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慶 余金永 李霞
【摘要】"電氣自動化技術”示范特色專業及其實訓基地的建設是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特色強校的主要措施。“電氣自動化技術”實訓基地是一個集技能鑒定、教學研究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實踐實訓教學中心,該實訓中心積極主動融入廣西、廣東等區域地方經濟,通過校企合作把學校的實訓教學任務融入到企業生產實踐中,使教學與生產、學生與企業”近距離”接觸,創新了實訓基地的建設思路,突出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從而極大地提升了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健詞】電氣自動化 實訓基地建設 研究
一、項目建設基本概述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廣西北部灣、柳州市、崇左市及廣東省珠三角等工業區的經濟建設,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既符合地方經濟發展、又具有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我院以現代工業企業生產線對應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為導向,通過建設電氣自動化實訓中心、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等實訓基地,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的整體改革。2015.7月我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被廣西教育廳立項為廣西高等職業院校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經過2年多的建設,到2019.4月項目驗收,已經完成“電氣自動化設備等五個實訓中心的建設任務”,項目共完成投資1400.53萬元(其中硬件建設完成投資1238.09萬元,軟件建設投資162.44萬元)。完成了“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出版教材二部;實訓中心累計培養人才校內外共2000多人次;培養專業帶頭人1名,骨干教師8名,完成企業技術服務項目17項,公開發表研究論文17篇,申請獲得專利35項。
二、項目建設取得的成效及應用
1、投資大建設面積寬。我院“電氣自動化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與廣西同類院校建設的項目相比,具有投資大建設面積寬等特點。廣西一般院校“電氣自動化示范特色專業及實VIX地建設項目”由國家投資1000萬元進行建設,實訓面積只有四、五百平米,而我院自籌資金建成的“電氣自動化實訓基地”投資了1400.53萬元,共建成五個實訓中心,面積達到了2000多平米,寬廣的面積和實訓設備可容納更多的學生及企業職工進行實訓實踐教學,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院投建的“電氣自動化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主要有:①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投資463.03萬元,有30套工業機器人本體,包括機器人工作站實訓區、工業機器人視覺分揀工作站,機器人實訓區輔助教學設備,實訓工位數100個,實訓面積約1000平米,該實訓中心為學校及企業培養人才約2000人;②電氣自動化設備實訓中心:投資600萬元,包括陶瓷工藝品智能制造設備生產線1套(282.41萬元),藥物填充智能生產線1套(317.59萬元),實訓面積約490平米,實訓工位數50個。該實訓中心培養校內外人才約1900人;③智能加工實訓中心:投資145萬元,包括1條完整的智能加工生產線及智能加工生產實訓區,實訓面積約300平米,實訓工位數60個,該實訓中心為學校及企業培養人才約1400人;④基礎物理實驗室:投資20.94萬元,包括新增亥姆霍茲線圈磁場實驗儀5臺、液體表面張力系數測定儀1臺、多普勒效應及聲速綜合實驗儀1臺、聲速測定儀及信號源1臺,固體比熱容測定儀1臺等設備,實訓面積約104平米,實訓工位數40個。該實驗室為學校及企業培養人才約,400人;⑤單片機實訓室:投資9.12萬元,新增臺式電腦25臺,充實和拓展了單片機實訓設備,實訓面積104平米,實訓工位數40個,該實訓室為學校及企業培養人才約1200人。
2、教學形式新效果好。為保障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有序實施,教師利用新建成的實訓中心,采用模擬“虛實結合”的教學環境和情境,融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為一體,進行生動形象的“做中學、學中做”一體化教學。實現了教師在“實踐中教理論,學生在運用中學技術”的良性循環,教學中集學習與討論、試驗與反思、認識與擴展、實踐與創新為一體;教學考核則以實踐能力考核為主,創新了一種技能型教學考核方式,教學質量大幅提高;通過調整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內容,如增加現場總線等相關教學內容,不斷完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建設。學生在實訓中心進行‘做中學、學中做一體化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培養人才優就業好。(1)我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招生人數逐年增加,2017年只有畢業生113人,而2018年畢業生人數達到了197人,人才培養數量階梯式上升,培養質量不斷提高。(2)學生就業率逐年提升,目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6%以上,畢業生獲取“雙證率”人數不斷提升,良好的動手能力和可靠的操作技能,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3)學校社會服務成績顯著。共完成企業技術服務項目17項(如廣西扶綏琦泉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供熱設備的管理咨詢、校企共建關于自動化生產線的培訓與設備檢修培訓服務、發電機電壓升降壓電路技術培訓,中糧屯河崇左糖業有限公司蔗糖機械設備改造及維護工培訓等)每年為企業培訓人才500多人次。
4、師資強碩果豐。(1)學院通過“以老帶新”、“傳幫帶”等機制、外引內培,校企強強聯合培養師資隊伍,主要的合作企業有:南京能貓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崇左市糖業發展局、廣西潤雄電力科注支有限公司、廣西扶綏琦泉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江蘇匯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超遠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業。通過不斷完善教師的選拔和培養,造就了一批專業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現有專任教師42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7人,具有研究生(碩士)以上學歷(學位)教師比例達到了30%以上;雙師型素質教師比例達到了90%以上。(2)專業帶頭人教學優、成績顯著。近幾年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教材7部,發表研究論文20多篇(中文核心6篇),完成區級研究課題多項,兼任多個企業的技術顧問。(3)骨干教師成績斐然,8名骨干教師發表研究論文10篇,申請實用專利10多項,近三年指導學生獲得瑞聲集團機器人“編程”大賽一等獎1個,常州科技園智能生產線機器人組技能大賽一等獎1個。(4)專業群教師完成企業技術服務項自17個,完成區級科研項目申報3個。2015~2018年,教師共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5項(如:一種定子鐵心沖片壓接加工裝置、一種定子鐵心疊壓防飛邊拉傷加工裝置、一種新型自動壓榨裝置、一種市政用的清潔裝置、一種帶預粉碎裝置的電池負極材料粉碎設備等專利)。團隊教師開發出版教材2部(電機技術、工業機器人操控實訓指導書),開發校級重點建設課程4門(電力電子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電氣和PLC控制技術、工廠供電等)。
三、項目建設特色及取得的效果
1、訂單培養顯特色。如我院與南京熊貓裝備有限公司開設的“熊描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地避免了常見的學校單方面閉門造車現象,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增強了學生的上崗應職能力。學生通過與合作企業的工學結合培訓學習,掌握了企業要求的崗位職業技能,獲得了行業的“通行證”,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做學教”出成效。教學中教師利用新建成的實訓中心,采用模擬“虛實結合”的教學環境和情境,融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為一體,進行生動形象的“做中學、學中做”一體化教學。實現了教師“在實踐中教理論,學生在運用中學技術”的良性循環,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四、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電氣自動化技術”示范特色專業及其實訓基地項目建設是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特色強校的主要措施。他為適應廣西行業技術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服務于廣西“14+10”重點振興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要而建成,但他在建設和實施的過程中仍存在有一些問題和不足。如:(1)團隊高水平領軍人才和核心隊員尚待進一步打造;(2)學院基礎實踐教學還相對薄弱,校內基礎實驗室的使用還有待進一步提高。(3)為了進一步提高“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的使用,需要進一步完善高職稱、高學歷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出一支能進行“做學教”一體化教學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并不斷引進高水平領軍人才,探索“專業共建,校企共培”的不同辦學途徑,才能不斷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打造出區內外特色鮮明的優秀“電氣自動化技術”示范特色專業。
作者簡介:李元慶(1960.11-),男,教授,福建龍巖人,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技術。余金永(1963.08-),男,,河南南陽人,工程師,廣西城市職業大學智能工程學院院長,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李霞(1985.10-),女,副教授,廣西陸月隊,廣西城市職業大學智能工程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及課程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