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江西 贛州 341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思想,并做出了眾多闡釋,反復強調其重要地位及價值,“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文化自信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性,并充分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如果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3]。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十分厚重的歷史積淀,是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土壤,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在厚重的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精神的薈萃,對驅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亦有非凡的價值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4]。對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掛在口頭上,而是落實到行動上”[5]。那么何謂“文化自信”?應當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尤其是在當前多文化生態的浸染下,緣于高度開放的互聯網應用影響,西方資本主義思想不斷滲透,嚴重侵蝕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認知,培育其堅定的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厚實的基礎,是高職院校育人工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并對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應當作為一項持久性工程不斷創新優化,主動迎合社會發展需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關鍵一環和有效路徑,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尤其重要。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勢,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進一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6]。基于上述政策部署,高職院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關注度和重視度不斷增強,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據調研結果顯示,目前贛州市四所院校以社團、思政教師為依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生活及思政課堂,不斷深入挖掘當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資源,培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土壤。江西理工大學成立了漢服社、古詩詞社、古典樂器社、古典民樂社,開設“1+4”國學課堂,從禮儀、象棋、書法、古箏、戲曲五個方面展現傳統文化;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成立了墨魂國學社,開展書法活動,思政教師通過穿漢服走進課堂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采用新媒體方式,拍攝微電影展現贛南客家文化;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成立了風雅詩社、博遠漢服社、紅色文化社、贛南采茶歌舞社等,影響服務范圍不斷擴大。但從客觀維度上講,受多重因素影響,以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為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中仍表現出許多不足,如宣傳路徑單一、內容不夠廣泛、方式方法選擇存在局限性,降低了學生情緒情感體驗,是未來改革的重點工作板塊。
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育的主陣地,應當高度重視學生文化自信建設,深入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要統籌力量,加強和優化頂層設計,推進該項工作的有序展開。具體而言,文化自信視域中,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應當形成黨的統一領導、各部門協同參與的有效運行機制。其中,堅持黨的領導,以學校黨委為發起源頭,結合實際情況精心規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由黨委牽頭,由學院宣傳部規劃并制定傳統文化宣傳方案,在藥學系成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社”,由系辦主任牽頭,黨支部副書記、團總支書記、專職教師共同管理社團,年初制定年度社團方案,根據藥學專業開展特設系列活動。其次,充分發揮各部門在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作用,團委廣泛參與、后勤大力支持,并最大限度地釋放基層力量,包括輔導員、班主任、學科教師等,力爭打造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工作生態。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需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配套建設,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中心,立足學生文化自信培養,明確各部門各崗位職責,形成強大合力,保障該項工作價值產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生座談會上講到“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批各方面各領域的優秀人才,這對我們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7],這進一步突出了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教師作為教學主導,是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智力輸出,對突破其在當前階段的困境至關重要。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樹立高度的師資戰略意識,擺正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職能定位,細化崗位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重點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切入,分階段、分層次加強相關建設,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內部培訓教研活動,強化各學科教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參與意識,豐富其學識構成,保障該項工作展開足夠的智力支持,在不斷摸索實踐中尋求創新,力爭打開工作新局面。
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傳承與沉淀,涵蓋了豐富的內容,其中精華與糟粕并存,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植入,應進行必要的篩選,以增強其對時代的適應性,最終有效激勵學生的文化自信。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8]。基于該思想精神指引,高職院校還需加強對當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在資源的開發,深度挖掘其中的特色隱含魅力,將學生置身于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當中,并通過他們熟知的事物,激發其內心愈加強烈的文化自信心。完善校本課程開發,要以精選教學內容為核心,善于從現實生活切入,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構成,并借力社會時事熱點,增強學生的實際體驗,觸發他們的情感共鳴,使之對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情感樣式等認知更加深刻,理解其作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作用,進而主動參與到其繼承與發展事業當中去。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加強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仁愛、誠信、正義、和合、大同”等價值理念的耦合,借助其豐富的資源素材支持,進一步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潤和澆灌學生的成長,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邁入了新的征程,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生活愈加豐富,并源于個性化審美追求,自發成立了多樣化的社團組織。例如,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傳統文化相關的社團就有墨香書畫社、白玉蘭文學社、古風國學社、民族樂器協會、藥學系傳統文化宣傳社、臨床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等,將興趣相投的個體聚集在一起,培育了濃重的文化氛圍,是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徑之一。對此,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組織功能,加大相關建設投入,引導成立多類型的興趣小組,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機地將中國古典琴棋書畫、民間文藝、飲食文化等引入校園,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支持其自主學習,潛移默化中積極影響其文化自信。另外,信息化時代下,現代傳媒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成了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型陣地,其多樣化的信息呈現、便捷性的交互體驗等優勢,進一步拓展了影響服務范圍,且有利于激發學生更加濃厚的參與興趣。因此,高職院校應與時代亦步亦趨,不斷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新路徑,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通過QQ、抖音、頭條、微博以及直播平臺等網絡平臺,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并開展多樣化的線上交互活動,引導輿論走向,努力塑造學生高尚的追求和良好的品質。
毛澤東曾經指出“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9]。因此,文化自信視域中,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遵循大學生的認知成長規律,在與思政課程、文化課程、學生日常生活等搭配的基礎上,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文體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主觀體驗,厚實文化自信養成的基礎。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將傳統文化與思政課堂、醫學專業、師生日常生活相結合,開展“尊師重教,明理求學”活動,向指導老師行拜師禮、遞交承諾書、誦讀《學記》;開展傳統文化知識競答、執扇芳華、墨香書法、繪制臉譜、守正創新主題晚會;通過開設傳統文化宣傳社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傳統文化知識。在此過程中,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先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實時介入指導,不僅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還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基于此,對于高職院校要有機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入到自有文化體系當中,將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納入學校遠景規劃當中,從而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另外,高職院校還需緊緊依托地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在特殊的時間節點,結合學生興趣愛好,設計系列主題文化活動,如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根據時節開展贛南采茶戲進校園,開展端午濃情包粽子、制香囊活動,迎新年包餃子、剪窗花、猜燈謎等系列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之沉浸在燦爛多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文化自信自然形成。同時,高職院校還可廣泛邀請學術知名大家抑或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人,組織文化講座、文藝演出等活動,在現實生活中拉近學生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熏染他們主觀情緒,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在迎新年之際特別邀請贛州市京劇票友協會團隊走進校園,為學院教師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校園“演唱會”。
文化自信視域中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尤為重要,作為一項系統化工作,對高職院校各環節工作展開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應結合實際情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斷優化頂層設計,緊緊依托高素質師資人才隊伍支持,完善課程開發、拓展宣傳渠道、組織多樣活動,增強對大學生的渲染力,樹立其高度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