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對于這具有重大意義和緊迫要求的至關重要一步,應當著眼不同維度,抓好全面、平衡、普惠、穩定、持續等五個關鍵,聚焦頑疾難題,破除荊棘障礙,疏通全面小康道路最后一公里,確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
全面小康應當是實現各領域進步的小康,這里“全面”是指領域全。從縱向全局維度來看,全面小康的關鍵是實現領域全的小康。
首先,實現發展水平高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要要求的是“小康”。“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實現相對較易。按照小康社會現行量化指標,我們可以說多年前已經實現了小康,但是仍需破解處于指標以下居民及家庭數量較多、購買力較低、消費能力受限等問題,實現絕大多數居民生活富裕。
其次,涵蓋“全面”的建設領域。全面小康的“全面”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同步推進,需要攻堅來實現。這里全面小康強調的是“五位一體”建設領域全面進步的小康。相較而言,經濟、政治建設領域穩步推進,文化建設考驗加劇,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離“全面”小康還有多場“攻堅戰”要打。
再者,采用“全面”的發展模式。這里“全面”主要指發展模式全面,講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建設領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經濟建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政治建設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文化建設統籌意識形態、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藝創作及網絡輿情建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社會建設保障和增進民生福祉,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生態文明建設注重和諧共生、綠色發展,統籌自然系統治理,依法依規嚴格生態環境保護。
全面小康應當是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的小康,這里“全面”是指共同富。從橫向對比維度來看,全面小康的關鍵是實現共同富的小康。
首先,促進城鄉平衡發展。全面小康,是城鄉共同的小康。補齊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這塊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通過實現農村與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進而實現全國的全面小康。通過技能培訓、科技指導、創業扶持等措施,憑技創業,長效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其次,推進東西南北區域共同發展。我國東富西貧、南強北弱的區域發展態勢始終存在、有增無減、差距愈大。必須通過宏觀部署調整、發展政策導向、“一帶一路”牽引,克服困難瓶頸、減小東西南北區域差距,實現共同發展。
再者,化解貧富差距拉大矛盾。遵守市場經濟規律,依托階梯稅收機制、規范行業收入標準等措施,依法合理調整財富分配制度體系,化解少數人與大多數人貧富差距拉大矛盾。通過普及高中教育、減小高等教育費用壓力、提供低成本就業技能培訓,縮小智力和技能差異,力爭提供平等機會,以長效精準脫貧為補充,逐步減小絕大多數人之間貧富差距。
全面小康應當是絕大多數人實現的小康,這里“全面”是指受眾大。從定量分析維度來看,全面小康的關鍵是實現受眾大的小康。
首先,調整某些不合理指標體系。一直以來,小康社會有一個客觀定量的指標體系,這個指標體系主要采用取平均值方式設定了十幾個指標衡量標準。雖然我國按照定量指標達到了平均值的小康標準,但是由于極少數人的極大富裕拉高了平均值,而大部分人還在平均值以下且離平均值差距較大,那么這種采用平均值的指標體系是不合適的。
其次,采用更合理的中位數指標體系。全面小康的路上,受眾要逐漸增多。現階段,更合理的指標體系可以采取主要以中位數為標準的衡量指標,這樣至少全國一半人民或家庭能站在標準以上。
再者,構建更優的眾數指標體系。全面小康效益要惠及全體人民,力爭全民小康。這種眾數指標體系可以隨著發展進步動態調整,例如,受眾逐漸由60%到70%,再到80%、90%、100%。逐步確保大多數人達到小康水平,絕大多數人受益,普遍分享全面小康帶來的實惠與效益。
全面小康應當是實現主觀感受幸福的小康,這里“全面”是指品質高。從定性衡量維度來看,全面小康的關鍵是實現品質高的小康。
首先,抓經濟、穩就業,擁有獲得感和認同感。全面小康,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小康。抓好經濟是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必須讓經濟發展效益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百姓。抓就業,也是抓經濟。將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老百姓充分參與到經濟建設中,更加體面勞動,體現自身價值,就會擁有獲得感和認同感。
其次,重民生、提品質,提高幸福感和滿足感。全面小康,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的小康。教育、醫療、住房、養老,這些都是最大的民生,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小康就不是高品質的全面小康。必須調整資源分配不均衡突出問題,不斷減小這些經濟支出壓力,讓老百姓花較小代價,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不斷提高幸福感和滿足感。
再者,保生態、建制度,增加安全感和自豪感。全面小康,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法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小康。車讓行人、扶老愛幼、文明旅游,這些都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縮影;垃圾分類、精耕護林、治霾防污,這些都是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有效舉措;有法可依、制度完善、政策持久,這些都是確保社會安全和公平正義的必要保證。為此,必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德化育、和諧文明、保護生態、完善制度,法治與德育聚力同行,才能增加安全感和自豪感。
全面小康應當是實現持續發展進步的小康,這里“全面”是指可持續。從時間推移維度來看,全面小康的關鍵是實現可持續的小康。
首先,全面小康是動態發展的爬坡過坎式道路。建成全面小康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瓶頸難題、懸崖陡坡、坎坷曲折與干擾阻撓。必須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堅持實事求是與問題導向,充分調查研究,發揚釘釘子精神,以科學創新的思維爬坡過坎、化解矛盾、攻堅克難。
其次,全面小康是持續進步的螺旋階梯式過程。建成全面小康過程中,可能會有阻滯,甚至暫時止步不前,但是必須充分自信,相信全面小康必將是持續進步的過程,是多維全域動態螺旋階梯式上升的過程。必須保持戰略定力,防范化解滑坡塌方、敵方分化、內部狐疑等多重重大風險,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敢打必勝的信心腳踏實地、干事創業、勇于奉獻。
再者,全面小康是更高目標的必經基石性階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分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偉大目標。第一步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步是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兩步,實際上是小康質量持續提高、全面小康可持續發展的更高階段。全面小康就是實現這兩步目標的必經基石性階段。實現這三個遞階上升的目標,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必須采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并聯式”疊加發展的方式,以功成有我的擔當緊前謀劃、奮勇向前、穩步推進。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在于言,而在于行。每個人必須認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以時不我待的主人翁精神、舍我其誰的英雄氣魄和造福后代的歷史責任,擼起袖子加油干,使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