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0年6月9日隆重開幕的《川上行--2020年四川中國人物畫專委會邀請展(第二回)》這個很專業的畫展上,成都市雙流區的青年畫家童樂蓉榜上有名。這說明童樂蓉的工筆人物畫已經得到了業界專家們的廣泛認可和肯定。這也正是她孜孜以求,潛心耕耘的結果。
童樂蓉現供職成都市雙流區青少年宮專職美術書法教師崗位。她選擇的工筆人物畫這個中國傳統繪畫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傳統積淀豐厚、繪畫題材廣泛、創作難度很大的領域,怎樣進入這個龐大的專業體系,怎樣加強自己繪畫語言的表達能力,怎樣從我們常見的生活素材中發現和表達展現時代特色之美,這些都是童樂蓉多年苦苦追尋求索的課題。在藝術氛圍濃厚的川西壩子一一雙流,童樂蓉算是一位年輕的“老畫家”了。熟悉她的同行們都稱道“童童越畫越好了”。的確,近幾年,特別是近三年來,她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無論是對具體物象的審美把握,還是對創作意向的繪畫語言表達,都得到了系統的提升。
這次人展中國人物畫專委會邀請展的作品《青澀年華》,選材一群排隊的青年。我且把他們看作是一組重返校園的學生,這是這次抗疫取得階段勝利后的學生們極幸福的時刻,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作者選擇了背影的視覺,人物排列用豎線布局,S型取勢,對角溢出畫面的張力構圖,黑白灰精心布局,藍色調上臨近色弱對比的莫蘭迪色系設色,加上局部硬線置人,使整個畫面純凈、祥和又不缺動感,恰到好處的表現了年輕人單純活潑又自律守序的時代審美意象。
我們再看她的另一幅作品《回眸鎖金秋》,也是取材當代都市生活中的一種常見景象:一群靚女在手機隨拍,緊扣金秋色彩意象,畫面設色采用了大面積暖色(傳統繪畫的淺絳色系)做底色,加上一組對比色搭配,整個畫面單純統一,艷而不俗。畫面構圖用豎線求靜,斜線取動。拿手機拍照的人群多角度統一在一組斜線中,而回眸的那位主角則以高光突出在一組平穩的豎線中。刻畫人物服飾的豎線、弧線的重復使用,大大加強了畫面的豎勢,有力地表達了現代都市的繁華和人們幸福生活的溫馨與愜意。
從這兩件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童樂蓉的繪畫語言已經達到了很專業的水平。無論是人物造型的線質,還是構圖中點、線、面的位置經營,以及直與曲、靜與動、疏與密、聚與散、開與合各種對比關系,都處理得十分到位。
善于從當代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和提煉出真、善、美的意象表達,正是童樂蓉近年創作的一個突出特點。比如她的另一幅工筆重彩作品《靜益》,取材于我們司空見慣的城市交通軌道一一高架立交橋,再平常不過的景象。作者用一組藍橙對比色讓畫面明快清爽,用大面積藍色基調和重復的平行線,傳達了寧靜和平穩的審美意象,又用輕快的橙黃色與斜線構圖表示了現代化交通帶給人們快捷和便利的美好意象。熟悉的場景,不一樣的表現,正是畫家值得肯定的成功之處。
縱觀童樂蓉近年的進步,首先得力于她的謙遜好學。少年時就師從雙流大畫家(西蜀蘭王)鄧奐彰先生,人少年宮后,又師從冷蓉女士和唐易文先生學習繪畫。她還先后師從方一帆、黎光成、郭彥飛,鄧中朝,紀烈華等諸位先生那里學習書法。其次,得力于她的“轉益多師”和“取法乎上”。近幾年,她先后進修于李青稞工作室,結業于唐秀玲藝術工作室高級研修班和胡明哲巖彩研修班。用她自己的話說:“李老師通過《永樂宮》教學,讓我打下了扎實的線條基礎。在唐老師那里學到了畫面是需要用心經營的、構圖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而在胡老師那里又加深了畫面骨架和色彩修養。”
童樂蓉通過她的堅持和努力,已經初步具有了自己的繪畫語言。但藝無止境,我希望她能在今后的藝術創作中不斷探尋符合主體與符合規律相結合的藝術語言,避免程式化和簡單化,不斷深入優秀傳統,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法,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