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文稿通常采用“三審制”,即責任編輯初審、同行專家評審、主編終審。在“三審制”中,其中同行專家評審尤為重要,其審稿意見是判定文稿的學術價值和對文稿進行取舍的重要依據。通常同行專家評審后的意見分為3種,即修后發表、修后再審和退稿。編輯部應特別重視“修后再審”的文稿,通常此類文稿分為3類,第1類是選題有重要意義,數據翔實可靠,但結果分析不當,通過修改復審使文稿質量得到提高;第2類是結果與分析部分表述有偏差,需要修改和完善;第3類是結論存在爭議,需要修改文字表述或完善數據和結果,合理展開討論[1]。由于此類文稿存在諸多問題需要修改或補充,有時甚至還需要補充部分實驗。鑒于此,在“三審制”的基礎上,《熱帶作物學報》增加了一個責任編輯復審的環節,即作者返回修改稿后,由責任編輯先復審,然后送審稿專家再審,從而保證文稿的學術質量和規范性,并提高終審效率。前人也有一些報道,如陸宜新[2]針對作者修改稿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編輯在文稿復審時應注意的問題;黃雅意等[3]從更好地保證論文和期刊的學術質量角度考慮,重點分析審稿專家再次審核“修后發表”修改稿的必要性;潘學燕等[4]分析提出編輯對再審稿質量控制的措施;李祥敏等[5]重點從修后再審文稿的評判、退修和復審3個步驟分析了編輯應如何處理外審階段修后再審文稿;王蕾[6]和潘學燕等[7]闡述了修改說明書對文稿再審的重要性。本文以《熱帶作物學報》為例,通過分析文稿“修后再審”的重要性,探討從編輯、作者、審稿專家的角度分析如何正確對待再審文稿,旨在更好地保證文稿和學術期刊的學術質量,以期與眾同行互學互鑒。
“修后再審”文稿是科技期刊刊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期刊整體質量的有機體。正確對待“修后再審”文稿是編輯、作者和審稿專家共同的責任,三者都要重視此類文稿。“修后再審”的文稿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其創新性和報道價值已達到本刊要求,需在原稿的基礎上經過重大修改或補充后,再次提高文稿的學術質量,成為本期中質量較高的論文,從而提升期刊載文的整體質量。因此,這就需要編輯、作者和審稿專家都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三者都要以負責任的態度慎重看待“修后再審”的文稿。
《熱帶作物學報》是熱作領域最權威的專業性學術期刊,所有編輯按不同學科方向分為欄目編輯,本欄目編輯負責本學科方向的文稿復審。欄目編輯不僅要對文稿內容進行文字邏輯性和圖表的規范性把關,而且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專業背景對文稿的學術性、科學性和創新性進行初步把關,尤其是對“修后再審”的文稿,既要分析審稿專家的退修意見,又能審查作者修改稿的修改情況。欄目編輯通過不斷地復審和核查“修后再審”的文稿,在文稿質量提高的同時,編輯自身的學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日積月累,編輯對文稿的評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最初的投稿可能是一篇質量普通的文稿,尤其是針對審稿意見為“修后再審”的文稿,經過審稿專家反復評審和責任編輯復審的把關,文稿質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作者針對審稿意見在反復修改文稿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作者自身的科研素養,而且提高了作者的論文撰寫質量,這樣作者會對審稿專家和編輯心存感激,覺得審稿專家和編輯對文稿高度重視,有了這種情懷,作者就會愿意再次投稿到本刊,從而培養了作者隊伍,有了固定的作者群,期刊的稿源也就相對穩定了。經統計,《熱帶作物學報》2018、2019年共刊發的“修后再審”文稿為158篇,占總刊發文稿的22.4%。可見,這部分文稿比例不少,這部分作者也值得培養和爭取,對刊物的發展十分有利。
《熱帶作物學報》采用2位審稿專家單盲審稿的方式,即作者不知道審稿人身份。本刊采用在線采編系統進行投審稿,在文稿的“修后再審”過程中,要求作者提供回答2位專家審稿意見的修改說明書。審稿專家再審時,就能看到作者的反饋意見,有時可看到幾輪的反復修改意見,同時也能看到另一位審稿人的審稿意見,而編輯也在不停地與專家和作者之間進行交流溝通,相當于進行了一次小范圍的學術討論,促進了專家之間及專家與作者、編輯之間的學術交流。
準確細致的審評意見是作者正確修改和完善文稿的前提,因此,編輯應先對再審意見作分析總結,重新整理后再將意見反饋給作者。《熱帶作物學報》的外審是由2位同行專家評審把關,針對評審意見一位是“修后發表”一位是“修后再審”的文稿,或者兩位審稿專家的意見均為“修后再審”,這樣的文稿編輯要慎重對待。編輯首先對2位審稿專家的再審意見進行歸納總結,再區分是專業學術問題還是文稿寫作問題,可按主次或論文前后順序整理,然后在準確領會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編輯自己的審閱提出修改意見,詳細、準確、清楚地寫明文稿存在問題或需要修改的內容,并對較重要的意見或建議作出標記提示,逐條整理,避免遺漏。
對于作者已按審稿專家修改補充后的返修稿,《熱帶作物學報》增加了編輯復審環節,即由編輯先對返修稿的創新性、學術性和規范性進行把關,重點從學術不端、修改補充的內容以及規范性等方面進行全面審查。首先,編輯對修改稿進行學術不端檢測,由于“修后再審”的文稿存在問題較多,作者在修改過程中可能對文章的某些觀點、論據或結論進行了重大修改或補充,同時也會參考一些新的文獻,此時就會存在正常引用或是抄襲的風險,所以這個環節不能省。其次,編輯要將編輯部的修改意見與作者的修改說明書、原稿和修改稿進行仔細比對,重點比對文章的修改部分,通常會有3種情況出現:第一種是完全按照修改意見對文章做了適度的修改,可直接發送專家再審;第二種是只針對修改意見中的部分意見對文章做了修改,可發作者再次修改;第三種是完全未按修改意見對文章進行修改,可直接作為新投稿處理,其前提是一定要與作者及時溝通好,避免產生誤解。最后,審查文章的規范性,其實每個刊物的投稿須知、征稿簡則或是期刊網站都有國家標準所規定的規范內容,包括圖表、量和單位、化學符號和化學式、數字用法以及參考文獻的著錄等。但有些作者并沒有注意到,對于這部分內容,編輯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規范進行審查。
當收到“修后再審”的審稿意見時,說明該文稿還是比較符合本刊的要求,作者應持積極正向的態度,認真對待,盡快按照專家意見修改、補充完善,并返回編輯部再審。如報有消極的心理,覺得難改,就改投它刊,仍需要經過重新投稿—初審—復審的環節,發表時間上可能會滯后。
學術期刊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對于同行專家的再審意見,要分情況對待,有些問題是需要作者修改或補充,使論文更加完善,如材料信息不完整、方法有缺漏或錯誤、未做差異顯著性分析、討論部分不夠深入等;有些是對作者就某一問題闡述的觀點、解釋有疑問,要求作者進一步澄清或加以說明,作者可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思路和方法進行解釋說明即可。
作者應對修改內容進行標記或在“修訂狀態”下進行修改和補充,并將修改的內容對照審稿意見逐條整理成修改說明書,切忌避重就輕、刪繁就簡、修改隨意等現象出現。修改說明書既便于作者返回前自查修改情況,避免遺漏,也利于返回后編輯復核,對提高和完善文稿質量有很大地幫助。同時審稿專家再審時,可快速地審閱已修改的內容,可大大提高審稿效率,以縮短發表時滯。
由于編輯長期脫離科研一線,大部分時間都在忙于處理編校業務,對他人的研究成果在概念辨析、方法應用、機理闡述和創新程度方面無法給出準確判斷,而評審專家大都活躍在科研一線,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并時時關注最新成果和前沿動態,創新能力強,對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更為熟悉,有能力準確判斷文稿所用理論是否正確、方法是否有效、數學推導是否合理、數據材料是否準確、結果及結論是否可信。因此,專家審稿時提出的關鍵性意見在文稿退作者修改后是否得到真正落實,還需提請專家再次審定把關,給文稿做出最優質的評審,從而保證“修后再審”文稿的學術質量。
《熱帶作物學報》為月刊,每期刊登論文30篇左右,2018—2019年刊登論文共706篇。對這2年審稿意見為“修后再審”的173篇文稿的審稿結論進行審核統計,結果發現,有15篇文稿因存在嚴重缺陷,其審稿結論改為“退稿”,占統計總篇數的8.7%;有86篇文稿經過再次審核退修后學術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其審稿結論改為“修后發表”,占49.7%;有72篇經修改補充后,已達到發表要求,其審稿結論改為“直接錄用”,占41.6%。綜上所述,通過審稿專家的再次審核把關,有近一半的文稿質量在再審過程中再次得到提升,從而保證了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
《熱帶作物學報》編輯部將作者的修改說明書制作成一個統一的模板,模板內容主要包括:第一,對審稿專家表示感謝;第二,對審稿專家的評審意見表示認可,即使與審稿專家意見不一致時,回答也是要委婉表述;第三,對審稿專家的評審意見一一作出回復;第四,為審稿專家送上祝福,如順祝身體健康、工作愉快、事事順利等。當審稿專家看到作者的修改說明書,看到作者修回的稿件質量得到了提高時,會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重視,付出的辛苦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心里會有認可感和獲得感,從而審稿將更加細致,并且對修改稿的處理速度也會加快。本刊的實踐證明,審稿專家對作者的回復都表現得迅速且熱情,并且對編輯認真的工作態度表示贊賞。
《熱帶作物學報》刊登的文稿主要包括6個學科領域,但一位主編不太可能精通所有領域的文稿,因此本刊的終審由6位欄目副主編負責,主編負責整期文稿的決審。每位副主編每月大約處理七八篇文稿,比一般審稿專家的工作量要大得多。由于經過2位審稿專家評審和編輯復審通過的文稿,其學術內容和規范性基本已修改到位,此時終審副主編不再細審修改稿,注意力側重在對單篇文稿的總體把握上,而主編主要審核整期稿件的總體安排。這不僅保證了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而且顯著提高了副主編及主編的終審效率。
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提升主要取決于優質稿源。“修后再審”文稿在經過專家再審和編輯復審的過程后,雖然保證了文稿的學術質量,但發表時滯相對延長了,這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傳播。鑒于此,《熱帶作物學報》開始嘗試期刊宣講,編輯部會到重點稿源單位強化刊物的對外宣傳,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科技工作者詳細解讀《熱帶作物學報》的審稿與出版流程以及投稿注意事項,并結合具體實例解析科技論文的撰寫技巧、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2019年3月本刊副主編楊禮富研究員在福建農林大學舉辦了自創刊以來的首次期刊宣講會,后期此單位的投稿論文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今后編輯部將在熱區9省繼續舉辦期刊宣講會,通過宣傳,有利于進一步了解作者和讀者訴求,對培育潛在作者、拓展優質稿源、塑造期刊形象以及提升期刊學術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