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梓焯 袁樺菁 覃家露 羅醒華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云浮供電局,廣東云浮527400)
為提高用電信息傳輸的準確性和效率,本文提出改進BP神經網絡方法,通過設置閾值來簡化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路與用戶之間1:n:1的拓撲關系。通過信息聚類分析來剔除非關鍵信息,提高信息傳輸與處理的效率[1]。
BP神經網絡的處理速度并不理想,為更好地進行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的用電信息分析,本文引入了K-means方法,對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的用電信息進行分類,如圖1所示[2]。

圖1 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的用電信息BP網絡結構
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的用電信息主要有用電監控、階梯定價、負荷管理、線損分析等任務,所以以此為用電信息指標,分別設置為x1(%)、x2(元)、x3(%)和x4(%)。確定用電信息指標以后,其數學描述為:

由圖1可知,①位置產生的定向電力載波信號,流經②③④⑤位置,②④⑤位置的拓撲識別模塊會檢測到定向電力載波信號,記錄路徑,從而識別出①—⑤的支路路徑。遍歷所有的拓撲識別模塊,完成拓撲識別。本文設定線路的初步拓撲結構初始點①為St,并依據后期的分析,逐漸找到支線的最終拓撲結構k值,即①—⑤的支路路徑,以此來分析此拓撲結構下的用電信息傳輸指標PE,得到SVG圖。上述過程的數學描述為:
St如下:

式中:i為支線數;q(i)為支線i到用戶的距離,即信息的傳輸信道;p(i)為i到相關用戶的距離,即其他信道的干擾。
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信息傳輸性能指標PE如下:

將K-means聚類融入BP神經網絡,能簡化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1:n:1的復雜且非線性的映射關系。
假設調查的用戶信息為xi=(x1,…,xm)T,支線為Yi=(Y1,…,Yn)T,臺區智能終端Oi=(o1,…,ol)T,信息傳輸的標準為Di=(d1,…,dl)T。其中,臺區智能終端與用戶之間的權重為wij(i=1,…,m;j=1,…,n),主控臺設置的閾值為bij(i=1,…,m;j=1,…,n);支線與用戶之間的權重為wjk(j=1,…,n;k=1,…,l),設置的閾值為bjk(j=1,…,n;k=1,…,l),那么從臺區智能終端向用戶的信息傳輸公式為:

其中,傳輸誤差e是實際設置標準與傳輸信息值之間的差值,其計算公式為:

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的信息傳輸屬于多次循環過程,要經過反復迭代,才能最終形成傳輸方案,實現信息的安全與優化。

表1 不同e值下兩種模型比較
以A臺區的1 202個用戶為例,驗證BP神經網絡對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的用電信息優化。將初始聚類數目增到7,以此計算不同K值下的支線拓撲結構,即輪廓系數St。聚類數目k=4時,St系數最大,說明該類的聚類效果最好,所以本文選擇k=4作為初始聚類數目,計算性能指標PE,并對各個支線進行排序。
分別將反饋信息的初始誤差設置為0.1、0.01和0.001,并計算不同誤差下的結果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隨著反饋信息誤差的減少,原有方法的迭代次數為1 032、3 032和7 000,而BP神經網絡的迭代次數為72、157和423。在0.1、0.01和0.001的精度下,改進BP神經網絡模型準確率由83.5%上升到99.5%,而原有方法的誤差由83.5%上升到92.7%,說明改進BP神經網絡可以大幅提高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的用電信息準確率。
改進BP神經網絡模型通過對支線拓撲結構的初始設定,求得輪廓系數St,并對系數進行k等分,得到不同支線的信息傳輸性能(準確性、效率)PE。MATLAB分析結果顯示:0.1、0.01和0.001誤差條件下,神經網絡均取得較好的結果,所以BP神經網絡可以對臺區智能終端—分支線—用戶的用電信息進行比較準確、高效的信息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