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婧喻
摘? 要: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職能部門,其核心職責在于滿足社會大眾的基礎性文化訴求,帶動公共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特別是在現代科技應用不斷快速、便捷的環境下,究竟怎樣更好地服務不同層次的讀者,是公共圖書館日常工作中需深切關注和深思的重大課題。由此,本文將在闡述公共圖書館推廣應用現代科技的必要性、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中經常使用到的科技類型基礎上,探討基于現代科技融合來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合理策略。
關鍵詞:現代科技融合;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2;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3-0-02
當前時期,公共圖書館內推廣使用的現代科技日漸多元化、便捷化,一時間帶動服務效能的改進,不過卻也遺留著應用的前瞻性不足、實用性不凸顯、技術和業務融合度不高等缺陷。至于究竟如何妥善地融合現代科技,快速帶動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提升,有關方法會在后續深入性延展。
一、公共圖書館推廣應用現代科技的必要性
信息時代,圖書館數字化轉型成為必然,對讀者服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務效能決定讀者滿意度,而讀者滿意度關系到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價值的發揮,關系到圖書館的持續穩定發展。而現代科技包羅萬象,方便快速收集和分析各類信息,值得用來優化圖書館服務內容和形式,可以確保換來更高的服務能效。
(一)有助于職能方向的拓展
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不斷更新完善,推廣應用之后,可以令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實時性優化。目前各地公共圖書館最為關注的話題就是今后自身的發展方向、組織形式、服務社會的策略等。客觀來講,如今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傳統服務還停滯在深化和拓展階段,而在數字化和網絡懷技術的引導作用下,有關技術和傳統服務的融合發展思路,才開始被各個圖書館落實起來。此外,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信息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愈來愈多,而公共圖書館又具有信息篩選、供給、傳遞上的優勢條件,所以今后職能拓展的主要方向便是利用知識信息靈活性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二)有利于服務方法的豐富
在信息技術支撐作用下,一系列創新型技術和方法批量化地融入到公共圖書館之中,館內的服務方式得到有機擴充,包括國外引入的服務手段,還有和圖書情報部門借鑒學習的服務技巧,而這些基本上都是由現代科技催生的。縱觀服務行業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服務理念,都經過科技進步后而被賦予全新內容,我國公共圖書館要確保對這些成就予以及時汲取優化,進一步為日后服務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法論工具。
(三)有益于服務體系的內部整合
在文獻信息管理學理論衍生后,圖書館和其他學科間融合發展的速率驟然加快,一些圖書館更在此間開拓出全新的業態和模式。比如在經過傳統咨詢學和圖書館學融合發展過后,開發出全新的圖書館智庫;而經過新聞學、信息技術和圖書館學融合后,館內的多媒體應用日漸多元化。這些不僅僅幫助公共圖書館靈活適應讀者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閱讀體驗訴求,更令館內服務體系發生系統性變化,包括館內服務業務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在全新框架內得到有序革新還有整合,做到以讀者為中心來分別提供針對性服務引導。
二、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中經常使用的科技類型
(一)大數據
經過數字化技術應用范疇急速拓寬,一些傳統的紙媒、多媒體資源、數字文檔等,都可以透過數字圖書館進行批量化搜集和有序儲藏,一時間豐富了各館的館藏資源。此外,隨著公共圖書館用戶需求愈加多元化和個性化,促使龐大的數字化資源和用戶需求進行了準確性對接,這可以說是現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道路上最為關鍵的目標。由此,大數據技術順利衍生,其屬于全新的技術形態,能夠對館內所有數據進行精準性、全面性、高效性地整合,還有解析和處理,再透過讀者行為反饋認證等創建個性化的行為數據模型,確保將后續的處理結果更加直觀、清晰地呈現給廣大用戶,做到對他們閱讀體驗需求的準確供給。
(二)云計算
該類科技基于互聯網而衍生,具備超群的數據演算還有儲存功能,可以確保在快速加工和整理各種類型的數據之后,進行深度開發使用,適當節約公共圖書館整體的數字化維護管理經費。大部分狀況下,該類技術憑借云平臺這類媒介來為用戶提供統一服務。長此以往,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就會獲得空前提升,促進服務領域的全面拓展。現階段,云計算技術在館內應用的方向表現為,提供館內基礎設施維護、助力搭建資源存儲豐富的聚合平臺、促進數字化辦公模式的推廣、加強館內信息防火墻的創建。
(三)物聯網
雖然說現階段數字化資源大力推廣,一度成為公共圖書館貯藏和傳遞信息的主流形態,不過因為受知識產權、用戶習慣還有信息化素養等各類因素交互式約束,導致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紙質資源都將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有關紙質資源的管理和應用模式也有待持續改進調整,具體就是確保便于館員、用戶和圖書之間信息的交換。而推廣使用物聯網技術,則可以充分利用射頻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儀等媒介,進行館內不同類型資源間的信息搜集、補充、互換,進一步改進服務的整體效能。
三、基于現代科技融合來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合理策略
(一)加強對現代科技推廣使用的關注度和認識度
想要改進工作效能,還必須擁有審時度勢的意識和充分的認知能力,而在公共圖書館現代科技應用領域之中,這類道理同樣適用。現階段,現代科技更新發展態勢迅猛,各類技術應用范疇空前壯大,如若說公共圖書館管理者欠缺對今后科技發展和應用的前瞻性認識,就會延誤當下改革創新的工作進度,無法在服務上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特征觀察分析,其對于現代科技應用不單單限定在技術層面上的簡易模仿,還應該憑借更強的創新意識去判定技術本身的功能特征,同時確保充分關注和迎合用戶的實際需要,唯有如此,才可以保障技術方法和服務內容關系的協同性、一致性。需要額外引起注意的是,我國不同層次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水平、服務方向各異,基于此,就需要各個圖書館管理者預先明確自身發展的定位,隨后有針對性地篩選匹配最新的科學技術,力求規避盲目追大求新的行為。畢竟只有全面促成現代科技和圖書館服務流程充足的深度契合,才可以切實促進服務效能的改進。
(二)樹立起和現代科技應用相互迎合的監管體制
現階段,我國不同層級公共圖書館都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且隸屬于本地的行政區域文化機構,不過,要壯大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還需要更多機構的支持幫助。更矛盾的是,這些機構通常都隸屬于其他行政系統,一旦公共圖書館和它們間的交流不順暢,就很容易延誤新型服務項目的開發和推廣進度。特別是憑借現代科技來開發的公共圖書館全新服務項目,需要大量的建設經費、技術型人力資源、文獻樣本等支撐,而只有及時樹立起健全可靠的協調監管體制,加強各個行政機構之間的互動交流,才可以令相關因素及時有效地融入到公共圖書館現代科技建設項目之中。此外,公共圖書館在開發現代科技項目時,還必須要做到全方位覆蓋各類用戶群體,同時持續化地開展工作。所以說,還需要在確保充分發揮現代科技項目運行的導向作用基礎上,全面使用科學人性化的管理技巧去提升項目服務效率和質量,包括項目的建設保障體制、營銷服務機制、應急管理機制、績效考核管理制度等。
(三)創建總分館形式下的現代科技應用合作框架
現階段,因為受建設經費欠缺、技術設備陳舊、專業人才供給不足等現實因素的交互式影響,使得我國較多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現代科技和自身業務的融合嚴重受阻,和市區內的中心圖書館的實力差距愈來愈大,明顯不利于其今后服務內容的拓展和服務效能的改進。所以說,各地的公共圖書館當積極開發總分館的運營形式,即將區域中心的圖書館作為關鍵的技術依托,創建有助于帶動中小型基層公共圖書館現代科技推廣使用的互動合作框架,還有融合省市縣、街道等層次圖書館的技術服務協同體系,之后再倡導由省級公共圖書館發揮主導和引領作用,組織形成統一化的技術服務支撐平臺,以供其他公共圖書館同權限使用。
(四)做好對現代科技應用服務效能的校驗評估工作
融合發展現代科技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核心目標在于充分滿足各類讀者的閱讀體驗需要,促進館內整體服務效能的提升。所以說,唯獨創建可以全面性映射出現代科技應用服務效能的評估校驗體系,才可以針對公共圖書館各階段科技創新工作加以客觀判斷,為日后其技術應用完善和服務流程調整等指明方向。至于這部分校驗評估體系的形成,則要注意兩類規范性原則。一方面就是確保足夠實用,現階段,基層公共圖書館始終機械式地對上級圖書館模式進行模仿,導致自身的績效評估系統和既有的技術服務內容相互沖突,沒有兼顧到本地實際。對應的處理辦法就是遵循實用性原則并考慮自身的技術服務實況,循序漸進地構建有針對性的評估指標體系,避免最終產生的評價結果毫無指導價值。另一方面就是特色化原則,基層公共圖書館始終要服務于基層的社會大眾,其不單單要扮演好一線的圖書情報部門角色,同時更應該想方設法迎合大家的文化體驗和汲取訴求。所以說,其要實時性地進行評價指標優化改進,令自身的服務內容和應用的科學技術充分結合,滿足不同用戶的體驗需要。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更新發展,文化服務事業也獲得了更多的繁榮拓展機遇。在此期間,各級的公共圖書館當踴躍加入,力求結合自身的服務條件,有序有效、科學妥善地引進實際需要的技術項目,之后再憑借更高的服務質量、更加完善的服務內容,去迎合廣大讀者的多元化閱讀、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崔美瑛,李娜.淺談延邊州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與能力提升[J].延邊黨校學報,2017(2).
[2]姚丹茵.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現狀及完善對策探析[J].信息記錄材料,2017(4).
[3]王小瑋.知識經濟時代如何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途徑探析——以家庭閱讀推廣為例[J].知識經濟,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