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號 賈嚴冬
軍事代表機構(簡稱軍代表)對于解決民企參軍的現實難題,能夠發揮“前哨”作用。軍代表在促進民企參軍方面可以發揮宣傳作用,積極引導民企參軍;發揮集散作用,掌握民企優勢特長;發揮橋梁作用,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發揮幫促作用,掃清民企參軍障礙;發揮把關作用,切實維護軍方利益。發揮軍代表促進民企參軍作用,應要明確職能定位,發揮隊伍作用;深挖民企優勢,引導供需對接;規范資格準入,幫促平等競爭;加強監督管理,強化軍工屬性。
1.軍代表在促進民企參軍方面發揮作用
1.1發揮宣傳作用,積極引導民企參軍
引導廣大優勢民企進入裝備科研生產領域,軍代表作為軍隊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政策宣傳作用不可忽視。宣傳的對象可以廣一些,既要向純民營企業宣傳,也要向混合所有制企業宣傳,既要向長于加工制造的生產企業宣傳,也要向精于科研攻關的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宣傳。宣傳的內容可以實一些,既要宣傳黨和國家歡迎、鼓勵、支持民企參軍的利好政策,增強企業參與裝備建設的信心和決心,也要宣傳民企參與軍品競爭的門檻、標準以及程序、規律和特點,引導民企正確估計困難,做好充分準備。宣傳的方法可以活一些,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的宣傳引導,使軍民融合政策、寓軍于民理念深入人心,讓所有真正有抱負、有能力、有責任的企業,全面融入到裝備科研生產領域,為我軍裝備的跨越式發展貢獻技術、資本和人才。
1.2發揮集散作用,掌握民企優勢特長
軍代表縱向與各級裝備管理機關,橫向與地方企業、政府部門等單位多頭交往,具有裝備信息“集散中心”的獨特優勢,可以在打通信息壁壘上有所作為。軍代表作為“集散中心”,可以發布準確權威信息,指導企業理解裝備戰技指標、研制進度、交付時限以及質量要求,避免企業走彎路,確保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用到刀刃上。采集信息應深入細致,組織專門力量深入駐地民企,掌握其經營規模、質量能力、技術優勢和產品特點,對其會干什么裝備、能干什么裝備做到心中有數,確保為上級機關當好參謀、出好主意。傳遞信息應高效公正,制度化打造高效快捷、公開透明的裝備信息集散平臺,確保所有企業公平競爭、良性競爭。
1.3發揮橋梁作用,搭建供需對接平臺
軍代表熟悉裝備采購的法規標準,既有了解裝備需求的有效途徑,又有了解駐地民企的便利條件。可以針對許多民企對軍品科研生產的政策法規不了解,對裝備需求不清楚的現實問題,充分發揮軍代表的橋梁樞紐作用,呼吁組織裝備管理機關、地方政府部門、大型軍工企業、主機單位、駐地民企等參與,積極搭建供需雙方順暢對接的平臺,重點在平臺的制度化、權威上下工夫,通過平臺切實使民企了解裝備發展需求,使軍方和國有軍工企業了解民企實力,實現有效對接。
1.4發揮幫促作用,掃清民企參軍障礙
軍代表可以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幫促民企縮短適應期,走上參軍的快車道。可以考慮從意識上幫促,教育民企牢固樹立“軍工產品、質量第一”的理念,不斷強化“軍工產品質量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必須百分之百”的意識;從資格上幫促,組織有參軍意愿的民企對照武器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要求開展檢查,指導幫助其完善有關制度和文件,建立完整有效、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內部質量監控體系,確保裝備交付合格率;從程序上幫促,通過法規宣傳幫助民企熟悉掌握樣機試制、聯試試驗、階段轉換、鑒定定型、自檢軍檢等一系列裝備研發、生產、檢驗驗收等程序,指導民企建立規范化的研制任務書、試驗大綱、產品說明書等程序性法規文件。
1.5發揮把關作用,切實維護軍方利益
民企與生俱來的“逐利”特性,在發展理念、經營模式、組織結構、工作方式等方面與傳統軍工單位有著較大差異,監督管控風險壓力較大。軍代表作為常駐企業的軍方代表,要依據法規標準開展監管,切實發揮好把關作用,有效維護軍方利益。要把好資格例行監督關,對涉及股權變動、注冊事項更改、體系保證能力變化等事項要高度關注、監督到位。要把好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關,督促民企切實提供好用、管用的裝備和優質的服務。要把好退出關,研究并實踐民企退出軍工行業的機制、程序和辦法。
2.軍代表促進民企參軍的路徑方式
2.1明確職能定位,發揮隊伍作用
軍事代表崗位的特殊性和工作特點,決定了其在推動裝備建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突出作用。建議重視并發揮好軍事代表這支隊伍的作用,認真研究、合理確定、明確賦予其在促進民企參軍的職責,并細化納入到單位年終考核評價內容中。如可考慮賦予軍代表局宣講教育、梳理相關專業方向裝備發展需求、區域協調對接、參軍資格評定等方面職能,賦予軍代表室政策宣傳教育、梳理裝備發展與配套需求、駐地協調對接、參軍資格初評等方面職能,迅速改變當前“融不融靠自覺”的局面。通過明確軍代表機構在促進民企參軍過程中的職能定位,進一步凝聚力量、理順關系,增強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
2.2深挖民企優勢,引導供需對接
軍代表室應主動了解駐地民營經濟發展情況,深入挖掘優勢民企資源,主動加強與地方工業管理部門、民企的溝通聯系,深入了解駐地優勢產業及技術能力等,準確對接軍方需求,引導有關優勢民企投身裝備建設。一是了解掌握裝備動態。利用自身“軍方代表”優勢和已有信息渠道,主動了解裝備發展趨勢、產品需求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和招投標信息等,對某些領域軍方關切或急需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廣泛收集民企信息。通過主動調查研究、參加工業展會、與政府科工部門和民企座談等,廣泛收集駐地民營企業信息,重點掌握產業方向、技術能力、質量保證、資金運行、誠信程度等情況,建立企業檔案目錄和數據庫,將其作為裝備建設的潛在資源。三是準確對接軍民需求。通過與駐地國防工業管理部門、地方行業協會等機構協作,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組織民企與裝備主管機關、軍工企業等單位開展座談交流、技術對接等活動,推薦具有優勢技術和優質產品的民企參與競爭擇優和配套協作。對有能力承擔整機裝備任務的民企,大力推薦參與軍方競爭性采購活動,使民企技術優勢迅速轉化為裝備優勢,不斷培育和壯大競爭主體,拓展擇優平臺。
2.3規范資格準入,幫促平等競爭
軍代表在做好日常篩選、需求對接的基礎上,應積極宣貫裝備市場準入管理要求,幫促有意向民企按程序開展資格取證,幫助破解軍工行業壁壘,使其平等參與競爭。一是積極宣傳政策法規。以軍代局為單位通過研討、座談、宣講等形式,宣傳國家軍民融合方面的政策法規,編印發放《軍民融合法規政策匯編》,做好政策答疑、程序指導、材料審查等幫扶工作,保護其“參軍報國”的積極性,又使其充分認清責、權、利關系和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使民企對參軍有正確和恰當的認識。二是規范裝備市場準入。按照現行裝備市場準入管理制度要求,從技術力量、基礎設施、人力資源、質保能力、資質信譽、資金實力、保密管理等方面對民企資質能力進行認真篩查,從源頭上把好參軍入口關、規范參軍程序,保證民企參軍質量。三是幫助消除壁壘和歧視。通過舉辦高新技術推介會、聯合走訪上游配套單位等形式,幫助民企與有關軍工單位建立廣泛聯系、尋求合作可能。同時,積極營造民企參軍的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環境,加快讓民企成長為裝備建設的重要一極。
2.4加強監督管理,強化軍工屬性
軍代表要充分發揮裝備“監造官”的職能,確保民企為部隊提供的裝備價格合理、性能優良、質量過硬。一是積極搭建順暢的軍企溝通渠道。通過軍廠聯席會、軍品任務例會等形式,建立起軍企之間制度化、常態化的溝通渠道,定期協調任務進展和商討遇到問題,暢通軍企聯系渠道,保持和諧工作關系。二是督促民企認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軍代室應及時引導和幫促民企嚴格貫徹國軍標和軍方法規要求,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健全軍品管理組織和制度,規范軍品研制生產流程。三是切實抓好日常監督工作。要加強過程監督,強化研制生產過程中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確保原材料、生產工藝、鑒定試驗、質量問題處理等所有環節都置于軍代表的有效監管之下;加強交付進度監督,督促民企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完成裝備訂貨任務,按期保質完成合同交付;加強售后服務監督,督促民企為交付的裝備建立起快速的響應機制、固定的售后服務專家團隊、高效的零備件支持,做到機關認可、部隊滿意。四是改進工作監督方式方法。針對民企參軍的實際和合同監督類別,軍代表可探索實施“分類式”“動態式”“前置式”質量監督方式方法。“分類式”監督,可結合企業個性特點,根據軍品規模、重要度等級和軍代表實際情況,綜合權衡,量體裁衣,實施分層次、分類別質量監督;“動態式”監督,可根據產品質量動態和質量體系運行狀況,對日常監督的重點、資源和方式,以及軍檢驗收的規程和項目,進行動態調整,確保質量監督科學有效。“前置式”監督,針對民營企業自主研發尚未立項的潛在軍用產品,在其研制初期提前介入,了解掌握其指標性能、試驗考核等情況,為后續立項后成果繼承、方案調整、設計改進等監督工作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陸軍駐北京航天某軍事代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