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萬春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后,信息化建設已成為高校圖書館建設的首要任務,它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圖書館對圖書情報資源的管理,提升讀者在圖書館的體驗,便于圖書信息資源能夠以更為多樣性、豐富性的方式展現。可是因為高校圖書館在其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設備水平參差不齊、資源分布不平衡、圖書館工作人員技術水平比較低等問題,為了提高高校圖書館的個性化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信息化發展背景下高校圖書情報的個性化管理制度研究。本文從建設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中心、強化信息資源建設、開發信息推送的個性化服務、后臺管理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介紹。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圖書情報;個性化;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G258.6;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3-0-02
中國信息化發展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情報管理工作也隨之發生顯著變化,即越發使得高校圖書館圖書情報管理朝著制度化、體系化、科學化、高效化方向發展,這也為圖書館的未來發展與日常維護提供了更多便利,圖書館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管理理念進行更新換代,使其服務水平不斷推進創新。信息化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并不僅限于此,還體現在使其管理水平發生了更為深遠的變化。在圖書館的資源管理方面,網上資源的電子化管理與服務已經成為工作的日常部分,從而使電子資源的分類與組織手段也隨之發生新變化[1]。高校圖書館的有關工作人員有必要對圖書情報資源的管理工作加以重視,嚴格管理圖書情報資源。然而因為目前在這一方面尚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就導致高校圖書館在情報管理工作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所以有關負責人員就必須提高對高校圖書情報資源的管理水平,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對圖書館資源進行高規格管理,提供個性化服務,才可以實現我國高校在圖書情報管理上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中心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需要精準抓住發展時機,彰顯自身優勢,對用戶需求構建動態模型,各單位將經過深加工的圖書館個性化信息資源持續輸往信息服務中心,對信息資源進行專門化的搜索與挖掘,根據規定主題,將經過搜索的信息進行過濾、加工、整合等步驟從而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信息集,之后再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智能篩選后發送至用戶賬戶內或服務代理處。另一方面,圖書館還需要任命專業學士對圖書館的網絡個性化信息服務質量進行專門化評測,設計高規格的個性化信息服務方案,并在社會上外聘網絡中心的技術人員對圖書館的網上信息資源進行精細化管理,如對網絡核心檢索系統進行升級換代,實施匹配檢索方案,使圖書館的個性化網絡信息服務真正面向社會,實現一對一服務。
二、強化信息資源建設
信息資源作為圖書館展開個性化信息管理的技術支撐,信息資源的強化需要根據網絡用戶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其主要建設路徑包括以下幾種。
優化信息資源結構。以往圖書館資源管理主要是以紙質資源為主,后續的數字圖書館服務便是將紙質資源、電子資源以及網絡資源進行整合的服務新手段。所以數字化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需要同時兼顧到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實時性,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強化網絡資源的分析與組合,從而使各種資源可以統一服務于圖書館的管理要求和發展前景。
針對高校圖書館面向師生服務的一系列應用特征,需構建專業的學科導航體系,以滿足師生在教學、科研、上課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健全數字化館藏資源能夠為高校師生帶來諸多便利。比如高校師生經常使用的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讀秀等,這些數據庫提供的全網資料在師生的論文寫作與教學科研方面均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國內目前絕大部分高校的圖書館基本上都為師生提供了這些數據庫的賬號,免費提供全套論文的閱讀與下載。然而在某些方面,比如專利論文、核心期刊、會議論文集等數據庫的下載上,會對師生的下載與閱讀設置權限,限制師生使用。
強化資源內容建設,構建獨具特色的數據資源導航庫。高校圖書館的相關建設需按照學校優勢專業與教學科研的發展需求而定,及時將本校優勢資源轉變為數字化資源庫,以國內外優秀的數據庫為依托構建主題資源儲備庫,進一步完善館藏資源,從而在身份上從文獻的提供者轉變為專業知識庫的資源中轉站。同時,構建專門的數據導航網站,以便對網絡資源實施有效的資源分類,借助網絡搜索工具對特定主題進行集中搜索,將針對資源的分布狀況提供給用戶,構建快捷的網絡搜索鏈接強化信息資源整合。個性化信息管理在信息組織方式上和以往信息管理的區別就在于個性化信息管理在內容組織、線索導航以及界面美化等方面均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對內容方面有諸多要求,如界面清晰、內容理解、專業性強、開放性好、導航性快、權威性高、可以在內容上實現跨平臺無縫連接、分工細致、體驗感良好的界面。高校圖書館必須采用合適的組織方式對已有數據進行分析整合,使其符合師生的使用習慣。另一方面,按照資源數據的使用頻次進行精細分類,對于那些使用頻次較多的數據資源可以本地下載,以備多個用戶的多次使用。有關信息資源的整合具體包括資源的整合與服務的創新,資源的整合指的是將圖書館現有的館藏資源統一進行歸類、分析與整理后編輯為信息系統,這個信息系統能夠涵蓋多類數據格式,既可以是文本格式,也可以是音頻、視頻等格式。服務的創新則主要是用于對用戶信息的整理與反饋,為用戶構建專門的個人信息庫以便后續服務的展開,同時也可以依據用戶的信息反饋對個性化信息服務著手進行創新改革。
強化對資源共建與共享,此舉能夠最大程度地節約人力、物力,充分發揮出信息資源的功能。而有關資源的共建與共享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一是對校內資源的共享。現今國內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建立的圖書館在資源配置上相對孤立,且校內的有部分院系出自本專業對學界動態的需求,成立了一些規模較小的本院資料室,這就造成資源在交叉學科建設上出現反復。所以需要發揮小資料室在專業上的優勢,強化學校圖書館與院系小圖書室的合作建設,最大可能實現校內資源的共享。
二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單個學校的圖書館資源是不可能滿足廣大用戶對信息的不同需求的,對此就需要強化學校彼此之間在信息資源建設的共建與共享,如此就能夠充分發揮出本校專業資源的優勢,擴大數據資源儲備庫的容量,形成大規模的服務覆蓋網絡,既避免了交叉學科在資源上的反復與浪費,同時又為用戶提供了更為海量的信息資源。
三、開發信息推送的個性化服務
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推送服務主要是建立在Internet推送技術之上的一種圖書情報資源個性化信息管理方式,它借助信息資源的主動推送,為用戶定時輸送其所需資源。信息推送服務是建立在傳統服務基礎上出現的全新數字化圖書館服務手段。其最大的特征就是,用戶只需輸入一次相關請求,系統就會按照用戶之前的搜索記錄與閱讀習慣,按時主動地向用戶提供最新資源。當前的信息推送服務具體有兩種:第一種,利用智能軟件App,構建一個智能化信息推送服務的全新功能;第二種,借助電子郵箱,結合人工手段,為用戶提供全新的信息推送服務。用戶在系統內輸入對應的請求,如個人信息、興趣、關注主題、時事熱點等,由系統對請求信息的分析歸類,進行具備針對性的搜索功能,并按時主動將信息資源發送至用戶郵箱。有關信息推送的優勢就在于,它大大改變了以往“人尋信息”的方式,實現了“信息服務人”,將被動化為主動,最大程度地實現人工智能。在這方面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積極對圖書情報信息資源進行更新優化,為用戶提供最全面、最豐富的資源,滿足不同層次讀者對圖書情報資源的需求;建立以圖書館技術人員、讀者、服務人員為主的圖書情報資源監督系統,這是基于不同需求而設計的,比如讀者可以為圖書館提供最新圖書需求,并對圖書情報積極反饋。另外構建圖書館官方網站,利用網絡參與實現全社會的資源共享,從而展開一系列的信息服務與管理工作,如此一來讀者就可以在官方網站里對本館的網頁資料進行瀏覽,同時也可以跨學科搜索網上其他圖書館的信息資源。
第二,構建一種良好的、便捷的、體驗感絕佳的用戶交流界面。圖書情報信息的獲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讀者與服務平臺之間的互動交流。聯機模式化的資源檢索系統可以有效地在短時間內查找到圖書信息資源,擴大信息資源的傳播范圍,有利于用戶的使用。圖書情報個性化管理的關鍵,便是構建一個大眾聯機網絡資源檢索平臺。這個平臺具備了書目檢索、資源查詢、數據共享、目錄查找等一系列功能。圖書情報在查詢過程中,讀者利用賬戶登錄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管理平臺,借助網絡電子數據庫,或其他網絡客戶端,按照關鍵詞查詢,查找所需資源信息,實現個性化的管理。
四、后臺管理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
后臺管理作為圖書館圖書情報資源個性化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技術與人。在后臺管理中最常用的互聯網技術就是大數據發掘、數據整合、數據分析、數據歸類、個性化定制、數據推送等。在技術管理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技術的優化與設備的更新,如此可以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轉。作為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單需要及時掌握學科內先進的知識與技術,同時還需要熟知硬件設施的功能與操作。唯有如此,才可以完全將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技術投入到圖書館管理服務之中,保證圖書館的高效安全運行[2]。比如:利用Chat技術(如微博、微信等)展開一系列的咨詢業務;基本上絕大多數用戶都習慣使用手機,通過手機短信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讀者提供一種即時性的信息通知業務;通過RSS技術為讀者提供以中國個性化資源訂閱服務;利用e-mail郵箱對讀者進行定期跟蹤服務,主動按時的將所需信息上傳;利用博客和LED及時發布信息,進而實現信息資源動態更新等個性化服務。
五、結語
本文對信息化發展背景下高校圖書情報的個性化管理制度進行分析,依托信息化社會提供的各項技術支持,根據高校圖書館在圖書情報管理方面的缺陷以及落后,對其管理制度進行調整,實現信息化管理的個性化設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信息時代下高校圖書情報的個性化管理方法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李敏.對接信息化發展的高校圖書情報個性化管理探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8(1).
[2]余鵬,李艷,萬晨.融合多源異構教育大數據的高校科研服務系統設計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