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連輝
經中央軍委批準,中央軍委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先行調整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有關政策的通知》,這是按照軍官職業化改革方向,緊前出臺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的重要舉措,對于全面推開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具有重大意義。各級指揮管理類軍官必須清醒認識,軍官職業化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分步組織無縫對接正在展開,逐層逐級壓茬推進即將到來,必須先行培塑職業化素養來適應新情況新變化。
職業化素養是軍官強化擔當意識、履行使命任務的重要保證。
重塑軍人形象成為全社會尊崇職業。所謂的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凡是富有遠見的大國強國,都把提高軍人社會地位、優撫優待軍人軍屬作為保持和提高戰斗力的重要手段。新中國成立后,我軍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人民子弟兵”稱呼凝結著老百姓的無限尊崇。市場經濟浪潮下,人們價值追求日益多元,承平日久導致國防意識淡薄,優撫擁軍在部分地方成為“空頭支票”,昔日“最可愛的人”光環漸趨褪色。黨的十八大以來,軍隊開啟新征程,重構體系、重整綱紀、重塑形象,陸續出臺保障軍人軍屬權益、撫恤優待退役安置的政策法規制度,逐步形成鼓勵官兵成才、激發動力活力的職業發展機制,不斷完善體現軍事職業特點、展現職業競爭力的待遇保障體系,關心國防、關切軍隊、關愛軍人的社會正能量不斷匯聚,軍官職業慢慢彰顯活力、為人尊崇。
明確職業分工實現戰斗力體系建設。職業的產生是為了提高社會生產效率而分工合作的結果。軍事領域同樣如此,日益細化的分工使得軍事活動更趨專業化,軍事人才的激烈競爭必然促使掌握專業技能、獲得資質認證的軍官占據優勢,進而推動軍事斗爭準備向核心戰斗力聚焦、向作戰模塊化靠攏、向專業精細化發展。然而,長期和平穩定的寬松環境,如“溫水煮青蛙”般蠶食了基層官兵的備戰意識,有的部隊以不打仗的心態做打仗的準備,官兵“和平積弊”比較突出,機關“二八現象”異常明顯,軍隊“兩個能力不夠”的問題很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源于職業分工不明確、精準落實不到位、責任反推追究難。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標準,必須靠職業化的理念來糾治、職業化的素養來落實,堅決杜絕安排工作時“看誰閑”、組織實施時“大籠統”、檢驗評估時“亂抽調”等低端現象,按人員專業進行職位分類,使每個職業都有清晰的邊界,著力構建戰斗力標準體系,分好工、定好責、落實好。
提升能力素質適應軍事人員現代化。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一個以軍事理論為先導、以軍隊組織形態為保證、以軍事人員為核心、以武器裝備為基礎構成的完整體系和宏偉工程。軍事人員是這一體系中最具活力和支配力、變革力的主體因素,發揮著積極創造、銳意進取、激發活力的強大能動性,必須具備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完美匹配、相互適應的職業素養。軍事人員現代化,既是軍事人員整體作戰水平達到打贏現代化戰爭、履行新時代使命、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客觀需要,又是每一名軍人和文職人員都要具備職業化的政治素養、科技素養、專業素養、創新素養和法治素養的衡量標尺。每名軍官必須充分認清軍官職業化帶來的“本領恐慌感”,牢固樹立科技是核心戰斗力思想,創新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方式,推開實景實案實戰的訓練模式,全面提高新時代軍官的職業軍事技能和備戰打仗能力,為軍事人員現代化先行一步、做出示范。
軍事領域充滿生死較量,對職業化素養提出了特殊要求。
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人民軍隊最鮮明的特征是“黨性”立場;職業軍人最純粹的靈魂是對黨忠誠。培塑職業化素養第一位的必須是政治素養,這是因為:軍事不合格,一打就垮;政治不合格,不打自垮。革命軍人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怎么上得了戰場、打得了仗?而一旦身臨戰場,指揮員如果政治不過硬,能耐越大反而危害越大。從近幾場局部戰爭來看,信息化戰爭異常殘酷,極易形成“非對稱作戰”,只有戰術行動指揮員保持政治立場堅定不移,才能以敏銳洞察力感知戰爭中的政治態勢,辨別糾正錯誤的政治觀點、政治行為,踐行對黨忠誠、維護核心的政治要求,樹牢敢打必勝、帶兵沖鋒的信念,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堅不摧。
精湛高效的專業技能。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職業軍人的衡量標準是能打勝仗。能打仗、打勝仗是黨和人民對軍隊的根本要求,是軍隊建立的根本價值之所系、軍隊建設的職責使命之所在。革命軍人必須勇敢擔當起這份神圣使命。然而,擔當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沒有過硬的能力素質,使命擔當只能是一句空話。從傳統軍官培養模式看,軍官服役往往是連級不同崗位交叉任職,營級職業穩定積蓄能力,觸頂之后無奈轉業地方。軍隊花費大氣力培養的職業軍人,還沒來得及充分發揮作用就黯然離開,這種情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必須強化職業軍官服役的相對穩定性,讓他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去研究崗位專業,不斷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熟練運用新型武器裝備,創造出新的帶兵方法、新的訓練技法、新的戰法打法,做現代戰爭的“設計者”。
高度自覺的職業認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表明,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靠職位提升,二靠素質培養,通過對員工能力素質的培訓,在崗位實踐中鍛造成才,進一步增強職業認同感和競爭力。軍官職業既有社會公益性和義務性,又有極端危險性和艱苦性,這就要求軍官必須選擇犧牲奉獻,默默艱辛付出。軍官只有形成職業認同感,才能堅信自身的價值追求,從而積極進取、勇往直前。通過建立完善的任職資格認證制度,為選拔任用職業軍官提供有效遵循。逐步形成內容突出、層級負責、系統完善的新型軍官培訓體系,實現系統配套、整體聯動。通盤規劃軍官職業發展的崗位定編、交叉任職、晉升考評,為其個人發展規劃好職業路徑,不斷提升其奮斗獲得感、職業安全感、人生幸福感。
推開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是踐行軍官職業化制度改革的先行一步;培塑軍官職業化素養是深化軍官職業化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招。
強化黨委統一領導。軍隊各級黨委在培塑軍官職業化素養的過程中,必須著眼我國地緣戰略環境、面臨安全威脅和軍隊戰略任務,切實認清強軍興軍亟需的軍官全方位職業化素質,強化集中統一領導的理念,挖掘個性軍官在特定方向上的潛力,充分調動其為整體利益奉獻的積極性,肯定、尊重和珍視他們個性發展的合理訴求。堅持從不斷深化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入手,提升改進管理軍官層級的質量效益;從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入手,激勵軍官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從貫徹落實福利政策制度入手,解決軍官后顧之憂、前途之患;從聚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尊崇軍人職業的良好氛圍入手,為軍官履職奉獻、精武強能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堅持扭住責任主體。深入貫徹軍委基層建設會議精神,必須突出“四個堅持扭住”要求,推動軍隊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基層指揮管理軍官作為軍隊日常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和一線指揮員,是基層建設末端落實的最后一環和責任主體。培塑軍官職業化素養,對于建強“一線戰斗堡壘”、提升旅營體制“核心戰力”、抓好基層建設“最后一公里”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積極適應基層建設新情況新變化,以變革求發展、以創新求實效,在強軍實踐中充分發揮培塑軍官職業化素養工作對內價值導向功能和對外實踐指向作用,切實有效履行軍隊使命,維護軍人良好形象,真正實現向職業化軍官轉型,引領全社會職業化素養建設。
拓寬職業發展模式。軍銜主導的軍銜晉升將會成為軍官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特別是長期以來,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軍官隊伍建設。職業化素養要求軍官既要掌握軍事理論和業務知識,又要熟知作戰地域法理常識,既要玩得轉武器、聯得通信息,又要用得好系統、打得準槍炮,精通體系作戰、聯合作戰,關鍵時候上得去、拿得下、控得住。這顯然不可能靠一個固定崗位的潛心鉆研。必須加快構建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用好基層實踐平臺,激勵軍官立足本職崗位成長;必須拓寬大范圍交叉任職、雙向交流的培養渠道,使部隊、機關、院校軍官良性流動,在多崗位實踐中成才,增強職業發展后勁。
建立科學考評體系。“推進改革膽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穩。必須穩妥審慎,戰略上勇于進取,戰術上穩扎穩打”。如果沒有科學、嚴格的考評考核機制,軍官職業化就會成為庸人懶人的保護傘,軍隊就會成為大鍋飯的發源地。必須適應軍官職業化的形勢任務要求,抓緊制定科學的職業化素養考評體系標準;必須綜合運用現代化考評手段,注重在定量數據分析的前提下定性衡量,尊重群眾公論,切實把軍官的職業化素質考準、弄實、有支撐;必須端正考任分離、考用結合、能上劣退的軍銜晉升導向,公正公平公開選拔出職業素養強、綜合素質突出的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