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劉磊
摘要:文化就像一條流淌的河,有些干涸的土地會被滋潤,有些則會被淹沒。而跨文化傳播更像是開堤引水,明白引流,充分使用。在國內外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印度電影所蘊含的文化因子正潛移默化的傳入中國,逐漸加深世界對印度的印象,并對新一代的我們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帶給現實以啟示。
關鍵詞:印度社會題材電影;進入中國市場;文化交流的理解
印度社會題材電影作為最近幾年來電影界新興的熱門項目,得到國內外觀眾的廣泛喜愛。同樣以其詼諧又深刻的文化輸出,打破了中國觀眾對印度文化的刻板想象,使得觀眾越來越關注印度現實狀況。但即便在如今的印度,其電影中展現出來的現實始終在影響著印度人民,也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群體如何去看待傳統與現實,如何分辨糟粕和精華。
一、印度社會題材電影特點
(一)無處不在的文化輸出。通過他們的代表作展現出來:(1)包含大量的印度式歌舞橋段。節奏鮮明的音樂悲傷或喜悅,配上歌舞很直觀的強烈的向觀眾表達情感(2)營造華麗的氣氛,多以慶典為主。利用棚拍技術將印度文化展現在電影里傳達出來,是創作者對本國文化的崇敬(3)各種不同的民族特色夾雜在電影中。既體現了印度多民族融合的現狀,也更能增加故事敘述性。
(二)針砭時弊的印度痛點。從社會現實題材電影在國際上逐漸受到大眾認可和關注之后,中國涌現了一大批社會現實題材的優秀作品,例如《我不是藥神》《盲井》《親愛的》等,分別針對過去或者當下的黑暗現象進行藝術重現,人們開始將鏡頭聚焦生活中,批判現實。而印度電影中這一點更為明顯,《廁所英雄》中借用女性對廁所的需求,不僅表明存在輕視女權的問題,同時反映部分印度人民對傳統文化的刻板維護,印度政府的工作效率低下等現象;《起跑線》中為了教育而編出的幌子,利用教育賺取黑錢的在位者,類比其他國家的現狀,無不反應社會現象的劣根同一性;而《摔跤吧 爸爸》《神秘巨星》等電影展現了成年女性遭受丈夫的暴力之后選擇容忍的現象,人們理所當然的遵從傳統,引以為榮的固執己見,到如今終于在印度電影中有了解釋和改變。
(三)蜿蜒流淌的情感呈現。并不與中國電影類似,大范圍長篇幅的講述男女情感的產生和發展,而是選取簡單描述,跳脫出俗套的解答。在《起跑線》和《廁所英雄》中,男女主的感情本可以細細描繪,出現的每一個事件都可能造成情感危機,但最終都以諒解和新的事件的產生而不過多著墨,導演始終將視角聚焦在社會現實的展現中,用人物情感慢慢填補,更有堅守和支持的能量蘊含其中。不光是愛情,其中友情和親情的展現也在推動故事情節的進程,《印度合伙人》《三傻大鬧寶萊塢》中主人翁和朋友之間的故事詼諧生動,國內“囧”系列電影亦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關于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親情來說,幾乎所有印度社會題材電影都有些許展示,但單從禮儀和行為可見,盡管大段留白,仍能感受到其傳統文化中留存的孝道與中國也有極高的相似之處。
二、印度電影與中國的相遇
印度社會題材類的電影,為什么能廣獲好評,為什么能在物欲橫流的新時代講述鄉村特色故事而不落俗,為什么能獲得極大認同感。這些原因從相關數據可以見得:
2011年講述朋友之間故事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橫空出世,票房達到1405萬,豆瓣評分9.2,好評率高達92.0%。盡管印度特色對中國觀眾充滿新鮮感,但電影內容又過于冗長,并沒有引起強烈反響。
隨后2016年上映的《巴霍巴利王1:開端》票房和口碑也并不可觀,因為歷史題材并沒有迎合大眾市場。直到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2億票房,好評率高達94.0%。這部講述女權,教育觀等極具探討價值的作品引來了全球觀眾對印度電影和印度社會現實的注意,之于影片中展現的主題來看,客觀迎合了國人的口味,觀眾的視角終于從好萊塢轉向了寶萊塢。
很快到了2018年,印度電影業親和國際市場的需要,分別上映了多部社會題材電影,例如《起跑線》《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其中描述了印度教育觀,政府工作效率和人性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并在中國引起了劇烈地討論。
到目前為止,印度社會題材的電影在中國電影行業仍有巨大的市場,觀眾渴望了解更多的印度現象,因為不僅是印度電影對自己國家社會現象的批判和抨擊,也是對現實世界的忠告,理所當然的也能讓我們對自己和對社會現象進行反思。新時代的觀眾逐漸意識到社會需要的不是排斥和逃避,而是勇敢面對,因為只有正視問題才能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三、大眾的理解和選擇
據有關問卷調查可以得知,電影的主要受眾是學生、中青年、持家的群體,而這些人往往代表了新生代,中堅力量和家庭中不可輕視的話語者,他們的看法和觀點足以映射到社會現象中去。印度電影中的文化信息的傳遞,從茶余飯后的談資潛移默化地成為研究的對象,促使整個社會能夠進行思考和自省。
印度電影中有關女權、教育觀、政府工作狀態、以及傳統文化的取舍等內容,不僅是印度自己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不容忽視尚未解決完的現象。這給我們的啟示是:社會題材電影藝術應該體現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主流價值的引導,于是必要的尋求海外市場,傳播優秀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的精髓,提升文化軟實力,擴大國際影響力,將會是每個電影從業者的必修課。
跨文化交流,是引領他方之水,汲取營養,對照后淹沒陳規陋習;跨文化傳播也是平衡大地四散的分支,優秀的文化跨越經緯浸潤干涸的土壤,平息常年揚起的風沙,愈合人們思想上的皸裂。中國在做,且一直在行動。
參考文獻:
[1]謝睿林.《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發展現狀及分析》[J]藝術評鑒,2020.
[2]曹林.《新媒體語境下國產電影營銷現狀及國際啟示》[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20.
注:本文系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編號MSCXSY2019069,項目負責人:劉磊,指導教師: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