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淇
摘 要:近些年,我國綜藝節目發展迅速,一些文化類綜藝節目也開始涌現,例如《朗讀者》等節目,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和口碑,不僅能夠增加經濟效益,也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文化類綜藝節目也得到了創新發展。基于此,本文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意和傳播展開研究,首先闡述了其發展現狀,其次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路徑,以期能夠提高我國的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發展水平。
關鍵詞:文化類節目;電視綜藝;創意與傳播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336
很多文化類綜藝節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意表現,當前我國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數量增多,觀眾參與度也在提高,相較于過去而言其創意有了明顯提高,拓展了電視節目發展方向,同時也為節目創新發展提供了參考。但是,通過對節目情況和反饋的調查發現,這些節目在創意上具有同質化現象,若是不加以重視就會導致觀眾出現審美疲勞,對文化類節目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對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創意和傳播展開進一步研究。
1 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創意發展現狀
隨著《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播出,效果顯著,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這類節目將我國傳統文化充分展現出來,豐富的互動也提高了吸引力,有利于突破傳統傳播形式,提高傳播效果,增強內容管理,加強資源共享,打破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互動局限[1]。但是,文化類綜藝節目內容比較復雜,系統整理難度加大,這就促進了電臺之間的資源共享。此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也使得文化類綜藝節目傳播范圍更廣,例如《朗讀者》節目通過線上和線下互動,實現了全民活動,創造了現象級節目。
2 文化類綜藝節目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創意同質化嚴重。文化類綜藝節目當前已經受到了高度關注,其不僅使得電視節目類型得以豐富,同時也能夠將電視節目通病充分表現出來,跟風和模仿問題明顯。就當前的節目內容來說,大部分與詩詞、諺語、典故等傳統詩詞語言有關,模式也是答題+嘉賓點評,重復現象十分嚴重,極易引起審美疲勞。盡管《朗讀者》和《見字如面》備受觀眾青睞,但是內容和模式仍然具有較高的相似度,都是明星+學者點評,只是結構和重點有所差異??傮w上,文化類綜藝節目除了最初火熱,整體呈現后勁不足現象,持續吸引力不足,生存環境不夠樂觀。
2)線下互動性不足。文學圖像化能夠提高文學的靈活性,且能夠產生廣泛的影響。但是,這種形式下的觀眾只能夠獲得淺層精神需求,無法得到深層次精神思考,由此會導致觀眾只能夠被動接受節目思想,無法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個性化解讀能力。文學能將人們的思考能力激發出來,其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但是,新媒體時代,讀者受到一些媒體思想的影響,失去自我意識,不具有思考和批判2力[1]。盡管當前的文字類節目能夠給改變一些社會現象,但是所產生的影響比較小,且效果不佳。
3)缺乏深層次文化內涵。文化類綜藝節目與其文化內涵有著深入的關系,優秀的電視綜藝節目體現在普通觀眾文化蘊涵認知方面,尤其是在明星高出場費、抄襲國外綜藝的大環境下,這可能已經成為節目的主要生命力。在創作節目的過程中,其從觀眾角度展開思考,為提高節目吸引力,使節目貼近實際生活,文學選擇的也是淺顯化的文學,便于理解,且受制于媒體屬性,例如《朗讀者》,盡管其初衷是普及傳統文化,但是在內容上也無法深入去挖掘深層次的內涵。
4)傳播范圍受限。當前,傳統文學呈現小眾化、分散化趨勢,其能夠將創作者經歷和情操展現出來,文學創作與知識積淀離不開,對文學的欣賞需要具有一定文學底蘊。文學從誕生以來的受眾就是精英,若是強行將其普及化,就會導致群體不適,而文化類綜藝節目則是將文學從陽春白雪轉變為下里巴人,彼此矛盾突出,困難重重。
3 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新和傳播路徑
1)提高節目品質。娛樂時代,綜藝節目制作過于追求感官刺激,節目本身空洞、單調,內容缺乏仔細、謹慎,具有嚴重的跟風現象。這種現象導致各種無聊庸俗的節目大行其道。當下觀眾偏向趣味性和自主性節目,但是觀眾能夠準確信息是否有用,而這一特性被節目忽略了,使得綜藝節目收視率并不好。因此,綜藝節目需要符合受眾價值觀和主流文化。尤其是文化類綜藝節目,更要重視內容創造,在優秀文化基礎上更好的表達節目內容[3]。文學將文字和作者情感相結合,觸動心弦,體現人性之美,隨著觀眾品味的變化,節目也需要變化,但是核心仍然是原創和內容。
2)增加觀眾粘性。我國傳統節目宗旨是寓教于樂,相較于其他綜藝節目,文化類綜藝節目在傳播傳統文化上的優勢更為明顯,例如《見字如面》用輕松、寓教于樂的方式將書信文化傳播給觀眾,增強觀眾印象,潛移默化影響觀眾,進而將我國優秀文化戰線出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就制片方而言,節目不僅要追求收視率中的娛樂化,同時還需要注意受眾人群,通過節目創新和創造提高吸引力,體現節目的美感和觀眾的審美追求,增強觀眾粘性[4]。此外,節目制作不可一味迎合群眾喜好,喪失底線,而需要展開充分市場調查,進而制作節目,體現人文和歷史情懷。不同受眾喜歡的類型不同,文學素養越高對雞湯軟文喜愛度就越低,但是仍然有很多受眾喜愛雞湯軟文,這就形成了需求,以滿足精神需求。《見字如面》這類節目的定位上就是把握市場小部分受眾群體,隨著國人文化素養的提升,該節目也更符合市場風向,也更為受歡迎,能夠吸引更多觀眾。
3)提高國民素質。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發展不僅需要獲得政府支持,還需要獲得媒體配合,公眾也需要重視此類節目,提高國民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夠擴大文化類節目受眾范圍。而通過文學圖像方式使高冷文學逐漸面向大眾,不會讓觀眾排斥。當下此類節目逐漸實現大眾化,能夠突破單向傳播形式,改變群眾認知,拉近彼此距離,而趣味的模式、內容等都會增強人們的喜愛度,讓人民利用自己的文化素養來傳承優秀文化,提高文化素養。
4)創新傳播途徑。節目要重視受眾體驗,根據文學內核增強節目和觀眾間的聯系,觀眾在節目的基礎上自發討論、評價,引導輿論形成,進而提高受眾關注度,提高收視率,同時,節目還需要注重線上反饋,不但完善節目策劃和制作。此外,注重線下體驗傳播,利用社交媒體宣傳節目,為觀眾提供線下體驗,可以自由發表言論,形成口碑營銷,提高節目的持續關注度。
4 結束語
當前,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前景比較好,生命力也比較旺盛,盡管在創意和傳播上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措施,使節目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田悅芳,蔡萌萌.我國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熱潮現象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20,020(001):11-15.
[2]徐冠群.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特點與走紅原因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8,009(020):224-225.
[3]楊曉茹.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升級之路——基于《上新了·故宮》的創新分析[J].電影評介,2019(Z1).
[4]文衛華.讓傳統融入現代讓經典走進生活——近年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新實踐[J].電視研究,2018,000(0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