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超(懷化職業技術學院)
武陵山地區位于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四省市交界地帶,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資源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在十三五之后,隨著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進一步推動了該地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如何更好地開發當地文旅資源,促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有效融合,推動鄉村旅游發展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在樹立文旅融合發展典型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武陵山地區文旅融合發展路徑,以推動武陵山地區文旅融合進程,促進當地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武陵山區地處重慶、湖南、湖北、貴州四省市交界地帶,其跨省交接范圍之廣、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分布之多居于全國首位。當前,全國精準扶貧工作已進入攻堅階段,武陵山區更是成為國家扶貧攻堅的重點區域,而在其中,武陵山區的旅游產業已成為國家重點扶持對象。
武陵山區自然風景秀麗,民俗獨特,旅游資源組合好,具有得天獨厚優勢,是該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但是,由于武陵山區域跨度大,行政區劃不同,區域各地區在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產業管理等方面各自為政,導致該區域出現旅游資源重復開發等一些問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如何挖掘當地文化底蘊,推動文旅產業融合,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進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環城市鄉村旅游,可以依托城市在交通、市場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現代農業、民俗游等形式的文化旅游活動,著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集娛樂、休閑、運動等功能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旅游產業,并逐漸形成有規律、有特色、有潛力的環城市鄉村文化旅游綜合體。
依托具有較高產業化程度的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大力開發其休閑、體驗、觀光等多種功能,促進現代農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以農產品加工、農業文化體驗等相關文旅活動增加旅游吸引力,打造現代化農業產業園。
景點景區附近的鄉村,可以景區游客優勢為依托,根據游客旅游需求,開發具有針對性以及當地特色的鄉村旅游體驗產品,與景區旅游互為補充,大力發展民俗度假、特色餐飲、文創商品、果蔬采摘等形式的旅游產品,實現鄉村與景區的互惠共贏。
依托古鎮文化、文物遺址等文化旅游產品,通過對其文化底蘊、豐富的民俗合理開發與保護,將這些歷史文化遺跡展示給游客,在傳承其文化魅力的基礎上,通過現代化商業運作,如紀念品開發、民俗體驗、工藝傳承等活動,充分發揮其旅游經濟效率,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
鄉村振興背景下,武陵山區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產業與生態環境的支撐,該區域應充分發揮當地產業優勢,因地制宜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突出當地優勢,著力打造一村一品、可持續發展的文旅融合鄉村旅游產業體系,以全新的旅游產業運作模式,為武陵山地區鄉村旅游產業賦予新的活力。
武陵山區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需要多部門、全行業的統籌規劃和共同努力。鄉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則需要進一步整合鄉村資源、拓展鄉村空間、挖掘鄉村文化,突破鄉村旅游發展思維局限性,變被動為主動,找準鄉村旅游發展方向,以促進武陵山區經濟發展。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武陵山區鄉村旅游發展中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融資難。鑒于武陵山區獨特的地形地貌,當地文旅資源的充分開發,需要相關部門完善金融扶持政策,為開發鄉村旅游提供資金支持,通過財政撥款、金融貸款等途徑,充分保障當地旅游產業的有序發展。
筆者以為,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應以“以文促旅、以旅展文”理念為指導,推動武陵山區從文旅融合的角度出發,重新制定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創新和利用武陵山區自然景觀、民俗文化等文旅資源,以武陵山區深厚的文化底蘊為當地鄉村旅游提供文化滋養,促進旅游產品品味的不斷提升,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動力。
總之,武陵山區文旅融合發展,無論對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還是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