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玉龍縣委黨校 教研室,云南 玉龍,674100)
擺脫貧困,走向小康,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祈愿,也是甲子村人的夢想。為此,甲子村民帶著“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五谷豐登,物阜民康”的愿望,從未停下孜孜以求的腳步?!案F怕了”的甲子村,艱苦探索、不斷進取,摸索出了一條以旅游帶脫貧為主要特色的“甲子之路”,并且不斷賦予它新的內涵,以創造性的實踐,探索著具有甲子村特色的農旅融合助發展、保景富民促振興的小康之路,成為旅游景區群眾發揮優勢、主動作為,發展集體經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典范。
甲子村委會位于國家首批5A級景區玉龍雪山腹地,村組南北橫向距離31公里,共有19個村民小組634戶2573人,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玉龍雪山腳下海拔2400米至3000米的山林峽谷中,落差較大,平均海拔2785米,年平均氣溫10℃左右。村里有藏族、彝族、苗族、納西族和漢族世居,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高寒山區村。
盡管甲子村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水資源,但由于地處高寒山區,氣候寒冷,土地貧瘠,昔日的老百姓只能靠種植土豆、玉米、蕎麥、青稞等作物,或者飼養牦牛、山豬等牲畜維持生計,且人均耕地面積不足2畝,種植成效差。農業生產水平落后、群眾生產生活困難、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大多數農戶住在木楞房,冬天冷得要命,夏天一下雨,屋里就漏水。一位村民說:“以前村子路不通,除了4個村小組,其余村小組車輛無法行進,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雪天結冰只有牦牛能走,一點也不夸張?!弊鳛樵浻颀埧h的40個省級貧困村之一,這里的人們望著美麗的雪山,卻過著貧窮的生活,美麗的貧困是甲子村的真實寫照。2014年,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7戶339人。
1994年,滇西北旅游規劃會在麗江召開,拉開了玉龍雪山景區旅游大開發的序幕,世居在景區里的村民紛紛借助旅游開發的東風,嘗到了增收的甜頭?,F任甲子村黨總支書記講,彼時的甲子村一片混亂,“窮怕了”的村民自謀出路,各自為戰。隨著玉龍雪山旅游開發力度的加大和旅游業的發展,村民們自發組織租衣隊、租馬隊、租牦牛隊以及民族歌舞表演、餐飲服務、日用品零售、土特產品經營等服務項目,在白水河、云杉坪、牦牛坪等景點,從事旅游經營服務,人數多達2000人,涉及19個村民小組。
一位村民講,當時,有的村民出租羽絨服、有的村民出租民族服飾、有的租馬、有的租牦牛,他與隔壁一戶一共貸款一萬多元買了一頭牦牛,天天去藍月谷供游客坐騎拍照,“少的一天七八十元,多的一天三四百元,但每個月我去15天,隔壁一戶去15天,我倆隔天輪流牽牦牛,誰掙的錢就歸誰?!北M管能掙錢,但也伴隨著風險。村民稱,一次他牽牦牛在水里給游客拍照時,因腳下滑,他手拿的相機掉到了水中,“相機是游客的,我去市里給游客修,修到游客滿意為止,自己賠了兩百多塊錢?!弊源怂靼?,這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如遇意外突發事件,作為村民個體,他跟其他村民一樣,根本沒有抗風險能力。
由于農戶們參與旅游經營的自發、隨意和無序,幾年下來,景區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私搭亂建、亂收費等現象也很突出,嚴重制約了景區的健康有序發展。群眾管理經營弊端、旅游服務低質量、村社棄農棄牧、老人棄養、學齡兒童失學等問題不斷顯現,社會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村民們富了“錢袋”,卻窮了“腦袋”。“農業荒廢了,生態破壞了,教育丟掉了,甲子村的將來只會更加落后。”現任甲子村黨總支書記如是說。
2012年以來,村里的道路逐步硬化,村小學校舍也得以新建。特別是近年來,甲子村依托玉龍雪山旅游資源,積極探索脫貧致富新路徑,創辦村集體經濟、促進就地就業,發展“景區帶動型”經濟,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農旅融合、保景富民、旅游反哺農業脫貧道路,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2015年,實現8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脫貧;2016年,甲子村委會退出貧困村行列,實現脫貧摘帽。到2020年,全村634戶人家在城區購買商品住房320套(其中建檔立卡戶有12戶),購買機動車556輛(其中建檔立卡戶20輛),就地就業79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79人),分別占總戶數的50.48%、87.69%、125.23%。甲子村經濟總收入達6988.99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2.7萬元,成功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新村。實現了每戶均有一個穩定的就業人員,每人每年得到一筆分紅款、一筆旅游反哺資金、一筆產業扶持資金,所有在校學生都得到資助,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農戶收視率達100%、農戶飲水安全達100%、病殘孤貧扶助達100%。
甲子村部分村民于20世紀90年代初自發地參與到租馬、租衣等旅游服務項目中。1995年以來,景區村民參與旅游服務項目的數量、范圍不斷擴大,從1個村民小組和1個租馬項目,發展到19個村民小組,涉及租馬、租牛、民族服裝出租、防寒服出租、民族歌舞表演、餐飲服務、日用品零售、土特產品經營等項目,參與旅游服務人數達2000多人,出租的馬匹達800多匹、牦牛近70頭。
因參與旅游能力不同收入也不同,每天收入少則幾十元,多則上千元。由于收入差距大,導致社區群眾心態不平衡;景區參與旅游服務人數過多、服務意識差、服務水平低、經營方式不規范、經濟效益極低,游客投訴和事故不斷增加;群眾間斗口角、斗毆、搶占地盤等矛盾糾紛層出不窮,社區旅游管理日趨失控,絕大部分村民并未得到實惠。同時,景區臟亂差問題十分嚴重,垃圾亂丟、污水直流白水河等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景區的整體形象,阻礙了景區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為規范景區旅游經營活動,引導村民轉變“靠山吃山”舊思想,有序參與旅游服務,經多方協調爭取,玉龍山辦事處于2006年著手實施甲子村委會旅游業反哺農業工作,最終形成了“政府引導、辦事處執行、社會資本注入”的旅游業反哺農業的市場化補償模式。每年向社區群眾兌付旅游反哺資金即旅游紅利,由玉龍山辦事處按時向轄區群眾發放,每5年為一期。目前,正在開展第三期反哺資金兌現工作,旅游反哺資金從每年1050萬元增加到目前的2400萬元,增幅為128.57%,甲子村村民每人每年可享受7500、8500、9000不等的旅游反哺資金。14年來,累計向社區群眾發放旅游反哺資金共3.06億元。農牧業得到全面恢復發展,生態環境逐年好轉,目前甲子村耕種面積已達2500畝,糧食總產量27萬公斤,高原牦牛養殖、黑山羊養殖等特色產業得到大力發展,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實施旅游業反哺農業,將農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社區群眾貧困問題,還規范了玉龍雪山景區旅游秩序,實現了旅游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的“保景富民”雙贏。
旅游反哺政策讓老百姓的日子“穩”起來了,但怎樣讓群眾“富”起來的問題又擺在甲子村面前。隨著旅拍婚紗照拍攝業的迅猛發展,玉龍雪山獨特的風景吸引了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新人前來拍攝婚紗照。但是由于在景區拍攝婚紗照時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沒有更衣室、沒有化妝間,游客多時還需排隊,有時為爭地點還會與游客發生沖突,拍攝婚紗照的車輛亂停放、部分取景地有安全隱患等情況,影響了景區正常的旅游秩序。為規范景區婚紗攝影秩序,并以此為契機提高村民收入,甲子村黨總支想到了一個“金點子”——做婚紗攝影專業服務。根據市場需求,經多方協調爭取,于2016年10月注冊成立了甲子村甘子甘坂婚紗攝影服務有限公司,2017年1月1日正式營業,為婚紗攝影人員全程提供車輛(由專人接送)、更衣室、化妝間、防寒服、民族服飾、氧氣、茶水、雨傘、充電器和保障清潔等服務,給拍攝婚紗照的客人和攝影師減去不少麻煩,又確保了景區的安全有序。公司性質為集體控股,以“黨建+公司+農戶”的模式運營,村民人人是股東,村黨總支書記為法人,實行黨總支為主導,村總支委、村委會、村監委會“三委”具體負責實施經營,玉龍山辦事處負責監管工作。公司經營獲得的利潤,用于壯大村集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培訓、醫療衛生等公益事業和幫扶困難群眾,其余利潤全部按照甲子村享受旅游反哺資金的家庭人口數進行分紅,村“三委”班子成員和玉龍山辦事處監管人員不領取一分報酬。
為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公司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2017年6月,玉龍山辦事處甲子村黨總支成立甘子甘坂婚紗攝影服務公司黨支部和團支部。公司黨支部以“圍繞黨建抓發展,發展經濟促黨建”為目標,切實抓好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積極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甲子班)培訓,不斷創新黨建活動載體,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推動公司發展中的政治引領、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條“支部引路、公司經營、村委監管、群眾參與、收益共享”的農旅融合特色發展之路,成為旅游景區群眾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托旅游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典范,為甲子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甘子甘坂婚紗攝影服務公司黨支部被命名為“麗江先鋒”示范點;2019年,被命名為“省級規范化建設示范黨支部”。2020年,甲子村被認定為云南省旅游名村之一,甲子村黨總支書記被評為云南省村(社區)“百名好支書”。
甘子甘坂婚紗攝影公司的成立,不僅規范了婚紗攝影秩序,維護了景區穩定和發展,而且進一步提高了村組群眾收入,拓寬了群眾就業渠道,集體“家底”越來越殷實,村民“錢袋”也越來越鼓。公司發展至今,已擁有10輛攝影服務車輛,25名員工均為本地人,為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進一步帶動了甲子村群眾的就業。2019年,公司共為27493對新人拍攝婚紗照提供服務,全年實現盈利1800萬元。自公司成立運營以來,村集體經濟收入節節攀升,三年來實現“三級跳”,2017年,收入500萬元,年人均分紅1000元;2018年,收入1190萬,年人均分紅2000元;2019年,收入1800萬元,年人均分紅3000元,不包括旅游反哺給村里的資金,三年來共分紅1526.85萬元。
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就業脫貧是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步驟,也是實現致富的重要手段。伴隨玉龍雪山旅游業的不斷發展與景區企業的壯大,就業崗位隨之增加,玉龍山辦事處充分利用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與樣樣紅、印象麗江、高爾夫球場、雪廚、環衛所、龍德公司等景區企業協調,引導符合旅游服務條件的群眾進入景區企業工作,解決剩余勞力的就業問題。使轄區群眾不僅有了穩定收入,還能照顧家庭。如樣樣紅旅游服務公司近年來為甲子村委會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在公司就業的群眾已超過208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90.5%以上,麗江甘子甘坂婚紗攝影公司現有在職員工25人,均為甲子村本地人。目前全村在景區就業人數達794人,實現戶均1人在景區企業就業,有力增加了轄區群眾收入。
飲食文化是一筆難以估量的無形資產,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甲子村委會黑水三組共有17戶73人,原散居在玉龍雪山東麓藍月谷風景區內的白水河畔,后因保護景區需要,搬遷至政府集中新建的“彝族人家”新村聚居。近年來,依托景區區位和彝族民俗文化優勢,黑水三組大力發展旅游餐飲業,為景區游客提供民族特色餐飲服務,成為推動黑水三組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興產業,充分發揮了“彝族人家”連接農旅的載體平臺作用,增強了對旅游消費的吸附能力,輻射帶動了原生態特色農產品生產銷售實現一個平臺、雙向拉動、多渠道增收新路徑。2019年,黑水三組經濟收入達393.24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5.4萬元。
任何一個成功事業,離不開黨的領導、政府的引領、各級干部群眾支持和努力。玉龍雪山景區旅游秩序的規范和甲子村群眾脫貧奔小康,一直是中共麗江市委、麗江市人民政府、中共玉龍縣委、玉龍縣人民政府、玉龍雪山管委會、玉龍山辦事處和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攻堅的難題,也是甲子村群眾的殷切希望。2006年以前,由于交通滯后、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緩慢和自然條件較差等因素影響,甲子村一直難以擺脫貧困。自實施旅游業反哺政策以來,玉龍山辦事處根據中共玉龍縣委、玉龍縣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緊緊圍繞把甲子村建設成“景區管理的典范、社區參與旅游的典范、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村級集體經濟的典范”的奮斗目標,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深入實施推進生態補償及旅游業反哺農業,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扎實開展旅游市場整治,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使甲子村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玉龍雪山旅游業發展帶來的實惠,使社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人均純收入在全縣乃至全市名列前茅,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一個黨支部,富民幾百戶。甲子村黨總支下設5個黨支部7個黨小組,有黨員105名,預備黨員3名。村黨總支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依托玉龍雪山的品牌優勢,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用好用活旅游反哺政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全村群眾共享發展紅利,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快速壯大。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接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讓村莊更美麗,百姓更富裕,民風更淳樸。著力推動組織建設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積極探索黨組織帶頭、黨員引領、群眾參與、融合發展新模式,積極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村黨總支以“發展村域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為己任,不斷探索創新村級發展思路,充分發揮領頭羊、帶頭人的作用,在抓黨建中促發展,在服務群眾中保民生,帶領廣大黨員和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筑牢基層戰斗堡壘,積極破解民生難題,不斷拓寬增收致富渠道,翻開了和諧幸福甲子村建設新篇章。甲子村“資源變股權、村民當股東、人人有分紅、戶戶有收益”的“黨建+旅游”特色做法,成為旅游景區群眾發揮優勢主動作為,發展集體經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典范。
景區帶村工作,是打好旅游扶貧攻堅戰的具體體現,也是弘揚團結協助精神,調動各方資源,落實扶貧責任,強化幫扶措施,合力攻堅的工作舉措。近年來,玉龍縣充分利用玉龍雪山景區這張名片,以“建設一個景區,致富一方百姓”為目標,堅持以景區帶動為抓手,充分發揮甲子村地處玉龍雪山景區腹地的優勢,積極探索“景區帶村”旅游扶貧新路,形成了鄉村與景區共生共融、共建共享、共抓共管的發展格局,助力脫貧攻堅,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實現鄉村振興繁榮,真正實現共贏發展。甲子村634戶2573人從中受益,戶均1人在景區企業就近就業,黑水三組17戶73人就地創業發展民族特色餐飲服務業,87戶貧困戶、339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邁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發展旅游業,既要保護當地自然景觀,也要想辦法讓景區周邊的百姓受益,讓旅游業惠及民生,才能可持續發展。保住景區資源,就保住了區域未來發展的聚寶盆。對于擁有豐富景區資源的地區,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發展戰略問題。戰略的著眼點,就在于保景,只有保景才能富民,才能引資。在保住景區資源的前提下,實現景區資源開發的最大化,促進社會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從而實現將財富留在當地的作用。甲子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初心,始終將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更有溫度和厚度,使小康的實現程度與人民的獲得感同步提升。發展離不開人民的參與,發展成果需要得到人民認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絕不僅僅體現在一個個“數字”里,而是要融入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民生舉措中。為此,甲子村著力推動脫貧攻堅,補齊小康短板,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從而達到景區與村民互惠互利的目標。
小康一詞,折射著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歷史和國情的深刻思考與認識,是帶領中國人民不斷開創美好生活的責任與擔當。承載著億萬人民憧憬的全面小康已經眺望到勝利的曙光,黨的十九大報告擘畫出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將如期實現。甲子村的小康之路是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的一個縮影,一個重要的歷史見證,她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