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職業素養是每一位醫學生的必備品質,可以直接決定醫學生未來發展方向和廣度,因而德育視角下進一步提升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尤為重要。本文先從德育視角出發,首先對現階段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中存在的問題作一分析闡述,進而有針對性的提出提升醫學生職業素養的策略,旨在為相關的醫學院人才職業素養培養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德育;醫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規劃;醫學人文實踐
《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明確指出,醫療實踐的核心是敬業精神與倫理行為,所講的敬業精神不單單是指醫學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包括醫學職業的基本道德規范及倫理原則等,另外還需要具備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醫療責任心[1]。隨著近年來醫患矛盾的不斷升級,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顯得更加重要,如何高效培育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已然成為醫學院亟需解決的問題。就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內容來說,醫學院要將重點放在醫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及職業價值觀三方面,提升醫學生醫療責任感,尊重患者,尊重生命,可以將患者疾病解除作為服務宗旨。不過鑒于醫學生各方面因素影響,進一步加強日常職業素養培育與滲透尤為關鍵。
1.現階段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與問題
就現階段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來看,主要有兩方面的突出問題,即:對職業素養培育認識和理解程度亟待加強、實踐與認識脫節。
(1)對職業素養培育認識和理解程度亟待加強:雖然醫學院給予了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高度的重視,并可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貫徹和落實,但總體來看,醫學院對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認識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所應用的培育手段創新性不足,無法取得直接有效的成果。有研究指出,美國有86.7%的醫學院均開設了職業素養教育課程,反觀我國目前所形成的醫學職業素養教育還沒有形成體系,只是單純開設了與醫學相關的人文教育課程和社會教育課程,在形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以課堂教學表現和理論知識考核為主,所開展的實踐活動鳳毛麟角,“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象依然存在,這導致醫學生無法真正對職業素養有充分的理解,從業后無法嚴格要求自己,堅守醫德,更易引發醫患矛盾。
(2)實踐與認識脫節:《醫師宣言》明確指出,作為一名醫療個工作者要始終將患者的利益置于醫師利益至上,并通過治療護理過程中的服務態度、服務行為等獲取患者的信任與依賴,以此構建和諧的醫患氛圍,推動醫療事業的更好發展。就現階段醫學院所開展的職業素養培育工作來看,雖然設置了相關的實踐課程與活動,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醫學生的職業素養水平,但因為受到醫學生自身價值觀和認知等因素的影響,實際開展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2]。比如,處于當前的醫患環境下,很多的醫學生自身價值觀不甚成熟,在面對自身職業規劃、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時往往無法很好處理,主要與自身認知水平存在很大的關聯。有臨床調查研究顯示,“90”后的醫學生已經成為社會擔當,已經從事工作的“90”后可以在醫療崗位中發揮自身價值,但是同樣“90”后個性張揚,往往在實踐中表現不一致,利己文化和利己思想的盛行讓一些醫學生道德實踐出現問題,有的醫學生違背道德規范還尚不自知,都與其自身認識有莫大關聯。
2.德育視角下提升醫學生職業素養的策略
2.1職業道德的培育策略
在醫學生職業道德培育中,可以以情境體驗和反思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讓普通同學擔任活動的負責人,班干部發揮協作作用,由輔導員整體把控,將醫學生視為能動的教育主體,且將醫學生主體意識激發作為重點,進而為醫學生創設自我教育、自我成長與自我學習的良好氛圍。在主題活動內容和形式確定上,要立足于醫學生實際發展需求,從專業出發,緊緊圍繞社會熱點問題,深刻體現教育內涵,可以讓每一位醫學生從主題活動中感受到知識,有所收獲,進而實現主題教育活動本初目的[3]。另外,醫學院還可以充分發揮本院教師資源的優勢,通過采訪、面對面交流及講座等方式讓優秀教師參與到德育教育工作中來。
2.2醫學人文情懷的培育策略
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情懷是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很多的醫學生無論是日常學習還是工作崗位中均缺乏人文情懷,在面對患者時沒有良好的職業服務態度,導致醫療服務工作質量不佳。因此,醫學院要將醫學人文情懷培育作為重點工作,融合醫學人文實踐和德育體驗實踐。具體實施時可以堅持以“早期導入、分段實行、注重體驗”為指導,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將德育教育與醫學人文體驗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比如對于即將畢業的醫學生可以進行實習與工作前的人文情懷教育,讓學生感受到人文情懷在醫療治療護理中的重要性,確保學生可以接受到一系列的人文情懷教育,更好的適應崗位。對于非畢業的醫學生可以組織進行“一次患者角色體驗”及“一次醫患溝通”等教學活動,重點增強人文情懷教育在醫學生各個階段的滲透能力。
2.3職業精神的發展策略
醫學生的職業精神發展不能單純依賴于課堂教學,更需要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最終目的,組織科普志愿服務活動,讓醫學生可以從實踐中感知自身在職業素養培育方面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從醫學院角度來說,醫學院要積極利用資源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設計,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凸顯學生的自主發展特色,從角色扮演中感知醫患雙方的交流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在內容豐富的科普專題活動中領悟職業精神內涵。
3.結語
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與提升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客觀要求,基于德育視角,要想更好的開展職業素養培育,從醫學院角度來說,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有目的、有計劃的融入職業發展動力、職業精神,不斷調整和完善培育模式。從醫學生角度來說,需要從思想上作出改變,認識到職業素養培育的重要性,發揮職業素養發展的自主性,積極投身于自我修養提升中去,最終實現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雙重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巧麗,劉萍,薛軼燕,等.術德共育的實習醫師德育工作模式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16(10):1025-1027.
[2]雷先輝,曾強輝,趙倩,等.基于大健康理念的??漆t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路徑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8):63-64.
[3]宿娜,賈葉娟,蔡樂.以職業素養培育為重點的醫學院校專業社團內涵建設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116-118.
作者簡介:洪歡(1984-)女,江西萍鄉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