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亮
摘 要:農業是提高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基礎,更是完善我國市場機制的關鍵。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生產質量,在傳統手工勞動方式的基礎上,對農業技術進行了創新,認識到了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結合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內容,創新了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方式。本文在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措施等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農業產業綠色發展提供有效對策。
關鍵詞:綠色農業經濟;有效性探究;發展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197
如今,隨著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綠色農業經濟在社會經濟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為了制定有針對性的綠色農業發展對策,主要結合綠色農業的內容以及市場的實際需要,對影響綠色農業發展的因素進行了綜合分析,在此基礎進一步加強了綠色農業生態園區的建設。因此,在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擴大綠色農產品市場,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在社會中的穩定發展。
1 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重要性
主要將綠色經濟理念融入到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為經濟結構的轉型提供條件。同時,促進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還能增加農民增收。雖然最近幾年我國的農業生產機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農業弱勢地位還是沒有改變,農民技術水平以及知識結構比較簡單,城鄉差距依舊比較大。因此,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業發展等問題,提高農民的收入,要認識到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主要以綠色經濟理念推動現代農業發展[1]。
促進綠色農業經濟發展,還能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尤其是在20世紀后半世紀,農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廣泛使用,農產品的產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這會對水資源和土壤資源帶來嚴重污染。綠色農業主要是農業生產和活生態的統一,它主要倡導理性行為,建立生態合理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方式,避免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影響,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能起到環境保護作用。
促進綠色農業經濟發展還是當今社會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最近幾年,在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他們對綠色產品和健康產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綠色農業經濟,不僅能夠提高我國市場的經濟水平,還能增加農業產業的經濟效益。
2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2.1 農業經濟發展主體帶動能力不足
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大部分地區采取聯產承包責任制,但是要想在現代化社會中,加強農業建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就要創新生產模式。部分農業經濟發展主體帶動能力不足,農業人員沒有認識到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性,這就導致綠色產品的生產量不高,在實際的過程中沒有發展主體。此外,目前在很多區域,農業現代化生產技術沒有得到有效應用,生產組織形式個體化,并且在結構形式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如果不對其進行完善,會對我國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2.2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市場機制不夠成熟
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國對綠色農業的經濟理論進行了完善,綠色農業經濟發展是促進我國經濟在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更是加強對農業資源合理應用的關鍵。
但是,在綠色農業經濟發展中,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其市場機制還不夠成熟,更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市場體系,這將會導致農業市場混亂不堪。同時,人們對綠色農產品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導致認證體系不完善,這會嚴重影響綠色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不能提高農產品的價格,最終導致市場價格混亂。
2.3 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市場水平不高
在整體上來看,綠色經濟在我國的市場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人們和企業都對其特別重視。但是,對其進行深程度分析,發現很多企業在現階段的發展和生產規模不能滿足需求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其規模過小并且不夠專業。所制定和研發的綠色農業產品在市場中所占據整個農業產品的比例還是不夠高,這將導致綠色農業經濟的市場結構不夠完善,進而嚴重影響市場經濟水平。
3 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對策分析
3.1 有效制定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市場
由于我國的地域所處位置等內容不同,所以很多地區在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促進綠色農業經濟在社會中的高速發展,要在建立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市場體系的同時,結合地區的發展特點以及氣候等內容,有效制定綠色農業經濟發展方案,各政府部門要提前對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研,這樣才能制定出合理促進綠色農業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時,還要從整體出發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綠色農業經濟在市場中的穩定發展提供基礎。
3.2 加快綠色農業經濟建設機制建設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不斷地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機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要想在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技術人員要依靠科技實現生產質量的提升,這樣才能有效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綠色農業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相關的管理人員除了要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整合,還要繼續深化產業結構,擴大農業規模,將農業生產由“低端”向“高端”進行轉變,采取措施積極探求合適的方法,制定完善經濟建設機制[2]。
在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加強對農業經濟的建設,主要運用現代科技和生產方式對傳統的農業內容進行完善,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還要確保糧食安全,主要圍繞農業產業鏈進行經濟機制的建設,這樣才能促進農業經濟在社會經濟中的穩定發展,從而進一步完善綠色農業經濟建設機制。
3.3 加強企業帶領工作
由于大部分的農民文化水平偏低,所以他們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對綠色經濟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因此,這個時候就要加強相關企業的帶領工作,結合“送進來,派出去”的模式對農戶進行技術等各方面的綜合培訓。
在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的時候,主要在以前的技術上增加一些對綠色技術的應用,讓他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能夠有效掌握綠色技術。同時,企業還可以采用多層次的教育模式讓農戶了解到綠色農業的重要性,給予其財政資金支持。企業還可以通過這些財政手段,積極引導農戶解決生產中的問題,進而實現綠色產業經營。
在加強企業帶領工作的過程中,還要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對生產模式等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各級政府在這個過程中,還要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和完善一些專項的信貸扶持政策,鼓勵相關的農業企業積極從事綠色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發展綠色經濟,從而進一步促進綠色農業經濟在社會中的穩定發展。
3.4 構建監督與管理考核體系
在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過程中,相關的技術人員還要不斷完善市場體系,為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在創新我國綠色農產品的市場流通方式的同時,還要結合市場發展的現狀,為農產品提供更多的流通渠道。還要建立市場流通機制,主要是提高產品流通效率,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農產品。
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是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基礎,相關的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等技術完成綠色農產品交易,對整個交易過程進行監督。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避免造成經濟損失,還要注意建立權威的綠色農產品的認證機制,主要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同時,對農產品價格進行合理設定。
投資決策會給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風險,為了正確處理好授權經營和加強監督的關系,就要明確監管職責,根據實際的情況構建和強化出資人監督體系,主要增強監督的協同性和有效性,避免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經濟損失。農業企業可以結合市場發展情況完善監管與投資機制,健全企業內部的內控制度以及內部管理制度,對管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進行綜合性分析和整合,還要固化工作程序,明確責任主體,采取措施完善且多元化的投資監管機制。
為了提高農產品質量,還要加強定期監督檢查,主要對生產過程和多元化投資程序等進行全面監督檢查,嚴格按照規定對投資流程等進行多元化的監督,避免在投資和經營過程中出現不當行為,為資金安全等內容提供一定的保障,從而進一步完善農業經濟監督機制。
3.5 完善信息溝通機制建設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農村農業生產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創新。要想在這樣的背景下,促進綠色經濟在社會中的穩定發展,要提高信息服務專業化水平。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有很多新科技的發展是靠信息技術來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技術人員要不斷深入基層學習和調研,加強與農民之間交流,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3]。
科研院校還要定期與農民和農業技術部門進行交流,了解農業技術的使用情況,然后采取信息技術對其進行不斷創新和完善,這樣才能構建更加具有適用性的農業生產技術。例如,可以搭建農村信息共享網絡平臺,實現農業信息的共享,對農村農業生產方式進行完善和創新,還可以借助網絡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綠色發展,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對農業基礎建設中的問題進行綜合性分析。
由于綠色農業生產中的內容比較復雜,所涉及的內容廣泛,要想促進綠色農業經濟在社會中的快速發展,要采取措施構建各級信息網絡體系,這樣才能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力度,及時了解在發展綠色經濟中的問題,完善信息交流機制。
4 總結
由此可見,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加快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僅是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在社會中持續發展的基礎,更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完善我國農業經濟體系的保證。促進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能夠順應社會發展需求,滿足當前消費者的需求。但是,在綠色農業經濟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國家政府要結合實際的發展情況及時制定有效策略且完善監督機制,建立農業技術信息交流體系,從而為促進綠色農業經濟在社會中的穩定發展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孫乃玲.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J].消費導刊,2019,(43):154.
[2]孫靈葉.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探究[J].中國市場,2020,(12):56+85.
[3]唐興尚.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598(0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