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營營 胡蓉蓉
新疆警察學院治安系,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公安機關在社會治安治理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安工作是影響社會治安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在公安機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以下簡稱“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探索出符合公安實際的社會治安治理道路,是提升治安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問題。通過調研,本文從基層公安機關對于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視角來淺析提升社會治安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法。
治安治理,是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發揮各部門和人民群眾的力量,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降低安全隱患,促進社會治安和諧穩定發展的系統性工程。公安機關的行政和刑事司法屬性使得其成為社會治安治理的中堅力量。治安部門是公安機關重要的行政執法部門,其中治安管理工作與企業單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深化治安部門“放管服”改革,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型治安治理體系,提升全社會的治安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公安機關的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治安管理工作涉及到社會治安治理的方方面面,例如戶籍管理、社會面防控、重點場所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等。
民用爆炸物品(以下簡稱民爆物品)是國家經濟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物資。民爆物品可以廣泛應用于礦產資源開采、道路建設、建筑行業等基礎性建設,但是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和危險性,屬于國家管制的危險物品。因此基層公安機關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探索有效的民爆物品管理途徑,對于預防違法犯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有著重大意義。本文通過在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的調研,探討通過管理民爆物品提升基層治安治理能力的方法。
管理民爆物品的部門不止是公安機關,還包括安全生產監督、工商、交通、工信等部門。各部門各司其職,嚴格對于民爆物品的生產、運輸、儲存、領用、使用等過程進行管理。但是這種多頭管理方式缺乏系統的管理,導致各部門對自己管理的范圍不夠明確,責任不夠清楚。在針對民爆物品的簡政放權工作中,各部門沒有做到資源共享,存在信息銜接不到位等問題。有些部門向基層單位只下放受理資料權或初次審查權,沒有把最終審批權下放到位,導致出現爆破單位在購買、領用、使用民爆物品時不知道該找誰審批的現象。
對民爆物品管理簡政放權,絕對不是一放了之,由于民爆物品性質特殊,應該加強放管結合,注重各個環節的監管。當前監管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儲存環節防控有漏洞
民爆物品應該儲存在專用的倉庫中,按照國家的規定做好相應的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簡稱“四防”)措施;并且安排專門的值班人員看護、管理;及時做好出入庫登記。但是,在實際的儲存環節監管過程中,存在很大的漏洞。有些專用倉庫單位值班人員在管理中沒有落實好崗位職責,有睡崗、脫崗現象,還有對于民爆物品出入庫管理不嚴、登記不清楚等問題。還有部分民爆物品儲存庫沒有安裝防沖撞裝置、必要的防護器具、通風設施;沒有安裝入侵報警系統來和公安機關進行報警聯網,容易造成民爆物品被盜、被搶等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引發治安問題,降低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2.運輸環節監管有盲區
民爆物品生產完成后,需要運輸到指定的儲存庫和爆破場所進行儲存和使用。要求對民爆物品的運輸環節要嚴格規定和要求,確保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但實際的運輸中,會出現運輸民爆物品的車輛沒有使用特種車輛,沒有安裝相應的警示標志,隨車沒有配備押運員的情況。還有些車輛沒有安裝GPS監控,對車輛未按規定路線行駛、停靠的情況監管不到位,導致民爆物品存在被搶的風險。
3.使用環節監管有隱患
由于民爆物品的性質,在使用環節操作過程中,稍有不當便容易發生危險。公安機關對民爆物品管理生產、儲存、運輸、領用發放環節進行監管,但是對于爆破作業人員領用民爆物品后,現場使用情況是公安機關監管的盲區。在使用時往往存在爆破作業人員沒有按相應的規章操作使用爆破器材、領用與使用民爆物品數量不相符、爆破工作現場安全警戒不到位的安全隱患。公安機關無法做到對民爆物品使用環節全程現場監管,一旦民爆物品落入不法分子手中,會引起很多治安問題,威脅人民群眾人身安全。
民爆物品各環節審批中科技手段應用不夠,沒有利用遠程化、自動化開展服務,審批服務渠道和模式也比較單一,導致行政審批時限長,服務不到位。目前很多基層公安機關審批環節警力和人員能力不足,對于涉及到專業的民爆物品審批,僅僅通過對于申請人所提供的材料進行簡單的校驗審核,在審批中存在卡頓、繁瑣、困難現象。由于各部門的審批理體系不清晰,相應的機制不完善,導致民爆物品在各個環節審批中監管難,爆破企業辦事過程中沒有真正得到便利,甚至有的小型項目或者個人的少量爆破工程,需要使用少量民爆物品時,由于審批繁瑣困難往往選擇非法買賣,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民爆物品管理是社會治安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多部門共同管理。要提升民爆物品管理能力,第一,要在民爆物品管理中樹立多部門協同共治的理念。建立健全公安、安全生產監督、交通、工商、環保等部門協作管理機制。在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前提下,將各部門有關民爆物品的行政審批簡政提效,促進民爆物品行業的經濟發展。富蘊縣公安局作為管理職能部門,通過加強內部監督,強化網上警務督察,督導工作落實,治理了民爆物品審批突出問題,減少涉爆企業備案項目,提升了管理效能。
第二,加大民爆物品法治宣傳力度。通過媒體等進行宣傳,提高爆破作業單位從業人員和人民群眾知法守法的意識。通過組織參與、教育、引導等多種方式,發動基層群眾力量深入礦區、社區、企業、學校開展宣傳,在民爆物品管理中提升群眾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構建科學的民爆物品防控體系,要注重創新“立體化”、“可視化”監管模式,強化服務人民意識,達到安全穩定的監管實效,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提升治安治理能力。
1.構建“立體化”防控體系,實現治理模式的安全性、實用性
抓實民爆物品儲存庫“四防”等措施落實,全力構建安全、可靠、實用的“立體化”防范體系,是在儲存環節監管民爆物品的有力保障。筆者通過實地調研富蘊縣民爆物品儲存庫,發現富蘊縣公安局做到了以下幾點,實現了連續十五年“零流失”的治理目標。一是整合視頻監控平臺,強化人力防范。“將民爆物品儲存庫中共計381路視頻監控接入到民爆物品總監控中”的措施,尤其是出入庫檢查、庫區視巡和應急演練等情況進行監督,發現值守人員睡崗、脫崗,對講機及時喊話提醒,督促即查即改。二是整合人員預警分析平臺,強化技術防范。在民爆物品儲存庫庫區門口和外圍主要通道,加裝具有人員比對分析預警功能的視頻監控,一旦高風險人員進入視頻覆蓋區域,平臺自動進行分析比對,并彈屏預警,提醒值守人員做好防范準備。同時平臺還自動讀取進、出庫區人員身份信息,準確記錄人員進出庫時間,嚴防無關人員進入庫區。
2.優化信息化建設,實行“可視化”監管
為了監控民爆物品的流向,預防違法犯罪發生,國家建立了關于民爆物品信息管理系統。主要針對具體的民爆物品、民爆物品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進行信息化建設。富蘊縣公安局為了監管民爆物品在運輸環節的安全,動態化掌握車輛軌跡,自主搭建民爆物品運輸車輛管理系統,將依法取得民爆物品運輸資質的運輸人員和運輸車輛信息錄入到民爆物品運輸車輛管理系統中。并且和公安機關各類人員信息庫相鏈接,有效的識別和預防涉爆涉恐人員或在逃人員混雜在民爆物品運輸行業當中,從事一些違法犯罪活動。統一給運輸車輛安裝衛星定位系統,民爆物品監控中心通過車輛上的車載北斗定位和攝像頭,動態掌握車輛行駛軌跡。一旦發現運輸車輛偏離行駛路線或車內人員違章操作,及時通過車載語音對講進行核實、提醒;遇突發情況,運輸人員通過車載“一鍵式報警器”進行緊急報警求助。通過優化民爆物品管理系統,達到“可視化”監管。
3.加強動態化管控,掌握末端流向,提升治理效力
使用環節是民爆物品管理的最終流向,使用民爆物品主要是服務基礎建設、促進經濟發展、造福人民群眾。為確保使用環節安全,要牢牢掌握末端流向。在露天、井巷爆破作業現場安裝高倍球機、可移動攝像頭,通過有線和4G無線圖傳技術,將爆破作業現場的實時畫面及時傳回民爆物品監控中心,實現對作業現場動態化監督,有效破解末端使用環節看不住、盯不牢的監管難題。還可以緩解公安機關因警力不足無法對民爆物品使用情況進行實時跟蹤檢查的壓力,預防爆破環節事故的發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確保相應的企業項目規范、穩定發展。對民爆物品使用環節動態化管控,有效的提升了治安治理水平和警務戰斗力,強化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為打造平安中國貢獻了治安力量。
在深化公安“放管服”背景下,運用科技化手段來提高服務效能。緊緊依托信息化管理的優勢,將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民爆物品審批中,創新“互聯網+”的管理模式,大力推進智能化審批和民爆物品網辦業務,積極的推廣移動新媒體終端應用,推出微信、APP遠程受理審批進一步方便企業和群眾。富蘊縣公安局自主研發民爆物品領用審批系統。爆破員、保管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根據綁定的權限賬號,在手機APP上即可完成申領、預發和審核工作。各監控中心通過后臺數據,準確掌握每班爆破作業的時間、地點和用量,做到動態跟蹤管理。通過建立健全智慧管理系統,縮短備案審批時限,大力優化公安服務向全方位深層次變革。
公安機關作為治安治理的主體,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對于提升服務效能,促進經濟發展,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以民爆物品管理為視角,針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法律、安全和責任意識,構建“立體化”、“可視化”監管模式,智慧管理優化服務群眾等措施,為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