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青
摘 要:當前,進入高質量發展重要機遇期,大慶作為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抓好工業園區石化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強地企合作統籌與協調,促進質量基礎設施與人才建設的統合與協作,推廣運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促進石化企業產品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壯大“油頭化尾”產業,對大慶經濟轉型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關鍵詞:大慶;高質量;發展;石化企業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11-0072-02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黑龍江省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以“油頭化尾”為抓手,推動石油精深加工,促進“油城”發展轉型,為大慶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大慶當前呈現“油頭強,化尾弱”的格局,要促進化工產業的發展壯大,就必須抓好占全市80%以上的園區石化企業,通過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才能實現轉型發展這一歷史性戰略任務。
一、大慶工業園區石化企業發展總體現狀
大慶石化產業經過60年的發展,已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石化生產基地,成為大慶市繼石油產業后最大的接續產業。2018年,大慶市規模以上石化生產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 025.8億元,增加值298.8億元,利稅219.7億元。規模以上石化企業已達76家,主要集中在大慶高新區宏偉、興化、林源3個專業化工園區,分布在石油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塑料制造業、橡膠制造業等領域。已形成1 930萬噸煉油、120萬噸乙烯、90萬噸丙烯的生產能力,涵蓋生產燃料成品油、潤滑油、合成樹脂、腈綸纖維等8大系列200多個品種1 000多個牌號。石化專業人才富集。全市擁有4萬多高素質、專業化的科研和管理人才及技術工人。擁有東北石油大學、大慶化工研究中心等石油專業高等院校和科技研發機構12家、200多名博士、1 200多名碩士。
二、大慶工業園區石化企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不足
(一)質量發展的戰略意識不強
企業“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理念還不牢固。調查中發現,相當部分的石化企業由于是油田的配套企業,產品只滿足于國內,甚至滿足省內、滿足于油田企業配套服務,產品局限于當前市場、現有客戶,企業的市場危機意識不強,一旦客戶群、產品結構、品質要求、合同契約等發生改變,將會導致企業處于發展的不利局面甚至于危險境地。
(二)質量發展基礎建設參差不齊
除了中直和大型國企,能夠滿足于本企業產品的檢驗檢測外,中小微企業擁有的實驗室還不能滿足企業產品檢驗檢測的需求。目前,國家石油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大慶),雖然可以為石化企業提供26種產品85個參數的檢驗服務,但由于受國家檢驗標準更新和設備老化等問題影響,檢驗能力還無法滿足石化企業的現實需求,與建立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要求還不相稱。
(三)產業結構和產品未跟上時代發展
大慶的石化產業主要為中直等國有大中型企業,為我國六七十年代建立的,20世紀90年代后,全國各地陸續上馬千萬噸級煉油項目,現今,大慶石化企業裝置規模、技術均落后于國內其他發達地區。產品屬于基本原料,主要為成品油多,有機化工原料少;聚合多,深加工少;通用產品多,專用產品少。企業產品產業鏈短,附加值少,本地所得利潤率低。
(四)企業質量管理模式應用和提升有待加強
大慶大部分的石化企業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質量管理模式,普遍通過了ISO9000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部分企業通過了油田質量體系認證。但企業對加強質量管理認識不到位,功利性太強,有些企業進行質量管理模式認證的目的是為了應付各類檢查、做廣告宣傳、產品投標等外在要求,存在認證運用“兩張皮”現象。
(五)企業標準先行意識不強
一是對標準的作用認識還不到位。在民營石化企業中,僅有個別企業牽頭或參與制定過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多數企業對自身的標準化建設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方向。二是普遍缺乏更新產品標準的方法和有效途徑,一些企業沒有自身產品的標準文本,或者有標準文本,也并非現行有效的標準文本,缺乏及時更新產品標準的意識和渠道,導致無法按照最新標準組織生產。三是政府標準化服務水平還不高。在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幫助企業建立、提升標準,像南方發達地區為企業提供免費查詢、支撐標準提檔升級等方面還存在不足。
三、推進工業園區石化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舉措
(一)加強石化產業地企合作高質量發展機制建設
大慶石化產業發展伊始就存在中直與地方政府分屬不同領導體制。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更需加強地企合作,整合優化市場要素。一是完善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機制。建議將大慶石油、大慶石化、大慶煉化、中藍石化等國有大型“油頭化尾”企業納入市政府質量強市領導小組成員,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統籌推進。二是建設“大慶市質量服務網”協作服務合作平臺,將中直、央企等龍頭石化企業納入進來,整合全市標準、計量、檢驗檢測等綜合質量建設服務功能,推進質量技術、信息等資源開放共享,為大慶市“油頭化尾”石化產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與支持。
(二)積極引導石化企業推進質量全面提升
一是積極推進企業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鼓勵企業導入質量管理體系、卓越績效模式、六西格瑪管理、精益管理等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引導企業廣泛開展質量風險分析與控制、質量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體系升級等活動。二是全面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組織開展質量管理培訓、觀摩及研討,廣泛開展質量(QC)小組活動,不斷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以黑龍江省“十百千”工程為引領,積極發揮質量標桿引領作用,鼓勵“油頭化尾”石化企業申報市、省政府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以此促進石化企業不斷得到提檔升級。三是加強共建共享石油石化產品檢驗檢測平臺建設。依托國家級石油石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大慶)的技術優勢,探索與高新區管委會開展共建共享,加大投入,全面提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石化企業提供免費檢驗服務,切實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四是探索建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協同服務工作站。充分發揮質量技術監督檢驗中心的作用,面向“宏偉”“興化”“林源”三個石化園區,探索建立向企業提供政策咨詢、質量管理、標準提升、計量檢定、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零跑動“一站式”服務,助力園區內石化企業產業項目快速立項、產品快速達標、產業結構快速升級、企業快速創建品牌等。
(三)積極搭建石化科技人才互助合作平臺,推動人才資源共建、共享、互助
依托與石化產業緊密相接的東北石油大學、大慶石油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專家、教授科研人才,協調建立地企質量發展人才聯盟,成立石化企業發展“問診”專家團。通過政府購買或租賃“問診”專家團為企業質量發展“問診把脈”,幫助園區石化企業解決質量發展問題的“短板”“漏洞”“瓶頸”;建立跨園區、跨系統的區域內石化人才培養合作平臺。通過政府牽頭,企、學、研合作,解決石化企業高質量發展人才不足、不均等瓶頸問題。
(四)引導企業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推動石化企業向國際一流企業升級
一是推動以標準引領企業提升競爭力。依托黑龍江省石油機械專業標準化委員會、東北石油大學的專家開展標準助企服務活動,積極為企業提供標準檢索,查新比對,標準制修訂等服務,以標準引領石油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整體實力。二是建設標準化服務免費服務平臺提升服務水平。我國南方發達地區,像蘇州等都由政府出資建立標準化服務平臺,免費為中小企業的標準化和品牌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三是發揮牽頭引領作用助推產業升級。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在加大推進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廣泛發動石化企業、行業協會和相關科研院所,加大研究和投入,推動參與國際標準的研究開發和制定,爭取在國際石化行業占有一席之地。
(五)加大激勵優惠政策扶持力度,強化標桿導向作用
通過政府質量獎評審等,對獲得國家、省在質量提升方面取得成效的石化企業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政策優惠等。同時,通過各類媒體,加大對質量標桿企業的宣傳力度,強化導向作用,激發石化企業推進質量提升。借助大慶市2019年獲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推進質量建設十個城市之一,又被評為全國“質量之光 質量魅力城市”的大好形勢,緊緊抓住國家和黑龍江省大力發展“油頭化尾”產業有利時機,大力推動大慶石化企業高質量發展。
(六)助力企業打造特色石化品牌
精心培育地方特色石化品牌,以品牌拉升企業產品和服務附加值。一是幫助企業加強品牌規劃引導、服務指導和梯次培育,整合區域優勢資源,促進石化企業提檔升級,推進品牌集聚發展。二是牽頭引導在相關新聞媒體上開辟專欄,宣傳打造在國內國際叫得響的石化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積極倡導企業參加國家相關品牌價值評價等活動,提升其知名度和品牌價值溢價度。三是加強對石化企業和產品的品牌保護,加大對石化企業品牌侵權行為的執法力度。
(七)加強綠色環保發展理念,持久叫響大慶“綠色油化之都”這個名片
2015年,大慶市被授予全省首家省級生態市稱號,還相繼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生態旅游城市等多項殊榮。如何繼續擦亮這些“名片”:一是嚴把“準入關”。對于不符合國家生態環保要求的“油頭化尾”石化企業和項目不能批不能建。二是在推進產業項目建設中,嚴守環境容量的“硬杠”,不能突破生態環境承受的“底線”。三是加大對環保不合格企業的淘汰和技術改造力度。從末端加大對廢氣、廢水污染的治理,進行技術攻關,設備更新、產品升級。四是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從而,使石化企業步入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真正持久叫響大慶“綠色油化之都”這個亮麗名片。
參考文獻:
[1]王璐.石化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N].經濟參考報,2019-06-05.
[2]呂東升.關于大慶石化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戰略思考
[J].經濟研究導刊,2019(14).
[3]戴小民.能源“壓艙”領航工業強市[N].大慶日報,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