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為了突出強調新型經營主體在引領農業供給側改革、發展現代農業中的作用、意義,筆者通過調查分析玉田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并對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工作中采取的諸如“認真開展宣傳,增強法制觀念,加強政策扶持指導,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不斷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等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針對仍存在的一系列制約因素提出相應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制約因素;對策;經驗;建議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合作社的運作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合作社+基地+農戶(種養殖大戶、散戶)”的運作模式。如玉田縣養豬農民專業合作社、玉田縣玉鑫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等,由合作社將農戶養殖或種植的農副產品,按照訂單或契約形式實行保護價收購或經組織銷往全國各地。另一種是“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如玉田縣黑貓王農民專業合作社、玉田縣集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依托,憑借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經合作組織將農戶生產的農副產品按照保護價收購,由龍頭企業加工成各類產成品銷往全國各地,從而提高農產品及副產品的附加值[1]。
1? ?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截止到2019年底,全縣種植業專業大戶205戶,流轉土地面積5.2萬畝,生產糧食、蔬菜等,銷售收入1.6億元,經濟效益4900萬元;既在縣工商局注冊又在縣農業農村局備案的家庭農場共計114家,流轉土地面積3.2萬畝,生產糧食、蔬菜等,經濟效益近億元;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364家,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4個,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2個,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6個,帶動農戶20余萬戶,助農增收5億余元。產業覆蓋了糧食、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以及服務產業。
1.1? ?基本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專門的營銷隊伍,活躍在流通領域,解決了農民進入市場的“賣難”問題,減少了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成本。二是發展壯大了主導產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都是圍繞某一產業、某一產品的生產、加工、經銷或技術服務組織起來的,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同時,它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突破行政區域,跨出社區范圍,在更廣闊的領域里進行合作和聯合。三是加快了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社把新技術、新觀念、新品種傳送給農戶,有效解決了農戶在生產上的難題,通過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1.2? ?經驗和做法
1.2.1? ?認真開展宣傳,增強法制觀念
由縣委農工委牽頭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宣傳活動,并利用“三下鄉”、張貼宣傳標語、編寫黑板報等多種形式搞好宣傳,同時將法律宣傳標語與宣傳要點印發給各鄉鎮。增強了各級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為該法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1.2.2? ?加強政策扶持指導,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近年來,縣黨委、政府通過政策扶持、加強指導,推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快速發展。玉田縣康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縣委、政府的協調指導下,積極采取措施進行土地流轉,流轉土地9500畝,入社社員1895戶,各種農機具20余套,經營土地涉及林南倉、林西等6個鄉鎮20余個行政村,全部采用農業生產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機械化,實現盈余260余萬元。
1.2.3? ?不斷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
按照省市文件要求,不斷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化建設,完善合作社的軟硬件建設,重點圍繞優勢主導產業發展扶持一批有發展潛力、積極性高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指導其完善內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配齊硬件設施,規范引導其快速健康發展。同時積極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選活動,先后有玉田縣富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玉田縣黑貓王農民專業合作社、玉田縣玉鑫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被認定為“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玉田縣鑫龍養殖專業合作社、玉田縣花臺子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河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2? ? 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因素
一是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發展不夠,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還很低,難以滿足廣大農民組織起來闖市場的迫切要求。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小,實力弱,松散的多、緊密的少,初級聯合與合作的多、高水平規范運作的少,而且很不穩定。三是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人才缺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農民帶頭人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強,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缺乏,制約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和發展。四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國家政策落實不到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本身就是弱者的聯合,因缺乏啟動資金工作進展緩慢,同時市縣兩級財政出臺的一些金融優惠政策未全面落實,加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小、實力弱,較難從銀行獲得貸款資金,都將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進一步壯大發展[2]。
3? ? 對策和建議
3.1? ?加強宣傳引導
通過廣播電視、現場觀摩、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有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法律、法規及政策。通過典型引路等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自覺組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3.2? ?加強制度建設,推行規范化管理
一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日常管理機構。二要規范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包括財務管理制度、項目責任制度、獎勵制度等,以保障其操作運行的規范化。三要健全利益分配制度。為了兼顧生產者與投資者雙方的利益,可分配盈余應當實行按交易量(額)和按資分紅相結合的方式分配,并以按照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額)比例為主。四要建立和健全社會監督與內部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各業務主管部門要監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否依法經營。
3.3? ?強化政策資金扶持
一方面要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涉農投入的重點,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實現逐年穩定增長。另一方面對于國家支持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建設項目,農業綜合開發建設、扶貧開發建設等農產品加工重點工程項目,要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實施。同時在銀行貸款、土地流轉、電力設施、技術指導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3.4? ?壯大規模和實力
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持、重點幫扶等措施,推進實現運作規范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產品安全化,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拓展農村資金服務,大力推進農村資金專業合作社試點工作;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不斷擴大規模、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在聯合上求突破,靠聯合增實力。要引導同業社跨區域依法進行合并重組,建立行業聯合社,實現聯合發展。
3.5? ?科學規劃引導發展
一要結合主導產業、優勢產品和特色產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爭取每個主導產業形成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個特色產品成立一個以至若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結合農業生產基地建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一個產業、一片基地、一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模式,在全縣農業生產基地建立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三是積極引導農村能人大戶發揮自身典型示范作用,帶領農民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牽頭或者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四是結合新農村建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爭每個縣級示范村都成立一個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3.6? ?重視人才培養,增強發展后勁
以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水平為目標,依托省、市、縣各類教育培育機構,開展合作經濟管理、政策法規和農業技能講座,重點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生產和運銷大戶進行培訓,使他們熟悉合作理論和合作政策,提高正確指導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工作水平,更好地引導廣大農民參加并辦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4? ? 結語
當前,中國以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產業人才匱乏,農業保險、農業科技等配套產業發展緩慢等諸多問題,研究分析主要制約因素,并通過加強宣傳,規范管理,強化政策資金扶持,擴大規模,科學規劃以及重視人才培養等措施,有效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化發展的規范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9):42-43.
[2]萬雅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障礙及對策[J].新西部,2020(2):75-76+80.
[3]李世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特點、問題與對策[J].農家參謀,2019(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