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

2020年7月5日,農歷庚子五月十五。好久不見一一浣花流香·黎光成師生書畫作品展在四川福寶美術館舉行。
好久不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將人們隔開了大半年,甚是想念,今日在作品展上重逢。
好久不見!浣花堂黎光成師生再次聯袂辦展,書法與美術攜手,國畫與油畫比肩。
好久不見! “黎叔”退隱江湖,房界佳話綿綿,書壇義舉翩翩,傳說依舊。
作為《現代藝術》注冊品牌欄目,本期“師門”特別呈現“好久不見一一浣花流香·黎光成師生書畫展”部分作品。通覽師生書畫作品及其賞析文章,無論他評還是自述,其心可鑒,其情可明。向運華作為福寶印社掌門人,用心做事,用情做人,不問收獲,只問耕耘,從藝產深入藝海,順勢,篤定,高歌。說到康俊、康杰兄弟倆,自然不能繞開其父親康錦元先生,耕讀傳家,文振家聲,良好的家學淵源,加上個人的癡心潛修,是康氏父子師古行遠的最好詮釋。人稱“童童”的甜美淑女,植根傳統,放眼當代,守得云開見日出,境由心生,畫由心作,真善美成為她生活的底色。上善若水的“淼淼”,筆下花鳥,心中波瀾,思情澎湃,有如一“江”春水,沖撞著現代與古典、東方與西方,統一著力與美。帥氣.安靜而又敦厚的高利民,深得其父“高老虎”真傳,可謂是心懷猛虎,細嗅薔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年逾花甲的周金貴先生與“黎叔”亦師亦友,寄情山水,寓趣花鳥,通透人生,非同齡人不足道也。
至于“黎門”浣花堂主光成先生,為人為事重情重義,為文為藝動情動義。“籍從仁壽,業就成都,擅書法、研丹青、工詩律,文情并茂寄翰墨,雅號浣花堂主;德奉杏壇,行敦政界,追前賢、攜同道、達后生,師友皆宜化春風,謙作紅碑山人?!敝敶艘怨P者五年前在先生六十歲生日慶典及其個人自傳《印痕》出版之際所作60字拙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