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1990-2017年統計數據為樣本,對吉林省人口變化特征、人口性別結構特征、人口年齡特征進行了分析。吉林省人口增長率呈現下降趨勢,并具有階段性特征;從人口結構上看,吉林省男女性別比在世界公認性別比的正常值范圍內;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出明顯的老齡化特征。
【關鍵詞】人口變化 人口結構 教育供給
一、吉林省人口變化特征
1.人口數量時序變化特征
吉林省1990-2016年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主要表現為:總人口數逐年增加,并且呈現出階段性變化特征.吉林省總人口數1995年為2592萬人,2003年超過2700萬人,2012年達到2750萬人,17年時間里增加了158萬人,人口年平均增長9.29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3385%。但到了2012年之后,吉林省總人口數開始下降,到2018年底總人口數降至2704萬人。在這一過程中,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長率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并且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見圖2),1995-1999年為高增長期,平均增長率達0.665%,自2000年開始人口增長速度明顯趨緩,2000-2003年平均增長率為0.357%,2004-2007年平均增長率0.238%,2007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長率處于更低的水平,僅為0.139%。2010年以來,人口增長率呈現進一步下降趨勢。人口死亡率基本穩定(見圖2),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下降與出生率的下降趨勢保持一致,這與吉林省人口增長主要為自然增長而非機械增長的原因相吻合,也反映了吉林省人口政策的顯著成效。
2.吉林省人口性別結構特征
人口性別結構對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影響,大多數國家的人口性別比在95%-105%之間。吉林省2000-2017年的人口性別比基本保持在102%~104%區間范圍(見表1),屬于正常值范圍,而且變化幅度較小。2017年末,吉林省男性人口1315.3萬人,女性人口1300.5萬人,性別比為101.1%。略低于于世界公認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值103%~107%,吉林省男女性別比和出生人口性別比均低于全國水平。
3.吉林省人口年齡結構特征
人口年齡結構及其變化是決定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發展趨勢的重要制約因素,國民投入產出結構和消費結構、人口未來生育水平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口年齡結構的影響。根據吉林省統計年鑒,2013年年末,吉林省總人口為2678.55萬人,0-18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5.10%;18-3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24.9%;25-60歲人口占總人口的43.5%;60歲以上的人口為443.52萬人,占吉林省總人口的16.6%。全國(不含港澳臺地區)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吉林省60歲以上年齡階段的人口比重超過了國際標準,而且高于全國水平,吉林省已經進入顯著的老齡化階段。老齡人口比重不斷上升,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社會的養老設施嚴重不足。
二、吉林省人口變動對教育的影響
人口的變動是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的一個主要原因,人口數量過快增長,會造成學齡人口比例增加,教育經費不足,人學難與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而人口數量減少又會造成教育資源浪費的現象。現階段,吉林省生育率一直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適齡人口規模越來越小,在教育資源不均等的情況下,會導致人口不斷向優質教育資源的地區遷移。流入城鎮中的外來務工人口及其子女逐年增多,并且長期處于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狀態下,因此,要根據城鎮的發展狀況、流動的人口規模以及城鎮化速度綜合考慮如何加強城鎮的義務教育資源,保障在城鎮中就讀的適齡人口教育質量。出生人口下降和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涌人城市,致使貧窮和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利用率較低,教學資源存在浪費的現象。因此,要合理的調整農村現有的教育布局、整合閑置的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吳莫愁,韓松花.吉林省人口結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生產力研究,2018(05).
[2]谷國鋒,吳英哲.吉林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區域經濟影響研究[J].經濟地理,2019,39(01).
[3]李世鑫.促進吉林省人口流動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J].農村實用技術,2019(06).
[4]孫劍云.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吉林省社區居家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9(24).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吉林省人口變動對教育供給的影響研究”(項目號:ZD1903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韓艷紅(1980-),女,吉林長春人,吉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