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杰
(福建省安溪華僑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安溪 362400)
過去,中國的服裝加工業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被譽為“世界工廠”,但中國服裝品牌在設計方面的影響力并不明顯,導致“中國品牌”沒有在世界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我國服裝設計想要真正走出國門,讓世界接受中國設計,就要加強服裝專業技術人才對服裝市場需求的全面了解,要求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大力倡導項目式教學,讓設計與市場接軌,培養實用性技術技能人才。
目前,國內的服裝設計專業教育水平與現行服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對等,國內很多職業院校服裝專業的教學模式過于看重藝術、理論以及知識,忽略了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最為重要的市場化服裝設計技術和實踐能力。因此,加快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不僅需要開創出更為全新的教學方法,還需要通過校企合作的項目式實踐教學來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是培養高端設計人才的一種全新培養模式。
首先,從市場反映的角度來看,近年來,很多服裝設計公司都在抱怨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很差,不能第一時間滿足市場需求。其次,目前國內職業院校的服裝設計實踐課程,大部分還是將學生手繪的表現、操作計算機的水平以及參觀服裝生產廠家作為提升實踐能力的重心,而契合實際的學生實踐教學必然與項目式教學密切相關。歐洲一些國家的職業院校則是更加注重將以企業項目式教學為主的實踐教學作為首要選擇,校企合作項目式教學在其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
國家明確提出在職業院校全面推行項目式、情景式、模塊化教學模式。服裝設計課程的項目式教學,就是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將企業真實的服裝設計工作任務導入教學,發展服裝設計專業課程的綜合實踐教學。與此同時,結合社會生產實際進行服裝設計專業學科的設計和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實際教學中,中職服裝專業學生可以在掌握服裝設計基礎知識、具備服裝手繪/電腦繪制基礎技巧后,有目的地選擇進入校企合作的項目,以自身發展規劃或瞄準社會需要均可。項目式教學不僅能夠讓專業課程體系針對學生具有適用性、針對社會具有實用性,更為重要的是,項目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接受培訓并提升實踐能力,從而有更多機會參與應用研究,接觸更多的公司和真實設計案例,增加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進行選擇的機會,幫助學生迅速發現自己的潛力。培養學生的人格發展,最理想的模式就是激勵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項目式教學模式的特色主要為“注重將企業真實設計任務導入教學、注重學生掌握實用性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成衣設計意識、注重學生設計作品與市場需求相吻合”。項目式教學模式指出要突破以前的單一學科、單一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目的是培養出實用的、高素質的服裝設計人才,強調創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培養。突破培養傳統服裝設計人才單一的知識結構體系,創造復合型的知識結構體系。項目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由企業和老師共同進行引導,激勵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整體性教學、針對性指導、發散性小組等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
項目教學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各自職責,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參考企業設計團隊的模式,根據學生服裝設計基礎掌握情況和學情特點組建團隊,構建數個學習任務團隊,使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得到提高。學習任務小組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可以相互協作,完成調研、討論、款式設計過程。課堂的設計可以根據服裝企業工作室的分布,按每4~6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在課堂上創造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讓學生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來自主學習,同時進行市場調研分析、項目教學和學生討論設計過程并展示。
基于校企合作基礎,篩選合作企業下一季的服裝款式設計任務,將符合學情特點的“服裝款式設計任務”轉化為教學項目。企業的設計任務包含服裝設計定位、主題、風格、服裝款式設計品類、設計數量、設計驗收標準等。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設計任務按服裝款式的品類明確為多個項目,比如女式連衣裙款式設計項目、女式合體上衣設計項目等。
市場調研項目教學可以令學生充分了解市場的動態,理解客戶的心理,讓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新想法。在這一階段,以企業的項目任務為前提,學生將以市場調研為主要課題,了解市場的動態,把握市場的需求。在學習和設計的過程中,了解各種設計形式和方法并不斷交流,學生就能在交流中不斷學習,獲得更大的進步。
3.3.1 了解消費者需求
根據服裝設計教學項目的定位,通過小組協作的形式開展分析調研。所有的服裝設計都服務于業主與大眾,而顧客的需求正是項目式教學模式的重要一環,也是一切服裝設計理念的起點。因此,市場研究的焦點正在于如何更好地服務顧客,主要研究為:服務對象的年齡層次和人數規模、消費者的購買力和購買規律以及服務對象購買后對產品的改進意見等。
3.3.2 分析行業和競爭對手
根據服裝設計教學項目的定位和主題,識別競爭對手需要深刻理解行業競爭的內涵、市場競爭的概念,并洞察競爭對手的發展戰略,然后明確競爭對手的服務對象,評估他們的優勢和弱點、反應模式,最后做出選擇、攻擊和規避。
3.3.3 時尚流行趨勢的分析
根據服裝設計教學項目的風格,各學習任務小組開展服裝時尚和流行趨勢分析工作,參考合作企業的往季款式特征和未來服裝流行趨勢,確定可以引用的服裝設計元素、款式特征、色彩、圖案等。
3.3.4 調查新產品的發展趨勢
根據服裝設計教學項目的設計品類,調查新產品的發展趨勢的主要行動為收集相關信息,主要目的在于為服裝設計公司研發新的產品和進軍新的市場作準備,需要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新包裝、新技術等,最為重要的還是顧客對舊產品的點評和建議。
只有面向市場進行項目教學,學生們設計的作品才能被市場所認可。學生組團完成學習項目分析、市場調研、信息收集、品牌分析、消費定位設計后,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進行款式設計,可以團隊協作完成指定的設計任務,通過完成設計任務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揮創新思維。團隊之間的關系在本質上就是協同與合作,是引導和控制時尚業務最重要的方面,每個學生都必須為服裝的質量、數量和時間而奮斗。
校企協作通過公司會議的方式,讓企業、老師和學生共同協商“市場調研、款式設計、流行趨勢”等問題。在“會議”上,除了校企要總結項目教學開展以來所進行的工作,其他同學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議。學生們針對設計任務項目進展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企業站在項目任務提供方的角度,就教學項目完成過程的問題、作品的質量進行評價[1]。校企協作會議的形式,對提高項目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項目式教學模式需要加強與相關企業的聯系與合作,讓學生能夠在各個項目中高度整合所學的設計與營銷知識,將其與社會的流行趨勢相結合,從設計理念的產生與發展到具體的設計系列,檢驗并錘煉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行業實踐能力。
項目式教學除了注重企業的任務要求以外,也需要注重提高學生對于合作企業服裝品牌的分析和理解。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結合積累的生活素材,開發創新靈感,以不同的方法和形式進行設計創作。
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基于企業真實任務的項目式教學,有利于服裝設計中職階段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建立校企合作項目教學模式,開展項目式實踐教學、專題設計討論和開放式教學評價等方式,是培養高端設計人才的一種全新的模式,能夠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參照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