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霞
習主席在國防大學視察時強調,堅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突出出來,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深入研究把握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規律,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完善教學保障。習主席的重要指示,是加強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遵循,為實施聯合作戰聯勤保障指揮人員的教育培養指明了方向。聯勤保障指揮人才培養要積極適應新時代部隊建設發展形勢,瞄準聯合作戰后勤保障需求,科學銜接、精確教學、創新手段,不斷提高聯勤保障指揮人員能力素質,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聯合作戰后勤保障任務的多樣性、協調的復雜性和指揮控制的時效性,不僅要求聯勤保障指揮人員要具備一般指揮人員的能力要求,而且更要有與聯合作戰相適應的特殊能力素質。
(一)著眼聯合作戰參戰力量多元融合、作戰行動整體聯動,必須具備很強的全局意識和較高的統籌能力。聯合作戰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是系統與系統、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對抗。尤其是當前信息化條件下,無縫鏈接的信息系統將情報信息、指揮控制、綜合保障、全維防護等作戰要素融為一體,戰爭的一體化程度空前提高,各種保障要素也將由粗放、松散向精確、集約轉變,全局性、系統性、整體性特征凸顯。聯勤保障指揮人員實施保障一定要緊密結合作戰特點,善于圍繞戰場的形勢和戰爭總的意圖和目標,按作戰要素對作戰保障力量進行綜合集成,統籌主要任務和重大行動,充分發揮綜合保障的作戰效能。這就要求聯勤保障指揮人員必須具備很強的全局意識和較高的統籌能力。
(二)著眼戰場空間多維一體、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必須具備扎實的科技素養和熟練的信息技能。聯合作戰是信息主導下的作戰,信息和信息能力直接制約聯合作戰效能的高低。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中的信息判斷、有效聯合、戰略決策、指揮管理、創新能力等均建立在良好的信息化素質基礎之上,信息已經成為支配和決定戰場物質能量流向的重要因素,信息能力也成為衡量作戰能力高低的首要標志。這就對聯合作戰條件下聯勤保障指揮人員的科技素養和信息化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成為熟悉甚至精通信息化的智能型指揮人才,擅長圍繞聯合作戰信息系統和其他信息手段組合戰斗力,能夠運用信息平臺及時獲取和處理相關信息。
(三)著眼戰爭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指揮控制實時高效,必須具備高超的謀略水平和科學的決斷能力。未來聯合作戰空間多維、手段多樣、情況多變,戰場從平面向立體空間擴展,有形空間與無形空間相互交融,形成陸、海、空、天、電多維一體的作戰趨勢。主要作戰樣式已經發展為非線式作戰、非接觸作戰、非對稱作戰,信息攻擊、遠程襲擊、隱形突擊、精確打擊、體系破擊等新的作戰手段層出不窮,作戰節奏快捷,攻防轉換頻繁,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對聯勤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聯勤保障指揮人員善于研究和把握聯合作戰特點規律,結合作戰樣式手段和作戰態勢變化,能夠超前謀劃、迅即決斷,實施正確的保障指導,科學恰當部署和使用聯勤保障力量,及時協調作戰保障行動,實時跟進作戰進程,實施精確決策、精確保障、高效保障。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聯合作戰條件下的聯勤保障指揮人才培養,必須順應時代發展和形勢任務需要,更新培養觀念,超前謀劃,科學組織實施,有力抓好聯勤保障指揮人才教育培養。
(一)以一體化聯合作戰為牽引,培養全面型聯勤保障指揮人才。無論作戰方式、作戰形態如何演變,人始終是武器的操作者、作戰理論的創造者、戰爭的實踐者,是構成戰斗力的最核心因素。一體化聯合作戰后勤保障,是一種集智慧、技術、戰斗、手段于一體的高級保障形式,“聯”的范圍更廣、程度更高、層次更深、時效更快、難度更大。只有依靠高素質“全面型”聯勤保障指揮人才隊伍,一體化聯合作戰聯勤保障體系才能順暢有序運轉。為此,聯勤保障指揮人才的教育培養必須以一體化聯合作戰為牽引,大力培養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完整的理論體系、精湛的專業技能、優良的身心素質,著眼塑造會判斷形勢、能準確理解上級意圖、會定下作戰決心、懂擺兵布陣、懂處置突發情況的全面型聯勤保障指揮人才,形成與聯合作戰相適應、相銜接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
(二)以未來作戰保障為導向,培養超前型聯勤保障指揮人才。隨著知識更新、時代發展的節奏不斷加快,知識“保質期”不斷縮短,必須增強培養的超前性,否則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即將過時的人才。聯合作戰是面向未來作戰的,聯勤保障以及聯勤保障指揮人員培養必然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繼續沿用原有的發展模式,而要緊跟新軍事變革的發展和聯合作戰理論的最新發展,基于未來聯合作戰,適度超前構設教學訓練內容,培養形成新質指揮能力。一體化聯合作戰條件下聯勤保障指揮人員培養屬于新的領域,需要我們緊跟世界軍事變革步伐合理設計,從新角度突破研究、超前保障設計,以指導培養實踐。
(三)以保障打贏為目標,培養“三個面向”聯勤保障指揮人才。當前,我軍的聯勤保障指揮人員素質滯后于建設信息化軍隊、保障打贏聯合作戰的要求,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聚焦用力。堅持向打仗聚焦,深化實戰化教育訓練,確立教戰一體觀念,優化頂層設計,著眼信息主導、體系保障、精確保障等新型保障樣式,按照信息化戰爭的實戰標準重新培養信息素養、意志品質、創新意識、領導能力、軍事素質,調整完善聯勤保障指揮人員培養目標。深化教學內容、方法改革,緊貼使命任務規范課程設置,突出實戰化保障要求完善課程標準,貼近部隊實際充實實踐教學環節。完善健全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國際合作、軍地融合教育合作、軍隊院校與部隊合作、軍隊院校之間合作,探索聯教聯訓和依托優質資源培養聯勤保障指揮人才的新途徑。
(一)突出信息化聯合作戰后勤保障訓練,著力提高組織聯勤保障指揮能力。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聯勤保障指揮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獲取分析處理能力、科學決策能力、謀略運用能力、協同指揮能力、運用自動化指揮手段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聯合作戰分析判斷情況快、運籌謀劃快、定下決心快的特殊要求。一是提高獲取和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學中應廣泛設置信息化學習內容,建立完善局域網、計算機平臺等信息訓練設施,組織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理論學習、遠程技術支援和網絡指揮作業,提高聯勤保障人員的信息素質和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二是加強聯合作戰后勤保障“謀”法訓練,提高謀略運用能力。通過理論研討、網上推演、戰術模擬演習等辦法,提高聯勤保障人員事前“多謀”、事中“善斷”能力,培養處變不驚、遇挫不餒、臨危不懼,在信息化聯合作戰中鎮定指揮的良好心理素質。三是聚焦聯合作戰后勤保障特點,搞好創新能力訓練。開拓創新能力是聯勤保障人員素質能力制高點,必須注重培養創新素質,實現人才由“跟隨型”向“先導型”轉變,不斷創新保障理論、創新保障手段、創新保障方式、創新后勤管理,更好地為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服務。
(二)突出謀劃培養的高起點,著力提高聯勤保障指揮人員信息化素質。注重從聯合作戰后勤保障需要出發,圍繞“跨越式發展”“超前保障設計”,本著“缺什么補什么”“仗怎么打就怎么指揮”的原則,培養聯勤保障指揮人員的信息化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一要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研究。著眼提高信息化素養,開展針對性培養,針對每名學員知識儲備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切實提高對信息化戰爭的認識,提升信息化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要深入開展利用信息化指揮控制系統進行網上文書擬制、計算機標圖、網上信息傳輸、網上對抗等訓練,培養依據聯合作戰戰時標準實施網上辦公處理各種平時文電,促使聯勤保障人員盡快達到信息指揮人才的標準。三要開展信息化條件下指揮技能訓練、信息化條件下訓法和戰法研練,突出信息對抗、謀略對抗等訓練重點,持續加大訓練內容的信息化含量,實現訓練內容與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進的合拍共振。四要強化聯網統訓。以練指揮、練協同、練謀略為重點,以信息系統和指揮信息網絡為平臺,逐步走開實戰化對抗訓練路子,探索作戰后勤保障實驗、組網聯訓、區域聯訓等先進訓練方法,形成問題前導、主題研討、案例辨析、情景模擬、決策質詢等多樣化方式,充分挖掘訓練潛力,盤活訓練資源,提升訓練效益,推動理論向實踐轉化,走出一條低耗高效的聯合訓練、培養人才路子。
(三)突出聯合作戰需求,著力提高聯勤保障指揮人員整體素質。瞄準一體化聯合作戰,加強教育轉換,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由單純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錘煉素質轉變,綜合運用各類方法手段提高聯勤保障人員知識運用能力和實戰能力。在培養思路上,由“日常式”向“超前式”過渡;在培養類型上,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疊加;在培養方式上,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在教學內容設置上,由繁、雜、多、細向精、簡、深、寬轉變;在培養方法上,由“灌輸式”向“辨析式”“研討式”“咨詢式”“實操式”“對抗式”拓展。在思想碰撞中探究真知、拓展思維,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熱情。具體來說,要培養聯勤保障指揮人員具備七種能力:堅定的政治信仰,敏銳的政治鑒別力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豐富的科技科研知識,突出的科技意識;豐富的軍兵種知識、多種崗位任職經歷和多種軍事行動實踐經驗;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穩定的情緒,善于應對復雜局面,解決困難問題;扎實的聯合作戰和聯合勤務保障理論功底;良好的聯合作戰指揮素養,熟練的聯合作戰指揮技能;豐富的軍事后勤和軍事裝備保障知識,熟練運用聯合作戰保障內容、程序和方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