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我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中將醫療廢物共分為五類即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藥物性、化學性醫療廢物[2],并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長期以來,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國內大多數醫院一樣,采用傳統的醫療廢物管理流程,物業工人每日從醫院各科室、病區等產生醫療廢物的區域將醫療廢物收集至暫存處,并定期轉運給專業廢物處理公司進行處理。傳統流程中所有交接記錄全部純人工登記,以紙質的形式進行保存,物業工人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和崗位責任意識有差異,存在著工人是否在規定時間去收集、交接醫療廢物,收集廢物的重量與數量是否正確等諸多弊端,管理部門無法進行實時監控,統計分析困難。不法分子利用醫療廢物管理上的漏洞,非法收購、偷取醫療廢物牟利行為時有發生,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更難以追溯源頭[3]。建立基于云端的院內醫療廢物管理系統,實現醫院內部對醫療廢物的收集及存放等環節的實時跟蹤和監管,增強管理的透明性。
基于云端管理的醫療廢物綜合管理系統綜合應用物聯網技術、移動終端技術、GIS、GPRS 等技術,實現物聯網與信息化系統的融合聯動,為醫療廢物管理系統提供技術支撐。
利用物聯網技術,對醫療廢物從產生、計量、交接、收集、批量入庫、批量出庫等環節進行動態監管,利用電子感應等物聯網手段讓所有過程的人工錄入變為掃描或自動上傳錄入,減少人工錄入的失誤。
醫院產生醫療廢物的區域較多,有各病區、手術室、醫技及門診科室等,工人每日從各部門收集醫療廢物時需要記錄交接人員信息、科室、重量、廢物種類信息等,如果僅依靠人工判斷處理數據,不但效率低下而且錯誤頻發。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避免人工判斷差錯,工人配備移動終端設備,工人身份及科室等二維或一維條碼信息卡,通過掃描二維條碼不僅能快速進行信息對應關系的確認,也可有效杜絕人工判斷造成的差錯。
4G 模式的核心優勢是移動性,工人可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在沒有布置全院覆蓋無線網絡的情況下所采用的另外一種網絡鏈路,數據通過4G 網絡上傳到云管理平臺,完成醫院內部的醫療廢物流轉。
移動計算技術是采用智能計算終端設備在4G網絡模式下實現移動計算、數據傳輸及資源共享,將實時、準確的信息通過云端提供給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任何用戶。
1)移動數據終端PDA,用于物業工人收集交接時掃碼;2)無線數據臺稱,用于醫廢稱重及實時信息采集傳輸;3)藍牙打印機,用于實時打印醫療廢物標簽,貼于醫療廢物袋上;4)PC(電腦)端,用于登錄醫療廢物信息化系統軟件進行信息管理及遠程監管查看。
移動數據終端PDA、無線數據臺稱、藍牙打印機三臺設備本身不能自成一組,要先進行配對,無線數據臺稱稱出的重量數據自動上傳到PDA,PDA接收到數據,對廢物類型分類后按打印按鈕,藍牙打印機自動打印醫療廢物信息標簽。
首先,打開手持PDA、藍牙稱、打印機,保持正常開機狀態;打開PDA 醫廢回收軟件App,輸入醫院編碼(后臺數據庫先行分配)登錄到“請掃描安全碼登錄”界面;點擊條形碼區域顯示“可以掃描藍牙標簽了!”此時掃描藍牙稱上包含藍牙地址的二維配對碼,多次掃描,直到顯示“藍牙配對成功”配對成功會在對應的設備后出現對應的MAC 地址。重復同樣的操作,配對藍牙打印機。掃描回收人員工作碼即可進入回收界面完成醫廢回收的相關操作。
原醫療廢物處理流程:簽字交接,手工記錄。收集時回收人員醫廢稱重,紙質登記種類、重量,醫廢回收員,護士簽字交接;入庫時人工復核,簽字確認醫廢入庫;出庫時簽字確認出庫。
現醫療廢棄物處理流程:全程掃描確認,零輸入。收集時先掃描自己的二維碼登錄系統后掃描科室及護士人員二維碼,進行科室及交接人員確認。醫廢稱重,選擇醫廢類型,自動打印醫廢條碼;入庫時自動自動復核,掃碼入庫;掃描出庫。
系統軟件包括五個模塊:人員管理模塊、條碼打印模塊、賬戶管理模塊、業務操作模塊、統計分析模塊。如圖1。
人員管理模塊包括科室管理,護士管、回收人員管理。科室管理里面有科室編碼、名稱、類型、GPS 等信息,同時也是產廢點信息,一個科室也可以設多個產廢點,每個產廢點的交接人必須不同。里面的關鍵信息如科室編碼必須與醫院信息系統一一對應,以便于追溯。護士管理即為科室醫療廢物交接人,由各科室指定,交接人編號使用職工的工號,確保唯一性。科室、護士管理可以批量導入,也可以單獨添加。回收人員管理中,由于人員流動性大,用戶代碼可以按一定的規則自行設定,同時設定回收人員的操作權限和可回收廢物類別。
基本信息設置完成后,在條碼打印模塊可自動生成科室、護士、回收人員的一維碼或者二維碼。打印后分發到各產廢點相關科室及人員。
該模塊按照不同的工作范圍和崗位職責享有的資源及訪問的控制[4],我們根據院內實際情況將賬號分為兩類,一類是賬戶具有監管權限但沒有人員及科室管理權限,分配給感染處相關人員;一類是具有人員管理及科室管理權限,分配給信息管理人員,方便與醫院信息系統人員及科室同步設置。
如果設備故障導致數據無法上傳,則可以通過業務操作模塊的手工錄入進行手工登記。
院方通過部署的云管理平臺,實現對醫療廢物的實時、歷史統計數據進行查看。1)入庫出庫表:可按時間查看各個時段入庫統計單、出庫統計單。統計單列表顯示科室、各類型廢物重量、總計、科室移交人員、回收人員、入庫/出庫人員情況;2)醫療廢物年度匯總表,同時按月份顯示統計總量,如圖2;3)醫療廢物季度匯總表,該表按季度顯示各種類型廢物重量;4)醫療廢物月度匯總表,該表按科室顯示各種類型廢物當月重量及統計重量;5)醫療廢物日匯總表,該表按日顯示各種類型廢物當日重量及統計重量;6)醫療廢物交接統計,該表按時間統計各科室各類型廢物重量、總量、科室移交人員、回收人員、出庫人員、回收公司人員;7)科室醫廢重量統計,該表可按天/月/季度顯示科室醫廢統計重量;8)醫廢交接統計圖,該統計圖可顯示各類型醫廢的當日/月/年統計柱狀圖或折線圖及各類型醫廢的比例;9)各科室醫廢交接明細,顯示統計某一時間段各科室每天各類型廢物統計量以及科室移交人員、回收人員、出庫人員。(10)醫廢回收明細,該表按時間段顯示各科室回收廢物的條碼標識、回收趟次、收集時間、收集人員、移交人員、廢物類別、重量、入庫時間等信息;11)工作量分析,顯示某個時間段每個收集人員按類別收集的廢物量及總計;12)醫廢異常統計,例如超時未出庫,重量小于同期50%等。
系統設備通過藍牙通訊自動獲取精確數據,然后借助手持PDA 將數據實時上傳,詳細數據信息精確到每一袋(盒)醫療廢物收集的時間、地點、操作人員、交接人員、種類、狀態、重量等,自動生成電子報表,醫院感染及信息管理人員在PC 端可實時監控查看,并與數據集中處置機構實時共享數據。系統提供可視化的手段,對實時數據、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呈現,監管人員直觀的查看醫療廢物數據,掌握數據動向,進行縱向、橫向比較[5]。同時,系統提供了針對每一袋醫療廢物單元的流轉軌跡圖,當發生丟失、異常事件時監管人員能查看每一袋醫療廢物產生、運送、入庫、出庫的全流程記錄,為進行追溯提供了極大的便捷性。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從2019 年11 月開始上線使用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系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4 個方面。1)提高醫療廢物收集交接時間效率并節約人工成本。2)增加醫療廢物處理計費費透明度。依據系統數據核算處置費用,避免了處置公司與醫療機構之間對重量或數量上的不一致性。3)提高醫療廢物登記精準度。使用在智能終端上選擇錄入種類信息及自動打印標簽后,避免了存放登記錯誤。4)節省醫院空間及管理員人力醫院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并且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 年。基于云端管理的醫療廢棄物系系統應用后減少了各類紙質登記,不僅釋放了醫院檔案室較多的存放空間,同時也減少了檔案管理員工作量。
基于云端管理的醫療廢棄物管理系統平臺,使醫療廢物的管理進入信息化的管理通道,實現醫療廢物交接登記、收集過程、暫存處存放監控等的全方位監管。通過該系統完善醫療廢物監管機制,全面提升醫療廢物監管能力,有效區分醫院及醫療廢物處理單位的責任,杜絕了醫療廢物非法再利用的隱患。該系統對防范重大傳染病、降低公共衛生風險起到了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