設形式多樣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融入教學情境,用個人的數學知識探索和理解情景內容,提高學生自我探索的興趣,挖掘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感知度和理解敏感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還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好動,數學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因勢利導,使用教學視頻或音頻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研究問題,探討問題,獨立思考,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巧妙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內容具體化。每一學科都有知識的重點難點,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也會遇到教學難點,如何將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將復雜的難點簡單化,讓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研究數學知識,靈活地解決數學老師的教學難題?這就需要巧妙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重點難點具體化、簡單化,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恐懼和學習障礙。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到課堂教學,例如如何教小學生辨別鐘表上12:00以及24: 007數學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用動畫的方式將鐘表的時針、分針和秒針都畫出來,直觀地展示時間的走動,使用白和黑的背景顏色對應白天和黑夜,將12:00以及24:00直觀地展示出來,這樣學生看著動畫的展示,加上老師的講解,就可以完全掌握這個知識點。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老師巧妙應用多媒體技術,課程融合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教學動靜結合,引導獨立思考。每個階段的數學知識,對于相應年齡度的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如果秉承傳統的“填鴨子”教學方式,缺乏信息技術的支撐,沒有視頻、動畫或圖片等展示形式,現階段的小學生很難掌握相關知識。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動靜結合”,將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呈現出來,寓教于學,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框架結構,引導小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的科學、靈活整合,符合當代學生信息化學習的需求,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可以減少老師課堂板書的負擔。在日常的小學數學課程中,數學老師要充分結合教學大綱,根據學生的認知需求來制定課堂融合信息技術的教學文件,明確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注重學的主體性和創新性學習培養。
參考文獻:
[1]孫燕,小學數學課堂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17,16(16):191-192.
[2]李海紅.深度融合,啟迪思維,提升效率.論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吉林教育,2018(27):80-61.
[3]謝金鳳.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必要性分析[J].好家長,2018(5).
[4]劉東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整合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