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民
21世紀的電視媒體行業競爭是呈現白熱化的態勢,特別是近幾年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但是我國電視媒體所制作的節目大多都是“舶來品”,近兩年火熱的《中餐廳》《向往的生活》等慢綜藝真人秀節目火熱媒體,但這類節目均有借鑒韓國綜藝《尹食堂》《姜食堂》《兩天一夜》等節目,這類慢綜藝真人秀節目都是以半記錄片的拍攝手法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以旅游、美食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打造“慢生活”的狀態,試圖勾起人們在快節奏生活中對慢生活的向往之情。
《尹食堂》節目創意來自于日本導演荻上直子的作品《海鷗食堂》,《尹食堂》的導演羅英錫以這部電影為啟發而制作了以主角尹汝真為核心的慢綜藝真人秀節目。西摩·查特曼在著作《故事與話語》中提出敘事交流鏈條:真實作者→隱含作者→敘述者→受述者→隱含讀者→真實讀者[1],參考此敘事交流鏈條,作為敘事故事中最為重要的敘事主體,那么真實作者可以理解為真正創作文本或者內容的人,屬于節目制作的主導地位,那么在真人秀節目中,真實作者無疑是導演、劇作、攝像等整個制作團隊。隱含作者則在真人秀節目中可以理解為節目所呈現出來的形態,是真實作者有意識或無意識通過節目傳達出來的意識形態,可以說是真實作者以節目形式展現出來的另外一種自我形態,這種意識形態與觀眾以電視媒體的方式交流。
以人為本,不僅體現在尊重制作團隊之上,對于節目的敘述主體之一的敘述者,《尹食堂》節目制作組從不直接干預節目明星嘉賓的行為,制作團隊通常會邀請曾經一同制作過節目的明星嘉賓,對于嘉賓身上的特質早已熟悉,專注“人”的特質,在節目拍攝過程中,嘉賓總能表現出良好的默契度,同時呈現更為自然的鏡頭感與臨場發揮表現力,隱去了劇本的痕跡。同時對于新加入的明星嘉賓,節目組也會引導新人慢慢表現出個人特色,對于素人嘉賓,節目組則是采用不干預的模式,讓素人在餐廳盡情發揮形象魅力,呈現出一種更為平易近人的節目效果。
鮑德里亞認為,消費主義影響下的消費,是個體進行自我表達、身份確立的重要模式[2]。借用消費理論,可以理解為具有符號意義的節目所呈現元素也是一種節目意識形態的表達,觀眾在“消費”節目的同時,也會被其中的符號所吸引,從而去追求節目中所呈現符號的表達,實現個性表達,這恰好是隱含作者的功能。在《尹食堂》中,節目嘉賓的著裝和言行都回歸人性化和樸素化,這些符號元素都是在對簡單質樸愜意生活的再次編碼,避免了物欲生活的氛圍,更在無形之中傳輸著一種簡樸也能創造美好生活的價值觀,將節目的文化內涵上升到一個高度,讓觀眾一種鼓舞的精神內核,感受生活的正能量。
作為敘述者,明星嘉賓個人的正能量形象在國民認可中尤為重要,也承擔著傳播學家拉扎斯菲爾德所提出的“意見領袖”,即將自己的觀點融入接收到的信息中再傳達給大眾,左右他人的看法和想法的群體[3]。節目中的主持人的敘述尤為明顯,主持人的指責既是“意見領袖”,又要以自身的語言功底承擔一種敘事修辭的作用,協調各嘉賓意見以及保證節目的流暢度,調節節目氛圍,運用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增強節目成員之間的互動,使節目頗有戲劇性。
羅伯特·麥基提出“結構是對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選擇,這種選擇將事件組合成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序列,以激發特定而具體的情感,并表達一種特定而具體的人生觀”,[4]可見結構對于敘事重要性,也是構架其節目內容的“骨架”,“骨架”上的事件或者內容則是節目“血肉”部分。羅蘭巴特依據重要程度將敘事作品分為具有核心功能的事件和催化功能的事件。核心事件在節目中是貫穿始終的敘事內容,核心事件的選擇對于結構的把握至關重要。
高質量的敘事內容是對現實情景的一種降維處理,《尹食堂》將韓國生活文化從現實世界的三維空間通過節目形式降維,將立體元素扁平化維符號元素,符號功能在節目中承擔是對文化進一步宣傳,是一種“文化精英”的領導作用,喚醒人們對文化的保護,對文化落失的思考。在節目中的傳統技藝甚至能夠引起人們節目之外的討論,這種現象是作為敘述者本身功能的一種肯定,也體現出電視節目的責任感,在娛樂中到達教育的目的,寓教于樂的敘事內容正是《尹食堂》獲得一致好評的關鍵因素。誠然《尹食堂》中的一些菜品或者工藝品,也通過升維的方式,從二維電視中立體化,帶來經濟效應,現實生活中對于菜品的模仿以及工藝制品出現在商店貨架上,均體現出電視文化對于經濟的刺激,二者相輔相成,足夠形成一種文化現象,在升維與降維的拉扯中,節目跳出電視平臺,更具有一種文化屬性,成為人們的談資,也成為一種信仰。
敘事的豐富性,不在于內容與講述者,而在于真實作者處于何位置以何種敘事時間來展現,敘事視角、敘事時間、敘事聲音以及敘事字幕等敘事技巧,都能作為真實作者達到敘事豐富、塑造藝術形象目的的敘事手段。真實作者在節目制作過程中,會不斷調整敘事技巧,以期達到敘事效果。
法國結構主義批評家熱奈將敘事視角分為3種類型:零聚焦、內聚焦和外聚焦[1]?!兑程谩范嗖捎霉潭ㄧR頭拍攝,故其敘事視角仍以外聚焦為主,同時每位主角都配有跟蹤攝影師,這種鏡頭跟蹤式的外聚焦敘事視角極大程度上增添了節目的真實性,也以“陌生化”的方式增強了觀眾的現場感,這種客觀敘事視角很大程度了弱化了節目嘉賓作為“真實的人”的內心感受。為了彌補這種人物內心表達的缺陷,《尹食堂》又以內焦視角進行輔助敘事,在節目中,常以老板尹汝貞的內焦視角突出工作的不容易,尹汝貞本身作為一名中年長輩,對于節目中晚輩工作的感嘆,體現出對晚輩的關心,此關心是作為敘述者參與敘事過程中的真實感受,敘述者將這種感動傳遞給觀眾,觀眾甚至能通過這種感動,體會到作為節目敘述者的嘉賓的不易,從而達到一種感同身受的體會。
可以理解為敘事具有雙重的時間系統。在《尹食堂》中,敘事時間通常以順序的方式保證了敘事的真實性,同時在節目中,將食客食用料理的鏡頭穿插在敘事順序時間中,以插敘的方式,設置了節目的懸念,每一集的預告,打亂敘事時間,將精彩之處呈現給觀眾,維持觀眾對節目的忠誠度。字幕對于綜藝節目的重要性是任何節目制作人必須關注的,早期敘事字幕僅僅是作為一種解釋說明的作用,如今的綜藝節目將敘事字幕更是作為一種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重要工具,畫面在文字的裝飾下更形象性?!兑程谩分械奶匦ё帜挥酶黝愵伾杹硐笳魅宋镄睦砘顒?,粉色代表喜悅或者夸贊,紅色代表憤怒等等,同時配以各種可愛或詼諧的圖畫,力圖將畫面融入一種二次元動畫表達方式,讓觀眾更為直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緒。
綜而述之,慢綜藝真人秀節目以回歸人性為創作基調,作為一面鏡子來省視當今社會快節奏生活物欲橫流的氛圍,也將本土文化符號融入節目中,以一種平民化的角度來與觀眾對話,與之產生共鳴。敘事主體以人為本,跳出文本框架限制,增加敘事的真實性;敘事內容兼顧文化內涵,以生活為采樣,還原生活、思考生活;敘事技巧的豐富性輔助文化的建構,塑造藝術形象,從而完成由“言、象”過渡到“意”的表達,避免了一種物質主義的傾向,提升文化品格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