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2007年-2016年中國的30個省際面板數據,以西部地區的代表重慶為例,采用合成控制法,以人均第二產業增加值與第二產業增加值對數值作為工業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檢驗碳排放交易權試點機制在中國是否會抑制工業發展。實證結果發現碳排放交易權能夠促進重慶工業發展。
【關鍵詞】碳排放權交易政策 工業發展 合成控制法 重慶
一、引言
重慶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具有非常強的后發優勢,其大數據,汽車等產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未來有望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城市。考慮到政策實施的地域差異將會影響政策的實施效果,作為西部地區唯一實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城市,并且作為工亞經濟總量位于全國第二位的城市,研究重慶及其第二產業的發展更具意義。
那么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碳排放交易權試點政策的實施是否會對重慶市的第二產業發展產生抑制作用?該問題的回答對于西部地區碳排放權交易政策的推廣實施能夠提洪很好的藍本,繼而完成中國既定的碳減排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研究設計
(一)合成控制法
具體到本文的研究,合成控制法的具體原理如下: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說明
本文選取2007年—2016年中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作為樣本,其中,將2013年中國設立的重慶市碳交易試點地區作為實驗組,除去六個試點地區:北京、上海、廣東、深圳、天津、湖北,其余的非試點省份作為控制組(不含西藏及港澳臺地區)。本文所涉及的原始數據均源于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
三、實證分析
從整體結果來看,重慶的碳排放權交易政策顯著提高了重慶的人均第二產業增加值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對數值,重慶試點實施的碳排放權交易政策沒有抑制重慶工業的發展,反而具備推動作用,并且這一結果是在政策實施前合成重慶擬合效果非常理想的條件下得到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四、結論與啟示
總體而言,本文證實了碳排放權交易政策能夠對促進重慶的第二產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這在工業發展的層面為政策制定者推進碳排彭跳又交易政策提供了理論與現實依據,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啟示:(1)工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我們應當把如何有利于城市的工業發展作為重要考量因素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的政策設計中。(2)加快研究推進在西部地區實施碳排放權交易政策,發揮碳排娜擠又交易政策對第二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3)根據士創又第二產業發展所處階段和地區經濟發展條件,實施差別化的碳排放權交易政策。
需要指出的是,碳排放權交易政策的實施關系到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而本文只重點關注了碳排放權交易政策對重慶工業的影響,在政策的設計過程中,國家應考量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證碳排放權交易政策體系的科學合理和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李志學,張肖杰,董英宇.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狀況、問題與對策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4,23(11):1876-1882.
作者簡介:胡民卓,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