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仲棟
(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3)
計算機技術及其相關軟件系統在紡織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有效應用,能夠全面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計算機技術為紡織印染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持,促進了產業升級。目前,我國的計算機技術及其相關軟件系統仍然處于發展階段,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紡織印染企業需要結合現有的生產特點,充分發揮計算機技術及軟件系統的應用功能,全面提高紡織企業的管理水平[1-2]。
為了全面提高印染行業的顏色應用效果、保證配色的成功率,需要創新計算機配色技術。紡織印染過程十分復雜,溫度、助劑和時間都會影響最終的印染成果。通過計算研究發現,在配色時淺色紡織物對色光的影響較大,有些滲透劑在顏色選擇的過程中,會對紡織物造成緩染。在染色過程中,通過計算機配色技術的應用,能夠建立基礎染色數據庫;通過單色染料濃度實驗了解染率的變化,隨著比例的調整觀察染色的變化規律,制定合理的染色方案;染料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小,配色很容易獲得成功[3]。結合國內外工業化發展現狀來看,計算機軟件系統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紡織印染生產工藝包括產品面料設置、生產環節管理、產品質量測試等內容,計算機軟件系統雖然有較長的應用歷史,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在紡織印染工藝流程中存在大量的顏色問題,涉及顏色運用、顏色測量、顏色控制的相關技術內容。紡織印染屬于傳統工藝范圍,在印染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對紡織物的顏色應用進行基本判斷,做好紡織印染環節的控制。計算機測色配色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全面提高紡織印染制品的整體質量,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傳統的配色工藝需要工作人員用較長的工作時間進行嘗試和分辨,最后制定的染色配方具有多樣性。想要嘗試不同的顏色,就需要投入較高的經濟成本,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難以得到保障。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讓紡織企業測色、配色系統能夠提供的配色方案達到了千萬種。當前我國的計算機特色配色技術仍然處于發展狀態,但應用結果顯示,計算機測色配色能夠全面提高印染質量,自動將不同的顏色分類,并在實驗系統中構建顏色信息數據庫,客戶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樣品查驗,選擇想要的測試結果,計算機系統分別給出預定配色,將得到的不同配色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根據得出的配色色差進行檢驗與修正,優化設計流程,滿足客戶需求,制定合理的配色方案。
國內外的軟件專家學者針對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紡織印染工藝中的計算機技術及其相關軟件系統需要滿足紡織品印花分色、測色、配色等數據的采集需求,建立完整成熟的軟件體系。西方國家的紡織印染制造業在產品加工的過程中,會采用計算機配色軟件實現產品的質量控制。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生產流程的科學化發展,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計算機配色系統在我國紡織印染企業的應用起步較晚,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針對相關軟件系統的創新和發展制定新的方案。
印花分色系統是紡織印染工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印花紡織品通常帶有豐富的色彩圖案,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商品附加值。傳統的印花分色需要人工繪制彩稿,設計出的花樣要進行審核,通過之后再進行生產分色,一套生產體系確定下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印染工藝開始向著自動化轉變,計算機印花分色技術也得到了有效應用,工作原理是:先對印花紡織品的彩色圖像進行檢測處理,在電腦上完成顏色歸類和修正,根據顏色的不同分類制作生產黑圖,相比于傳統的人工印花分色,能夠節約大量的工作時間,但在顏色的辨認和確認環節,仍然需要人工完成。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印花分色系統開始向自動化、精確化轉變,彩色印花紡織品的表面會伴有紗線起伏,與平面材質相比,色彩的顯示特征較為復雜,需要掃描布匹的樣片得到精準的紡織圖案。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會受到染料吸附的干擾,導致紡織物紋理變形,最終無法實現預期的分色結果。分色技術的應用也面臨許多困難,分色方法主要是結合計算機顯示的圖案顏色頻率,制定合理的生產規劃,決定顏色的去留。這種工作形式規劃好了圖像的色彩層次,因此,需要應用計算機技術對圖像數據進行統計,了解紡織品的主要特征,判斷數據內容的相似性,將色彩歸為不同的類型,提取圖像中的有用信息,制定動態化的分數方案,有效節約生產資源,提高分色成果。
在進行紡織品印染加工的過程中,合理應用計算機技術能夠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全面提高企業效益。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紡織企業需要注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不斷增大對環保問題的整頓力度。印染行業中所使用的紡織化學品,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已經受到了環保部門的關注。因此,紡織化學品計算分析軟件系統開始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科技繪圖,能夠對所得到的化學品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對污水處理工作的整體流程形成直觀的認識,并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模擬實驗,判斷化學品可能造成的環境危害。計算機軟件系統的信息處理量較大,能夠全面提高化學品處理效率,精準分析出紡織品中的化學物質含量。
計算機管理軟件在紡織印染行業的應用,為企業內部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全面提高了企業的整體產能,但企業下達的工作指令難以快速與生產環節對接,整個生產流程無法實現精準控制,導致企業的管理人員質疑計算機管理系統的有效性。結合工作人員的實際調查分析,了解到問題的根本在于管理軟件與生產流程之間存在斷層,生產是全程在機器上進行的,設備之間存在種類和品牌差異,想要獲得生產參數,就需要操作人員進行數據統計。不同的生產設備之間難以實現信息共享,企業高層在進行內部生產管理規劃時會面臨許多問題。人工狀態下的參數收集需要占用較多的工作時間,不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數據內容缺少準確性,數據結果反饋到管理系統中,無法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建立紡織印染技術管理信息系統,是為了減少工作人員統計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費;自動化信息系統的應用,能夠讓紡織工藝的各個環節收到準確的運行數據,制定全面詳盡的生產計劃。
紡織印染企業在作出管理決策時,需要結合各個環節的生產狀況,做好生產前期的準備工作。同時,在生產過程中,自動化數據采集和處理能夠顯示生產狀態異常情況,減少生產問題,控制好生產成本,節約能源消耗。數據自動化采集系統能夠對現場終端的數據信息進行收集,與硬件設備之間保持通信,通過對數據內容的分析和處理,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曲線觀察圖形。在生產過程中,一旦出現生產異常,就會自動報警,同時將數據傳輸到計算機服務信息庫,能夠自主對歷史數據進行存儲。數據采集設備的應用主要是借助車間的生產設備,建立參數連接傳感器,實現數據內容的轉換。
常見的自動化采集設備有:頻率計數器、儀表顯示器、溫度采集模塊和生產模擬模塊。企業的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現場終端數據傳輸了解整個生產流程,制定合理的生產規劃,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紡織印染的其他環節也能夠根據采集系統的信息反饋,實時監測生產執行情況,并通過軟件系統對數據內容進行分析過濾。當計算機設備發出警報時,操作人員要及時了解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并快速制定檢測和維修計劃。自動化數據的收集采用閉環機制,當生產計劃發生改動時,會直接將信息數據反饋到管理層,讓管理人員迅速作出生產調整,并通過計算機下達新的指令,保證生產流程的及時變更。
數據自動化收集系統包括:生產工藝的查詢追蹤、產品質量標準檢測、能源消耗成本控制、內部管理決策等多個方面。自動化數據采集能夠減少人工數據錄入的投入,節約經濟成本,保證生產過程的有序性;能夠對車間的半成品進行定位,并對印染工藝形成的參數內容進行追蹤,當出現生產問題時及時發出警告,全面提高產品質量。
應用染料、助劑自動化配送系統,需要對紡織印染工序中的上料、稱量、自動運輸、助劑濃度檢測等環節進行優化,并且和其他化工原料的檢測系統共同對企業管理體系進行反饋,保證生產環節的無縫銜接。染料配送系統主要被應用在印染開始前的染色環節中,屬于多元化的計算機應用體系。該系統主要包含集散控制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自動化生產技術等,能夠對染色、加工、整理等多道工序進行系統化檢測,控制好生產流程,對生產產生的數據內容進行實時記錄,并通過管理體系開展自動化管理,是一切生產計劃制定的基礎。配送系統能夠自動完成原始配方的管理工作,做好歷史數據的錄入,提供科學的染料配方計量方案,借助報表統計展現數據內容。
從計算機配色系統、計算機印花分色系統、紡織化學品計算分析系統、數據自動化采集系統、染料自動化配送系統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紡織印染中計算機技術及其相關軟件系統的應用探討,希望能夠推動我國紡織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紡織印染工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