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鳳
(河南輕工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重要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傳承民族文化一直以來備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美術是人類藝術的瑰寶,也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加深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理解,積極主動地去發掘美術作品背后的深刻意義,進一步了解中國美術的發展歷史,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專業素養。目前,很多高校已開始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傳承與融合民族文化,但大多存在兩個不足[1]:第一,部分美術院校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念,一味地灌輸基礎知識與技能,導致部分學生缺乏民族文化認同感與民族自信,難以創造出融合民族文化特色的優秀作品;第二,部分美術院校一味地講解西方美術觀,很多學生被西方美術作品地新穎時尚所吸引,而忽視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價值。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美術教學應當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將西方美術作品的藝術性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美術是民族精神和人民思想感情的載體,具備獨特的人文性質。美術課程是將美術教育與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結合在一起的重要途徑,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美術的發展歷史,學習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將其作為藝術創作的寶貴素材。部分高校已率先開始將民族文化融入美術教學,開展了如書法和國畫等一系列課程。但某些傳統工藝卻常常被教育工作者忽視,如刺繡、印花和泥塑藝術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高校美術教育工作者建議開展民族傳統美術作品展覽會,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藝術素養[2]。
將民族文化融入高校美術教學主要有兩方面的好處:第一,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將鄉土教材引入美術課堂,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為美術課堂注入新鮮血液,提高教學質量;第二,通過民族傳統美術作品展覽會,學生對民族美術文化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民族文化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3]。
將民族文化融入高校美術教學即以教育的眼光、運用美學思想審視傳統藝術作品,嘗試為其增添新的民族特色,促使美術教學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對學生而言,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了解,能夠充分理解傳統藝術作品背后的深刻含義,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對高校而言,通過將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特色融入美術課堂,大大帶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能夠在陶冶情操的同時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對民族文化自身而言,有助于將美術的藝術性和傳統文化相結合,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4]。
民間美術取材于生活,是廣大人民群眾集體的智慧的產物,不僅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藝術價值,而且還能為人們所用。我國多民族的文化環境使得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內涵豐富,民間美術作品能夠反映當地的藝術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鑒賞價值。高校美術教學為各民族的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了機會,深入挖掘民間美術,并將其作為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有利于高校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的融合,還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5]。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多元化發展,在此背景下,中華民族文化受到西方思想的較大沖擊。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很多專業人士受西方美術觀念影響較大,具有傳承性的美術綜合人才很少。具體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美術工作受西方思想的影響較大,民族文化的美術內涵較之前有了較大改變;第二,部分高校未意識到將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很多高校美術教育工作者尚未意識到傳統民族文化對于美術發展的重要性,更無法積極引導學生;第三,很多高校美術教育工作者缺乏教學經驗,沒有能夠將美術教學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具體手段,難以切實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為此,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當轉變觀念,珍視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并積極探索將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融合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底蘊,積累創作素材、拓寬創作思路[6]。
為了更好地將高校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相融合,首先高校領導班子應當意識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加大對民族文化教學的重視程度,帶動教師隊伍和學生都能意識到民族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校領導班子應當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不能只重視應試科目而輕視美術教學,可以考慮實施學分式教學模式,以引起教師和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重視;第二,高校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具體而言,可以將美術資料與民族文化相關的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從而在課前制定出較為適宜的教學方案,使教學課程的安排更加合理。教師不能僅僅重視應試科目而輕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講好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應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藝術人文素養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民族文化對于美術創作的重要性,并繼續發揚民族精神和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各方面的文化素養。
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提升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第一,應當加強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定期組織教學經驗交流會,增強教師隊伍間的交流與團隊凝聚力,以更好地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第二,開展美術作品鑒賞會,由教師負責向學生講解傳統美術作品,通過同行交流、學習,教師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對民族作品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鑒賞能力;第三,完善教師考核機制,對教師進行綜合性評價,定期評價、及時改進,使教師能夠在反饋建議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灌輸式地傳授美術知識,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美術知識,未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學生的藝術水平都難以得到較大的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較多問題,亟需改進。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當切實從各方面改進美術課堂教學的方法,具體如下:在教學方向上,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案;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傳統美術展覽會,在大師的國畫作品中,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在教學實踐上,教師從素描、國畫開始講解,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西式美術作品中融入民族文化特色。
在高校美術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設計出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案。例如,對于人物肖像的繪畫課程中,教師應當摒棄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課前準備好著色彩多樣民族服飾的人物,供學生進行臨摹,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自己總結繪畫技巧。同時,教師應當支持學生自己搜集喜歡的人物進行美術創作,推動高校美術教育事業的個性化發展。在學生的實際操作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少數民族人物的細節特點,利用圖片、道具等多種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藝術造詣和人文素養。此外,在美術作品鑒賞課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造特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情境教學中,使學生能夠較為主動地獲取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將融入地民族文化傳遞給學生。
在民族文化的傳承過程中,高校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當將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注意將民間藝術引入美術課堂。一方面,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美術方面的實踐活動,如參觀傳統美術作品展覽會,體會國畫大師的藝術素養,參觀博物館、地方館,了解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為藝術創作積累素材。此外,教師還可以考慮組織學生去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實地考察,深入學習不同民族藝術的文化底蘊,分析當地藝術作品蘊含的圖案、花紋以及色彩搭配等,通過一系列藝術文化實踐活動,加深民族文化在美術課程中的具體實踐。
在高校美術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和融合下,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高校美術教學和民族文化加以融合,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民族文化對于美術創作的重要性,并繼續發揚民族精神和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文化素養,推進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