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江蘇 南通 226010)
在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建設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高職院校在大數據時代建立智慧校園可謂功在千秋、利在萬代,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提升專業的教學效率,完善專業的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與交流,進而讓高職院校的教育活動更具合理性與創新性。本研究分析了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的相關問題,具備較強的現實意義。
智能校園的概念及特點并不復雜,但是相比于傳統校園發展模式存在較大的區別。智慧校園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校園系統,以校園為基礎,以信息化技術為核心,在大數據時代對學生、教師、設備、環境等因素完全進行了整合。智慧校園與物聯網存在緊密的聯系,通過信息傳遞平臺能夠完成信息的雙向交流,從而將智能化的教育完全普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智慧校園比現有的校園更加智能。在技術層面,智慧校園需要對大數據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進行應用,從而保證校園信息管理的全面性。智慧校園存在多種不同的功能,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校園體系,利用數據優勢與互聯網優勢對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能夠接觸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分析。互聯網在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能夠提供高速網絡服務,從而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
建設智慧校園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校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很難在一朝一夕之間完成,而是需要循序漸進地發展。在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有很多信息需要處理、很多數據需要計算,所以高職院校要想保證智慧校園的建設質量,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方式對信息進行處理。近幾年來,全國范圍內的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基本都實施了一卡通等具體手段,但是傳統的數據框架仍然無法滿足智慧校園建設的要求,所以應以大數據為基礎對智慧校園進行建設,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快速、更具效率。大數據是智慧校園框架的核心,通過感應技術能對教師、學生以及相關設備的狀態進行感知。同時通過網絡技術對信息進行傳送,為網絡的全面覆蓋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需要提到大數據層,大數據層是對智慧校園進行建設的基礎元素,能夠對各類信息進行處理和收集,無論是學生管理還是師生服務都要完全包括在其中,提升為學生服務的水平[1]。
要想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明確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性。在大數據時代開展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十分必要,如今我國部分高職院校的融合程度還不夠,同時也沒有合理對課程進行設計,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環節也不夠完善,缺乏數據共享,甚至無法利用校園信息平臺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技術服務,所以必須要對智慧校園進行建設。
在智慧校園建設方面,高層管理的作用十分明顯,其可以對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的各方面關系進行協調,保證投入,在高層領導做出決策后,中低層的工作人員就需要對其實施,應不斷提升規范化管理的水平,合理建立智慧校園機制。智慧校園存在數據支撐、網絡互動的特點,能對周圍的相關資源信息進行感知,對學習者的具體學習狀況進行獲取,所以有必要強化思想、深化理論,以數據建模與數據挖掘技術為基礎,通過合理的方式對信息進行分析,同時還應通過技術分析等方式對校園數據信息進行管理,合理應對突發狀況[2]。
在大數據時代,學生與教師對網絡互通存在一定程度的要求。網絡互通就是通過互聯網將高職院校的軟件與硬件連接,從而對信息進行合理傳輸。如果不建設智慧校園,就無法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更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建設智慧校園后,教師就可以在已有的資源基礎上不斷更新教學環境,打破教材對學生思維的局限,讓學生在課上課下都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在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有必要對智慧校園進行建設,而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明確智慧校園的組成部分,然后對分支平臺進行建設。
具體來說,首先,在招生、就業方面,應使其具備數據處理的特點,學校的具體招生政策完全可以在網絡上公布。如今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有官網,并在官網中對以往的招生、就業數據進行了展示,有利于學校更好地制定招生計劃,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應重視人才數據的相關問題,在數據平臺中應該結合教學需求對教師的比例進行調整,更好地展示學校的師資隊伍情況;應對財務決策數據進行處理,對財務數據進行整合和細致分析,為學校發展提供財務數據支持。最后,應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完善,主要包括學校的教學模式及專業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效果,通過數據處理方式對教學進行評價,對學生目前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從而調整專業的建設方向[3]。
在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需要以網絡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為基礎,以一卡通應用平臺的建設為核心。高職院校相比于普通高校更傾向于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管理平臺對教學資源進行分享,并將這些具體的資源作為大數據存儲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對其進行提取,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
在一卡通應用平臺的建設方面,正如前文所說,全國范圍內的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基本都實施了一卡通等具體手段,但是傳統的數據框架仍然無法滿足智慧校園建設的要求,所以需要持續建設智慧校園,合理應用一卡通平臺,對一卡通的功能進行集中化管理,集飯卡、門禁卡等具體功能為一體,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可以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
公共數據集成平臺在智慧校園建設中同樣十分重要,需要對公共數據集成平臺進行建設,因為在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大量數據,只有對這些數據進行集中處理才能對其進行利用。建立公共數據集成平臺之后就能夠有效監督、管理信息數據,無論是校外的信息還是校內的業務流程都包括在其中,能對數據進行合理維護,減少資源浪費。
智慧校園的建設能夠保證教師與學生都能通過更加快捷的渠道去獲取數據資源,從而為其日常生活提供人性化服務,所以需要對智慧校園進行合理規劃、統籌設計,明確校園功能,加強對技術運用與基礎建設問題的重視,不斷促進技術的發展[4]。
網絡互動平臺的建設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提升專業的教學效率,完善專業的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與交流,教師完全可以以網絡平臺為基礎,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更好地實現在線教學目標,進而讓高職院校的教育活動更具合理性與創新性。
智慧校園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校園系統,以校園為基礎,以信息化技術為核心,在大數據時代對學生、教師、設備、環境等因素進行了整合。智慧校園與物聯網存在緊密的聯系,通過信息傳遞平臺能夠完成信息的雙向交流,從而將智能化的教育完全普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高職院校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很多職業院校都處于智慧校園的基本發展階段,但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智慧校園的需求都日益增加,所以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強對相關問題的重視,解決現有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改革、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