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黨校 省情和資政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111)
近年來,我國口岸正經歷從少到多、從點到面、從被動開放到主動謀開放、從重數量規模到重科學布局規劃的發展歷程。就云南來說,目前一些具備口岸開放條件的邊境通道還未正式開放為國家級口岸,導致云南沿邊區位優勢沒有充分發揮,直接影響到云南省的開放程度和發展速度。勐滿通道是《中老邊界制度協定》的協議通道。近年來進出口商品日益豐富,大宗商品交易增長顯著,口岸貿易日趨繁榮興盛,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已逐漸發展成為云南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又一個切入點和云南省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勐滿通道升級為國家級陸路口岸,將進一步完善云南省開放口岸立體網絡,加快我國沿邊開放步伐和建立更加完善的沿邊開放型經濟體系。
勐滿通道,位于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滿鎮境內,距勐臘縣城56公里,距州府景洪市180公里,距老撾南塔省勐新縣城17公里,距老撾湄公河班相果口岸84公里。東與尚勇鎮相連,西、北與勐捧鎮毗鄰,南與老撾南塔省的勐新縣接壤。對外可輻射東南亞國家;對內通過昆明可達西南等省市。勐滿通道的升級,可擴大對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利用。從勐滿通道出境,通過班相果碼頭,一天內可達泰國清盛碼頭,經老撾向東可進入越南,向南可達柬埔寨、馬來西亞,向西可達泰國、緬甸。經老撾會曬到泰國清孔口岸228公里,到泰國首都曼谷約1000公里,勐滿通道是我國通往老撾的重要陸路口岸和通向東南亞國家的便捷陸路通道。
勐滿通道的開放升級還有利于促進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與“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有機銜接,促進“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GMS合作機制整合,推動中老經濟走廊建設,合力助推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延伸,加快海上絲綢之路向西推進。
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為勐滿通道的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建的中老鐵路通過勐滿通道,預計2021年通車;臘滿高速公路2020年建成之后,昆明到勐滿實現全程高速;勐滿可通過西雙版納機場到達國內外,隨著勐臘機場的建設,勐滿將成為重要的航空通道;通過勐臘關累港以及瀾滄江—湄公河,勐滿成為國內通往老撾、緬甸、泰國的間接海運通道。
勐滿毗鄰老撾,隨著中老關系的不斷改善,勐滿、勐臘與老撾的交往更加密切,雙方在經貿、旅游、科技、教育、文化、衛生、農業、林業、邊境安全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與周邊國家密切的交往是勐滿通道升級的重要條件。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一帶一路”、中老命運共同體以及中老經濟走廊建設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的重要對外戰略,也是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抓手。勐滿優越的區位優勢對服務國家戰略和云南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2006年以來,勐滿通道已陸續投入資金建成“一關兩檢”辦公生活用房;海關、檢驗檢疫、邊防也已在勐滿通道設立了監管或查驗點。2008年6月,“勐滿邊民互市點”建設正式啟動,勐臘海關入駐。2011年,國務院批準勐滿通道為國家“十二五”口岸發展規劃項目。勐滿聯檢樓和查驗貨場即將建成。
根據國家口岸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陸運(公路)口岸開放預期預計貨(客)運量標準為:開放運行3年后年進出境貨物運量不少于5萬噸或進出境人員運量不少于5萬人次。2018年,勐臘縣對外經濟貿易總額完成29.54億美元,其中進出口貿易總額27.74億美元,在進出口貿易總額中邊民互市4.17億美元,經濟技術合作1.8億美元。2018年,通過勐滿通道出口貨物918.45萬美元,進口2765.14萬美元,合計3683.59萬美元;出入境人員263379人次,出入境車輛123258輛,進出口貨物382364.62噸,已經遠遠超過陸路一類口岸開放的相關標準。
隨著中老交往和合作的不斷加強,勐臘人民深感開放合作帶來的好處,深感周邊交流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同時,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對勐滿通道開放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勐滿通道具有較為完好的原始生態植被和自然景觀,在口岸規劃建設中,要堅持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的原則,以保護原始生態自然景觀為前提,依山就勢進行規劃建設,合理安排各項建設用地,優化用地結構和功能布局,兼顧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在充分考慮口岸實際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高起點、高標準長遠規劃口岸建設,充分考慮國際通道所帶來的長遠效益和輻射功能,打造面向國內及南亞東南亞市場的輻射型陸路口岸。
口岸是帶動對外經貿合作的戰略抓手,同時也是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口岸經濟的發展要堅持內外統籌的原則,建立內外統籌的互動機制,實現口岸對外發展與縣域經濟發展相互促進,境內發展與境外發展相互促進。
充分發揮勐滿是滇南各種運輸方式匯聚的綜合樞紐、長江上游區域性重要物流節點的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借助云南大力發展物流產業的機遇,發揮對外貿易運輸物流成本低的優勢,大力發展跨境物流,打造連通東南亞陸路物流樞紐。
以勐滿口岸發展為依托,以口岸貿易為先導,拓展和深化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利用雙方資源結構的差異性,產業結構的層次性和貿易結構的互利性,廣泛開展貿易、投資、加工、農業等領域的國際國內合作,在長江經濟帶經貿合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和擴大口岸區的功能,形成對內對外雙向開放新格局。按照“口岸園區城鎮”三位一體定位,推進勐滿口岸綜合建設,實現“口岸園區城鎮”互融發展,推動勐滿口岸建設成為引領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實現跨越發展的窗口、平臺和龍頭,將勐滿口岸打造成為云南沿邊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充分發揮勐滿口岸對外開放窗口的作用,通過對外開放合作,形成內外發展互動機制,帶動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利用和開發,促進產業、口岸與城市融合發展,將潛在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形成富有特色的沿邊經濟發展新格局,帶動滇南地區經濟發展。
按照“集中布局、點狀開發、輻射周邊、聯動發展”的思路和“一口岸多通道”的模式統籌規劃建設曼莊、尚勇、朱石河、勐潤等重點邊境通道,完善通道查驗設施,改善通關環境,設立邊民互市點(場),多元化發展通道經濟。
一是建立機構,加強口岸服務隊伍建設。按國家級口岸的要求,完善口岸出入境管理、海關、邊防檢查等機構,根據口岸發展需要補強聯檢機構工作人員,加強口岸聯檢查驗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口岸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以優質的服務和便捷的通關促進商流、物流、人流的增長。二是完善制度,制定口岸經濟區發展政策。根據陸路口岸的特色和對外開放發展的需要,以創建充滿活力的口岸為目標,加快口岸管理體制建設。要完善口岸經濟區發展政策,制定和實施區別于口岸之外的稅收、土地、工商管理等優惠政策。加強涉外部門、口岸工作部門和經濟管理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財政、稅務、金融、外匯等部門的聯合服務機制。
按照口岸的戰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勐滿口岸的建設,采取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發揮優勢、突出功能、服務全局、與時俱進的方針,著眼于云南省對外開放發展和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口岸發展的實際出發,以交通建設、口岸貿易拓展、沿邊經濟技術合作為抓手,加快口岸經濟區建設。
聯檢查驗設施和業務保障用房建設資金爭取國家發改委補助50%,省級財政補助50%;查驗設備采購資金由聯檢部門系統內統籌50%,省級財政補助50%;后勤保障用房建設資金由省、市、縣三級共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