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娜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2015年,司法部結合司法行政部門干警隊伍建設的需要,為促進干警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響應中央提出的改革人民警察招錄培養制度,會商教育部最終確定了司法行政監獄戒毒干警隊伍建設急需的包括罪犯心理測量與矯正技術在內的8個國控涉警專業。2018年,中央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司法行政機關人民警察招錄培養工作的意見》,建立面向司法行政系統所屬院校便捷入警機制。這兩項政策的制定及實施充分落實了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的有關決策部署,也體現了法治社會發展對司法行政從業人員專業素質的新要求、高要求。司法警官類高職院校國控涉警專業學生如何能成為創建“政治改造、監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勞動改造”五大改造新格局的新生力量、中堅力量,承擔起維護監管穩定、教育改造罪犯,實現治本安全觀的重任呢?筆者認為,作為培養司法行政機關人民警察的基地,司法警官類高職院校必須具備科學、合理的職業適應能力培養機制。
職業適應能力是人們在社會化過程中以職業發展為目標,定向形成和發展的專項社會適應能力。職業適應能力的高與低不僅決定了從業者能否順利進入某一職業,更多的是決定是否能得到長遠的職業發展,在實現個人理想的同時,并為社會創造價值。
職業適應能力根據職業性質可分為一般職業適應能力和特殊職業適應能力兩大類。司法行政機關人民警察,尤其是監獄戒毒人民警察,這一職業的從業者即是以監獄執法者身份對罪犯的犯罪行為進行懲罰的刑罰執行者,也是對罪犯進行生產、生活管理的監獄管理者,同時他們又是特殊的“教師”,通過強制社會化對罪犯進行教育改造,使其心理活動與行為傾向回歸到正常軌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改造者,另外還是防范重大安全風險的守護者。他們的職業適應能力高與低對社會和諧穩定所產生的影響相比于社會其他普通職業要更加的突出。因此,對司法行政機關人民警察職業適應能力的培養不能僅著眼于一般職業適應能力,而要以其工作內容和工作對象、工作職責限定其特殊職業適應性區別于社會上普遍定義的“特殊”。
1.思想政治素質過硬。作為擔負刑罰執行與教育改造重任的人民警察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要始終忠于黨、忠于人民,具有較強的政治戰斗力。一是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相當于一層攻不破、腐不壞的防護罩,能夠確保人民警察在長期與罪犯接觸過程中不被罪犯侵蝕,脫下警服換囚服;二是只有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才能實現對罪犯進行政治改造的工作任務。只有高于罪犯,才能教育與引導罪犯,塑造罪犯的思想政治形態。
2.責任意識過硬。監獄工作24小時無不是風險隱患時刻,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人都存在發生危機的可能,稍有疏忽、麻痹就有可能埋下隱患,或是直接導致監管安全事故發生。所以責任意識是司法行政機關人民警察所必須要具備的職業能力之一。
3.綜合職業業務素質過硬。作為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只有過硬的業務素質才能夠保證完成對罪犯的刑罰執行、教育改造、維護監管安全穩定的工作任務。司法部印發《2016—2020年監獄戒毒人民警察隊伍建設規劃綱要》中明確規定,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突出精細化管理、教育改造、心理矯治、信息化實戰應用等專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單警實戰能力和隊伍應急處突能力。因此,根據監獄崗位工作實際,人民警察需掌握包括憲法、民法、刑法、監獄法等至少十二項的法律法規,要掌握包括獄政管理、刑罰執行、教育改造、獄內偵查、生活衛生、罪犯心理分析與矯正、勞動管理、信息技術、安全生產管理等十幾項業務知識,要具備體能、警械具使用、隊列等基本警務技能。除具備監管改造能力、法律政策運用能力外,還需具備重大風險防控、突發事件處置、輿論引導等工作能力。
“需”是來自崗位職業要求的需,來自學生的需,是學生原有的職業適應能力與司法行政人民警察崗位需求的特殊職業適應能力之間的差距。要找到這個差距,一是要走進崗位中間,真正的去觀察、思考、調研、討論、發現、分析、總結,這樣才能知道一支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隊伍建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輸送;二是要走進學生中間,對學生的學情和思想政治情況要充分了解,這樣才能知道學生需要的是什么。基于“此需”與“彼需”之間的差距,“教”便是橋梁,便是階梯。司法行政人民警察崗位性質決定了作為培養基地的院校要如何制定職業適應能力培養機制,決定教什么、如何教,保證“需”與“教”的匹配。
根據行業調研和對各省份公務員招考計劃中司法行政機關招考專業與崗位設置的情況分析,包括刑事偵查技術、罪犯心理測量與矯正技術專業、司法信息安全、刑事執行等8個國控涉警專業在入職后都是管教員。在實際工作中,監獄戒毒一線崗位職責分工并沒有像社會上其他普通工作崗位的職能和工作任務分工那么明確,只要在崗,就要進行刑罰執行、教育改造、勞動現場管理、安全防范等工作,其工作內容和工作對象并無區別,某方面職業能力的缺失也就意味著危機可能隨時發生。所以,院校在專業建設上必須要做到既有專業基礎課程的普遍性開設,又有專業技術核心技能的重點培養的突出性。其中,監獄執法管理、罪犯勞動管理、罪犯生活衛生管理、監獄安全防范、罪犯心理分析、罪犯教育、監獄執法文書幾門課程所涵蓋的知識內容和技能是崗位日常工作所需,應在專業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中設定為專業基礎課程,并將監管改造能力、法律政策運用能力、防范處置重大風險能力、單警體技能作為職業基礎技能進行普遍性培養。在此基礎上,各專業進行專業特色的核心技能培養,圍繞專業任務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提高實務教學水平,如此才能培養出具有持續發展能力、較強職業適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司法部制定出臺《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的意見》中,首要強調的就是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引導廣大司法行政干警鑄就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大力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因此,對于國控專業學生的課程思政和紀律作風教育相比于普通專業學生更是要加大力度,要貫穿培養機制,要引領人才培養工作。
一套健全的、科學的職業適應能力培養機制需要有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作為支撐。司法部聯合六部委下發的國控涉警專業便捷入警機制落地實行使司法警官類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素質明顯提高,以及司法行政隊伍加強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這些新形勢對師資隊伍的學識、實踐教學能力、教改科研能力、思想意識形態都提出了嚴苛的考驗。沒有強有力的師資保障,是無法實現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引入高水平師資力量、行業專家以加強師資隊伍,對原有師資隊伍的優勝劣汰已是刻不容緩。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司法行政工作必然朝向高目標與高質量發展,司法行政隊伍的建設也會持續加大力度。在新形勢的推動下,司法警官類高職院校唯有以職業適應能力培養為導向,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與創新,才能打開與時俱進的發展局面,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