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莉
2006—2012年安陽市每萬人藏書量持續增加,由2006年的80本/萬人上升到2012年的128本/萬人,且2008-2009年間的增長幅度最大;但2012—2013年間,每萬人藏書量在減少;2013—2017年,安陽市每萬人藏書量再次處于持續上升趨勢,由2013年的115本/萬人上升到2017年的131.29本/萬人。安陽市傳統圖書產業在2006—2017年間的發展態勢趨向良好,但與鄭州市、洛陽市等相對發達城市相比,安陽市圖書產業的發展仍相對緩慢,且逐漸凸顯出眾多阻礙其發展的問題。
為進一步了解安陽市傳統圖書產業的發展情況,面向大學生發放關于閱讀習慣的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反映出當前安陽市傳統圖書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傳統圖書產業大多是在計劃經濟時代起步的國營企業,組織龐大,人員繁雜,剩余嚴重。而且,大部分產業的經濟規模不大,具備的競爭能力較弱,稍有風吹草動,出版社就有可能陷入僵局。而一定程度上市場競爭能力弱主要是由于產品自身的質量問題,在當今產品發展趨勢下,為追求短期利益眾多出版社盲求出版和重復出版,存在著盲目跟風市場需求的現象,自身的原創能力嚴重不足,無法挖掘自己的特色。除此之外,部分出版社的內部機制僵硬,活力與應變能力不足,當面臨競爭壓力與發展困境時,無法充分應變以及時穩定局面。
圖書內容吸引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顧客的消費心理,調查結果顯示,安陽圖書出版社出版圖書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出版內容不夠新穎、多依賴教輔和教材,比例分占43.33%和40%,并且內容結構也較為單一。一方面,安陽出版社新出的圖書中,教科書、教輔書居于首位,可以看出,出版社對教科書、教輔書的依賴性過于嚴重,其他名人著作、現代小說等課外讀物太少。而隨著電子出版業的發展、各種學習App的研發產生,紙質版教輔的競爭優勢在逐漸減弱,其對出版社發展的貢獻力度會逐漸縮小。另一方面,圖書出版結構中精品圖書、優質圖書所占比例較少,眾多圖書與其他出版社千篇一律,基本被同化,其提供的消費體驗與購買需求沒有特色,也無支撐自身發展的優勢力量。并且所能滿足的消費群體僅為大眾消費群體,對顧客來說,服務還比較單一且質量較低。總體而言,安陽的圖書出版結構比例嚴重失調,出版內容不夠創新,太過平庸。
互聯網方法論認為“沒有用戶就沒有客戶”,用戶減少,客戶便會隨之減少,所以傳統的圖書出版企業轉型嚴禁以賺錢為首要目的,而要注重內容結構方面的轉變。傳統出版業的經營模式一般是作者投稿,經過審閱,最后決定印刷量,但是并沒有群眾基礎,屬于“出版對象決定購買對象”的狀態,缺少客戶的消費體驗。對安陽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們不買或少買圖書主要是由于網上擁有更多的相關圖書資源,占比高達57.33%,紙質的書本資源畢竟有限;其次是紙質圖書消費成本太高,用戶獲取到自己想要的資源需要花費眾多資金,而現在大部分網上資源都是免費的并且資源種類豐富齊全,能夠以較大優勢滿足顧客需求;再者是由于紙質圖書攜帶不放便,而使用電子圖書及資源只需攜帶手機,方便簡潔。因此,安陽圖書產業目前面臨著的重要難題便是沒有正確把握到用戶的消費思維,無法滿足其消費需求,而信息化就可以讓客戶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
習慣的改變通常能夠影響個人消費行為的改變,進而影響著一個產業的存亡。如今,信息化飛速發展,人們的通信習慣、閱讀習慣均發生極大變化,手機不離身成為常態,因為它的短信發送、電子郵件、電子閱讀功能具有傳統寄信業和傳統出版業無可比擬的便捷性、簡潔性,相應的紙質傳媒與郵遞行業的市場份額便會大幅下降,遭受著巨大的發展沖擊。在對安陽大學生閱讀途徑的調查中發現,有75.33%的人群選擇通過手機來進行閱讀,通過圖書閱讀的占比為68%,雖比例較高,但仍低于手機這一電子閱讀方式,并且有30%的人群直接使用電子閱讀產品。在現今信息化時代下,利用手機、電腦等新媒體獲取信息也已成為了一種習慣,因此,在各種公共休閑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低頭”族早已隨時隨地可見,人們幾乎將碎片時間全部用在互聯網“沖浪”上。與此同時,現在除了正在讀書的學生外,能夠靜下心來看報紙、雜志、閱讀紙質書籍的人越來越少,紙質傳媒所能夠占據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少。因而閱讀習慣的悄然改變,對傳統出版業的生存產生極大挑戰,甚至可以說是拔本塞源的。
安陽傳統出版行業的市場運營機制尚不完善,往往形成不公平的市場競爭與不干凈的發展業態。在圖書出版等文化行業中,侵權現象較為嚴重,但由于傳統圖書產業擁有實體的版權,所以一旦侵權行為發生,相關的問責程序簡單明確。而網絡出版市場較為混亂,其結構的復雜性使市場監管難度加大,并且信息流通快、流通平臺多為盜版提供可乘之機。因此,安陽傳統圖書產業要想保持良好的發展業態,必須建立嚴格的行業發展規范,完善相關法律規范,嚴禁各種低俗、落后內容的肆意傳播,更應克服網絡出版業的監管難題,科學引導網民發布與傳播積極向上的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充分利用數字出版業獨有的優勢來構建良好的傳統圖書產業生態系統。
新媒體想要得到穩定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賴傳統媒體,而傳統媒體要想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則需要合理運用新技術。新舊媒體的共存融合,是一種適應社會的新型商業模式,在該模式下,傳統媒體可以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新媒體可以打開市場擴大影響力,兩者都得到了發展。近年來國內新媒體企業層出不窮,傳統媒體受到沉重打擊,因此傳統出版機構要抓住機遇,積極與新媒體企業合作開展互聯網出版、推銷、網絡開發和服務等業務,促使營銷模式多樣化,探索富有生機的運營模式,新舊媒體各企業實現互惠互利。
在當前的網絡形勢下,數字化的深入發展對傳統圖書業發展的限制必將持續增大,因此促進以紙質媒介為主傳統圖書行業的創新改革已是大勢所趨。傳統圖書出版業的變革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家的新聞出版企業也進行了諸多改革,積極改進傳統出版業的出版、印刷方式,運用多介質出版產品,在銷售渠道上也加以改革,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實體銷售中。在當今數字化充斥人們生活的時代,積極整合資源,利用網絡拓寬銷售渠道,在變革中有目的、有方向的推進,積極順應網絡時代的要求,加快推進傳統出版媒介、電信、出版三大產業的融合。在變革過程中,不僅要吸收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還要看到不足之處,不斷修正,促其發展。
在出版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涌現出一系列的著名品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并從中獲得極大受益。在當今社會,品牌往往是企業形象和品質以及競爭力的代表,除此之外,它還是消費者的識別標志,能夠帶來更大價值,所以傳統出版行業應該注意強化自己企業的品牌,提高自己的企業形象。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是我國圖書產業中發展歷史悠久、口碑良好的出版品牌,甚至是我國出版行業的品牌代表,極大程度上源于其在發展中與時俱進,創新改革,但不變的是始終致力于獨立品牌的打造,注重品牌效應。因此,安陽的傳統圖書出版商在改革中,需要學會借鑒這些成功優秀品牌的發展經驗,結合自身的文化特色在圖書封面外形上進行創新,積極迎合消費者審美需求。除此之外,任何一個企業品牌的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提高都不是單個方面的結果,企業需要從圖書質量、出版效率、管理手段以及轉型升級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競爭優勢;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良好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