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原文
摘要: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是整個建筑項目開展的核心環節,主體結構的穩定性對建筑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有著巨大的影響。當前,混凝土結構與模板結構是最常見的主體結構施工形式,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建筑工程的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增大。要想充分發揮建筑項目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必須加大對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的研究力度,要在技術應用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對現有的施工技術以及工藝進行突破性研究,要使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使主體結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得到可靠保障。
關鍵詞: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要點
一、建筑物主體結構施工特點
建筑物的主體結構在進行施工時難度較大,操作步驟較多,因此有其相應的施工特點。首先,施工所需工期較長,工程量相對較多。建筑物的主體結構最為建筑物最為主要的部分,在進行施工時,占據著最多的工程量,同時施工所需時間也相應增多。建筑物主體結構對于建筑物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合理安排建筑物主體結構的施工工期,確保建筑物主體結構達到安全性要求。其次,建筑物主體結構在進行施工時危險系數較高。現今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在對建筑物的主體結構進行施工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高空作業等特種作業,同時會大量使用塔吊等高層設備,因此相對于其他一些工程,主體結構在進行施工時危險系數會更高。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相應設備平穩安全的運行,并要求施工人員配備必要的安全工具,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證施工的安全進行,排除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證施工過程不會發生安全事故。
二、建筑物主體結構施工技術
(一)保證主體結構設計的科學性
施工的質量與設計方案有著重要的聯系,在進行建筑主體施工之前,一定要確保施工建設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具體來說,在進行建筑主體結構的設計時,要根據建設場地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來控制好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并不是越高越好,建筑物的總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除去高度限制外,還需要科學合理地選擇嵌固端位置,當前我國的建筑中,大部分都附帶有人防和地下室,在這兩個環節上通常都需要進行嵌固端的設置,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抗壓能力和質量。在選擇嵌固端的位置時,要充分考慮到整體建筑的上下層剛度范圍,確保嵌固端和結構縫之間的協調性,起到最好的減震效果。
(二)確保施工數據測量的準確性
在進行施工之前,對于施工現場都需要進行有效地數據采集,施工數據采集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了后期施工的質量。在進行建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進行數據的測量和采集,必須要確保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施工前的數據采集工作主要包括主體結構的標高線、軸線、垂直度等。其中,在進行標高線的測量中,要注意在樓層中設置足夠的預留孔,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測量的準確性。
(三)高支模施工
柱模板搭設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對搭設質量進行驗收,驗收通過之后,使用混凝土對柱進行澆筑,澆筑工作完成之后再進行鋼筋的綁扎,從而使整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得到提升。在模板支架與鋼筋綁扎施工驗收通過之后,對梁板進行振搗澆筑施工,在澆筑時需按照從中間向兩邊的對稱澆筑形式進行,并從標高低的方向往標高高的方向施工。為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澆筑之前需確定混凝土澆筑的時間間隔,并全面掌握混凝土材料的供應情況,提前預留好施工縫。
(四)混凝土澆筑工程
建筑的主體框架由鋼筋和混凝土構成,對混凝土澆筑技術來說,也有非常多的技術要點需要注意,以確保充分發揮混凝土與鋼筋組合之間的作用,滿足承受荷載的相關要求。對建筑工程主體結構來說,混凝土澆筑施工涉及的施工范圍非常廣,包括建筑墻體、屋面、梁、柱等核心結構。混凝土澆筑之前,為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保證,需嚴格把控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同時將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在澆筑的過程中也要進行嚴格把控,避免混凝土澆筑面出現蜂窩狀的糙面。在澆筑梁結構時,需要使其處于水平面上,這樣有利于后續施工的開展。混凝土澆筑時,要保證整個澆筑工作的連續性,在攪拌混凝土時,要嚴格把控攪拌持續時間和攪拌速度,使混凝土中的石灰與水泥能夠充分結合,從而使混凝土強度得到可靠保障。
(五)鋼筋施工技術的要點
鋼筋是除混凝土外的第二大建材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建筑結構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進行鋼筋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據實際的施工情況來選擇好鋼筋的尺寸和形狀,確保鋼筋符合建筑施工的標準。選擇好鋼筋后,要進行施工技術的交底,讓施工人員明確施工的方式和技術,然后才可以進行正式的施工。
(六)砌體工程
砌體工程是在建筑主體結構中需要使用磚材料進行砌筑施工的部分。在砌體工程實際施工開展的過程中,要采取磚與磚之間的錯位砌筑,這樣才能夠使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得到保障。如果在砌體結構開展的過程中,發現磚體結構不完整,或者磚體上存在孔洞,在砌筑的過程中需將孔洞面朝下,與建筑砌體之間垂直放置,這樣就能夠防止帶有孔洞的磚體給整個砌體工程的穩定性帶來影響。在砌體施工過程中,除了磚,還需使用大量的水泥材料。水泥是當前階段砌體機構施工中最常見的黏合劑,因此為了使砌體結構的施工質量以及磚體之間的黏結性得到保障,需要對水泥的用量進行合理把控。結語:總體而言,建筑項目的主體結構是比較龐雜的體系。鋼筋和混凝土的施工都存在不同的條件和方式,施工技術在整個項目質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有關工作者務必知道施工程序以及每個程序中應用的技術,同時提升技術管理水平。建筑主體結構在總體的施工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效用,施工務必依據施工技術,在此之前需要對質量和施工方案做出詳細規劃,如此才能保證總體施工品質。對建筑質量的控制時,我們應當發現更多的經驗,同時采用外國先進的方法和經驗,博采眾長,促使我國的建筑主體結構更上一層樓,同時可以節約城市土地資源。
參考文獻:
[1]劉順先.淺論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J].科技視界,2018(23):234-235.
[2]凌敏.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J].建材與裝飾,2018(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