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201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對“十三五”期間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實現跨越性提高做出了總體部署,其中,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被放在十個重點任務的首位。少兒科普圖書作為兒童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兒童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學習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也為我國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貢獻力量。
科普是科學技術普及的簡稱,科普圖書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優秀的科普圖書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二是要把復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
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制定的《全國圖書出版統計報表》對少兒讀物的界定是“供初中及以下少年兒童閱讀的書籍(不包括九年義務制教育的課本和及其補充讀物)”。由此當可界定少兒科普圖書讀者對象范圍。
中宣部出版局《2018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數據顯示,與2017年相比,2018年,全國共出版少年兒童讀物總印數增長8.35%,總印張增長10.82%,總碼洋增長28.40%,新版品種降低0.19%,重印品種增長9.17%。
開卷2019年前三個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少兒圖書零售市場同比增長率和碼洋均高于整體市場的平均水平,引進版圖書占據重要地位,占據近四成碼洋。細分品類中少兒科普百科類圖書正逐步擴大其市場比例。少兒新書品類迎來了比較大的負增長,新書品種同比下降13.88%,但少兒科普百科類別的品種規模仍有增長。
國家相關部門對2019年全國561家圖書出版單位報送的20多萬種選題進行了分析。其中圖畫書原創、兒童文學原創選題大大增多,少兒科普原創選題增長尤為明顯。少兒科普原創選題具有3個特點:一是原創少兒科普圖書開始建構不同年齡階段的產品,定位日臻明確;二是編寫內容越來越重視趣味性、互動性,大大提高了少兒科普圖書的閱讀魅力;三是融媒體、微視頻等技術的運用,推動了原創少兒科普圖書的發展。
1)本土原創少兒科普圖書創作乏力,新書市場占比低,暢銷書榜引進版權圖書當道。當當網自營店少兒科普圖書前20本暢銷書,本土作品只有4本,占25%。以上數據說明,目前引進版少兒科普圖書仍占據主導地位,國內原創科普圖書和引進版圖書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4本書本土少兒科普圖書中,海豚出版社《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銷量排在第一位,這本圖書已經是2015年9月出版的;有兩本《十萬個為什么》上榜,分別是北京日報出版社2016年1月版和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還有一本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的《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出版時間為2018年6月。由此可見,本土少兒科普圖書市場新書占比極低,有些書從出版時間上看是新書,但內容也是在炒冷飯。
2)本土原創少兒科普圖書主題陳舊、單一,同質化嚴重。與引進版少兒科普圖書的百花齊放、內容多樣相比,原創少兒科普圖書的選題相對集中在自然科學和歷史上,如《十萬個為什么》《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和《上下五千年》都是具有年代感的圖書選題,反映前沿科學成就、世界先進科學思維、思考方式的作品很少。雖然近兩年幼兒安全教育類圖書異軍突起,但主題單一問題仍然存在。在當當網自營店檢索《十萬個為什么》,能找到2 300多個品種,檢索少兒百科全書,也有600多個品種;海豚出版社的《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上市后反響很好,多家出版社跟風出版,現在市場上出版了二十四節氣有關圖書的出版社,不少于40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少兒圖書。同質化出版不僅造成出版資源的浪費,還給廣大少兒的選擇制造障礙。
3)本土少兒科普圖書內容質量低,拼湊現象屢屢發生?,F今少兒科普類圖書市場規模增長勢頭良好,有些出版社利用較短的時間,拼湊出一些原創少兒科普圖書,這些圖書僅是知識點的拼湊,沒有明確的出版主題,但價格低廉,這類實則對少兒益處不大,還拉低了少兒科普圖書市場的專業水準。
4)本土少兒科普圖書互動不足,缺乏趣味性。目前市場上的本土少兒科普圖書,因為主題不明確,切入點不好等,文字量非常大,而且存在術語堆積現象,雖然也有圖片,但存在圖片與內容匹配度不高或者圖文結合得不好等問題,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里面的內容,甚至產生了閱讀障礙。比起看書,孩子們更愿意從手機App里了解相關知識。
導致我國少兒科普出版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現階段,做好本土少兒科普圖書的出版,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1)投入人力物力,加強對少年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出臺少兒分級閱讀標準。少年兒童由于年齡和教育背景不同,對科普圖書的理解能力和興趣點差異較大。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教育背景,選擇不同的科普主題和表達形式十分必要。2017年6月實施的《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狀況和實際情況,制定未成年人閱讀促進計劃、實施方案和未成年人閱讀分類指導目錄”。政策已經出臺,但是具體的少兒分級閱讀的參考標準并未明確。加強對少兒心理學的研究,并使之與科普結合起來,挖掘少兒接受科普讀物的興奮區域,推動國家層面的標準出臺,對準確界定不同年齡階段少兒的閱讀興趣,有重要意義。
2)培養優秀的少兒科普創作者,鼓勵其十年磨劍,創作優秀作品。因為研發力量不足,原創少兒科普缺乏專業領域的作者,尤其缺少了解少年兒童心理的科普作家。一個優秀的少兒科普圖書創作者要有強大的科學知識水平和語言駕馭能力,同時還要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應鼓勵少兒科普創作者摒棄落后的創作觀念,十年磨劍,充分鉆研前沿科學和少兒心理,創作主題新穎、切中少兒興奮點的優秀科普作品;鼓勵科學家積極參與少兒科普作品創作,優秀的科學家往往同時具備科學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他們創作的圖書,能提高少兒科普圖書的層次,貼近科學前沿,還能增加通俗性和趣味性。
3)出版社應增加對本土少兒科普作品的投入力度,培養優秀的少兒科普圖書編輯。在現階段引進版權圖書憑借其特有優勢——質量較高,在國外已經是暢銷品種,出版風險較小——占據少兒科普圖書大半個市場,出版社需綜合考慮,加大對本土少兒科普選題的投入力度,挖掘優秀創作者,增加資金投入,加大宣傳力度等,方能逐漸改變少兒科普圖書市場本土圖書的從屬地位。少兒科普圖書的編輯是鏈接創作者和少年讀者的紐帶,其選題策劃能力對少兒科普圖書主題、內容、品質有直接影響。優秀少兒科普圖書編輯的培養,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從各個學科領域選擇人才進行出版編輯知識的培養,一個是從出版編輯領域選擇人才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但不論從哪個方向入手,研究少兒心理學都是不可或缺的課題。
4)少兒科普圖書要增強趣味性。一部優秀的少兒科普作品,除了科學性外,還要有趣味性。創作上要避開高深晦澀的專業術語,遵循“兒童本位”原則,從生活實際出發,以少兒在學習和生活中能接觸到的事物為切入點,以少兒的視角看世界。場景、故事情節、語言等,都要符合少兒心理特點,適應少兒理解能力,抓住少兒興趣點,拒絕“灌輸式”“填鴨式”的寫作手法,在內容、形式上大膽創新,加入當代科技成果,帶給少兒愉悅的閱讀體驗。在選題策劃、內容編排裝幀設計等方面充分利用故事性的敘事、代入感的語境、幽默的風格、天真的兒童語言、色彩豐富的圖片,甚至立體的、有聲的、智能的表現形式,對孩子們享受少兒科普閱讀的作用顯著。
我國古代推崇“文以載道”,重視人文知識的學習和傳承,而忽視對科學精神的培養;在當代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家長“一切從考試出發”,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帶有較強的功利性,所以推廣少兒科普閱讀任務仍然艱巨。作為出版主體,在研究如何讓少兒科普讀物成為孩子的重要精神食糧的路上同樣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