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新媒體傳播中,往往是以文字表述的方式來向大家傳遞信息,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人們越來越不滿足于獲取單純的文字信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新媒體也開始以視覺化的方式向人們傳播新聞。人們對新聞作品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字語言,更希望通過視覺化的方式對新聞進行閱讀。媒體行業也對新聞寫作作出了一定的改變與創新。
1.時代的變遷對新媒體行業的要求
隨著互聯網的科技發展,新媒體應當有充足準備,提出應對方案和應對措施。若只是一味地停留在最初的發展層面,不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相應的改變,那終將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所以要想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保證新媒體的長足發展,就需要新媒體改進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為社會大眾打造一個更好的新聞傳播平臺。
從新媒體發展之初到現在的21世紀,我國的新媒體也一直處于變革中,視覺化的新媒體是當今時代發展的潮流趨勢。新媒體在視覺化的道路上也不斷提高本領,以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方式向社會大眾更好地展示新聞寫作的魅力。
為了不被互聯網時代所淘汰,一些紙質傳媒也開始在視覺化方面下足功夫,通過學習視覺化的技術,將文字描述與視覺化效果結合在一起為人們提供新聞資訊,讓受眾能夠在閱讀新聞的過程中有感同身受的良好體驗。
2.人們對媒介傳播方式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可以看到各種宣傳媒介和手段,現在大多數廣告商都通過拍攝廣告片來向大家營銷產品,視覺效果給人們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互聯網科技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人們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視聽結合的方式接收信息。
20世紀20年代,廣播誕生,為此一部分人放棄了閱讀紙質報紙這一方式,后來電視的出現讓人們很好地感受到畫面與聽覺的結合,人們逐漸養成了視覺與聽覺結合的信息接收習慣。而枯燥無聊的新聞寫作方式,自然不能讓人們感受到精神的放松,同樣人們很難對枯燥無聊的新聞產生閱讀興趣。所以在新聞寫作的過程中,新聞工作人員應當將新聞寫作的語言表現得更加生動,讓人們產生對新聞閱讀的興趣。
從新媒體發展歷史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新聞媒體一直在實現新聞寫作語言視覺化的道路上不斷摸索。
現在的新聞寫作語言更注重突出寫作語言的文字魅力,運用恰當的文學技巧,給人們的閱讀帶來視覺化的沖擊,滿足人們對視覺化閱讀的新聞需求。
另外,一些新聞媒體為了能夠更好地吸引受眾的眼球,在新聞寫作方面標新立異,結合時代的發展潮流趨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
因此,新聞記者在新聞寫作過程中也更加注重新聞的寫作質量,逐漸實現新聞寫作的視覺化。
1.寫作格式過于單一
一部分記者具有豐富的寫作經驗,往往會用經驗之談,在寫作的過程中仍舊按照傳統的寫作模式進行新聞報道,不懂得結合時代的發展潮流進行寫作。
在新聞寫作的過程中,記者應當打破傳統觀念,從多角度進行寫作,了解社會人群的真正需求,投其所好,創作社會大眾喜愛的新聞報道,引起受眾的閱讀興趣。
2.寫作內容太過淺顯
視覺化的新聞作品主要是通過讓人們感同身受來展示新聞的魅力。但是在一些新聞報道中,記者往往會忽略與讀者的共鳴,寫作內容往往沒有深度,寫作內容過于淺顯不能揭示社會現狀,也不能引發受眾閱讀的欲望。
1.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
在傳統型的新聞寫作過程中往往會比較注重新聞的真實性表述,通過現場記者對新聞事件的描述轉而通過文字的方式轉告給社會大眾。社會大眾在閱讀新聞作品的時候,也僅僅只是了解到相關事件的經過與結果。但是這種傳統的寫作模式是不被社會大眾所喜愛的,人們更需要的是獲得一個感同身受的效果,在閱讀時能夠有想象空間,通過自己的想象能夠感受到現場。
另外,寫作不應該僅僅只是對搜集的新聞資料進行加工,而是應該通過生動形象的文字營造出現場的畫面,給受眾留有一定的思考和閱讀空間。
2.動靜結合,突出細節
相對于普通的文字閱讀,人們更喜歡以視聽結合的方式進行閱讀。要想實現視覺化的寫作方式,在進行新聞寫作過程中應當注重動靜結合,在靜的新聞背景下運用動詞將新聞事件發生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以達到視覺化的效果。
在新聞寫作的過程中,對新聞人物的形象刻畫也十分重要。所以在刻畫人物形象時應該注重細節的描寫,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對人物進行闡述,通過發生的某一件事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只有動靜結合才能讓整篇新聞內容生動形象起來,人們才能對新聞閱讀更感興趣。
在當今社會,視覺化的媒體傳播已經是被大眾所需要所喜愛的一種媒體傳播方式。
新媒體要想不被時代所淘汰,就應當不斷完善自身,改進在新聞寫作方面存在的缺陷,通過運用新奇的寫作方式,更深層次地挖掘事物本質,更好地給人們帶來新聞資訊,打造社會大眾喜愛的新聞平臺,推動新聞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