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柴玲
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蔓延至全國,牽動著14億國人的心,醫護人員“不計報酬、不顧生死”奮戰在一線的聲音,鼓舞了公眾抗擊疫情必勝的信心。在這場戰役中,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護理團隊作為上海市定點醫院抗疫戰的主力軍,沖鋒在前,義無反顧,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理念,用“白衣天使”的責任與擔當投身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充分體現了恪盡職守、訓練有素、專業修養、人文奉獻的團隊精神。我院抗疫護理天團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這次大考中,以高效、專業、團結、仁愛的工作作風,正在嚴謹地譽寫著自己的答卷。
1應急訓練常態化,眾志成城高效率
自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開始,護理團隊第一時間切入備戰模式,迅速擴大發熱門診,完善功能區域。護理部迅速反應,啟動全院護理應急調配機制,完善應急梯隊成員,所有成員緊急待命。60名應急護理梯隊成員整裝待發,作為抗疫戰中的先鋒隊,他們主動請纓,沖鋒在前,成為抗疫戰斗中的主力軍。2020年1月20日晚22點57分,隨著第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收治進我院,與病魔斗爭的應急“戰疫”正式打響。4名應急梯隊天團成員率先推開A3病房大門收治患者。“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護理應急梯隊聚集了全院的護理精英骨干,應急訓練常態化,危急重癥知識熟練于胸,穿脫防護服等應急演練時有組織,集結起來非常迅速。在調配過程中,個人、科室與護理部溝通零障礙,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戰之必勝。這種高效有備的工作作風在關鍵時候充分發揮作用。
護理天團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疫情暴發之初,面對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和高致病性,大批的護理同仁逆行而上,沖到了抗疫第一線。“我還單身,沒有后顧之憂”、“我是黨員我先上”、“我申請長期駐守應急病房,直到應急病房關閉”,第一時間,我院護理部收到各種形式的請戰書。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激情澎湃,只有作為護理人樸實卻彌足珍貴的救死扶傷的高尚情操。他們中有曾抗擊過SARS、戰斗過甲流、奮戰過H7N9禽流感的“三朝元老”,有剛休完產假返崗的母親、也有推遲婚期的準新娘。他們是千千萬萬個護理人員的縮影,堅守在與病毒決戰的第一線,踐行著生命重于泰山的使命。廣大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斗爭。很多白衣戰士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疫情當前,作為“老兵”的他們,沖鋒陷陣責無旁貸。他們帶著一群尚未“打過硬仗”的護士進入病區迎接挑戰,他們的任務不僅是管理好患者,更是要照顧好整個護理團隊,一個都不能掉隊,一個都不會少,這是他們做出的堅定承諾。
在公衛護理天團中也有這樣一群年輕的男護士,他們首當其沖自報奮勇沖鋒在疫情前線。在家中,他們是頂梁柱;在防疫前線,他們是中流砥柱,是抗疫的骨干力量。臟活累活搶著干,用行動踐行南丁格爾誓言,充分彰顯公衛人的初心與使命,成為鐵血柔情的“男丁格爾”,成為戰疫隊伍中的“男子天團”!同時在公衛護理天團的隊伍里,90后護士撐起了應急病房里的半片天,從被保護的孩子到抗疫的“戰士”,“不想長大”的90后面對新冠病毒毫不退縮,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讓我來,我年輕”,這群一夜之間長大的年輕人在病房里主動搶活干,干重活。面對新冠肺炎的集中暴發趨勢,發病數量增多,病情急速變化,需呼吸機、血液凈化治療及體外膜肺氧合支持的危重患者相繼增多,ECMO及CRRT護士團隊每天都承擔著艱巨的救治任務,他們通過自己過硬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完美配合醫生上機,做好觀察及護理工作,時刻不敢懈怠。他們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死神中搶救生命!在應急病房里,護理天團凝心聚力,眾志成城高效率的完成各項救治工作,應急病房的護士除了要完成患者的基本治療和護理外,還需承擔物品消毒、標本運送和防護監督等工作。因此也增設收治護士、消毒護士、感控護士和脫卸區護士等職責。醫務人員通力合作,全力護航生命。
2身先士卒做表率,統籌有度持規范
疫情就是戰爭,面臨復雜嚴峻的抗疫形勢。護理部管理者也堅持奮戰在一線,負責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他們為抗疫管理獻計獻策,又第一時間把醫院的決策傳達到每個科室,通過走現場,定流程,迅速制定了應急病區的病房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手冊和護理常規等,將護理質量安全與疫情防控相結合,針對普通病房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制定疫情期間病房管理制度、隔離病房設置要求、家屬陪護制度等。他們還參與錄制各項消毒隔離培訓視頻,讓制度規范、流程清晰,每個護理人都井井有條地穩步在各項工作中。站在應急一線背后,護理管理者立足本職,默默付出,他們是疫情戰線的永動機,是安全的守護者。他們對所有參與新冠肺炎救治的人員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他們運送管理防疫物資,有序調度應急護理梯隊人員,對整個護理過程的質量進行監督和評估。他們事無巨細,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雖不耀眼,但不可或缺。
疫情暴發后,一個個臨時黨支部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支部就是堡壘,黨員就是旗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斗爭中,一個個戰斗堡壘巍然屹立,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在戰疫的最前沿踐行初心使命。應急病房啟用后,公衛中心立即成立了應急病房臨時黨支部,并涌現了一大批先進個人和優秀集體,鮮紅的黨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高高飄揚。護理團隊的黨員第一時間也是紛紛主動請戰,本院累計進應急病房黨員護士共45人,感染與免疫科的護士長王琳自開始收治境外輸入患者起進入A1病區,一留就是38天,是本院單次駐守病房時間最長的護士;消化科護士長李鐾共6次進入應急病房,是公衛護士中進入病房次數最多的護士。共有12名護理黨員火線入黨,他們在抗疫一線,成為了光榮的共產黨員。
3防護不忘守護人,情系病患暖人間
防護服下護理天團精心守護病患,應急病房區里不能隔離愛。為了減輕新冠肺炎患者因為對疾病的恐懼,以及在隔離病房期間無法與家人見面等原因而產生的焦慮、緊張、抑郁、擔憂等心理問題,護理部有計劃地開展一列的人文關懷活動,開展人性化護理方法,護理天團真正成為了患者心目中的“提燈女神”。對部分外籍患者出現語言交流問題,除了翻譯器,護士們給患者找來了記號筆,讓他們把想表達的話畫在自己防護服上。外國語言通過翻譯器缺少溫度,而圖畫是世界通用的語言。通過繪畫交流,一些寡言少語的患者變得開朗起來,病房內的氣氛也變得更加活躍。面對一些危重患者,護士不僅每天和患者溝通聊天,有些護士還會當面給患者跳一段當下流行的手語舞,鼓勵患者早日康復。“曾經我護理了一位重癥患者兩周,恢復情況良好,一直想看我樣貌,可是他的手指靈活度還未恢復,我就和他玩拉鉤小游戲,在鍛煉手指功能的同時,還約定等他康復出院后,看我脫下防護服后的樣子。”95后護士嚴琎在關懷患者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辦法。為了祝福患者早日康復,護士們利用晚上業余時間,為患者折千紙鶴,并在巡視病房時,送到患者手中,還為患者過生日,用關愛溫暖隔離病區的每個角落。
不僅僅是患者,醫護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也是關注的重點。護理天團“保障兵”精心為前線醫務人員提供日常生活保障。為醫務人員提供安靜的休息環境,保持房間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室內物品保持整潔,每天病房管理護士負責給一線醫務工作者床頭放置干凈的手術衣,方便醫務人員下班更換。同時,休息區域也按照一線醫務人員的鍛煉需求配置各種體育器具,如跳繩、呼啦圈、羽毛球、瑜伽墊等。號召一線醫務人員在工作之余通過運動來緩解疲勞和改善心境。考慮到來自于各醫院的醫護人員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文化,通過心愿墻貼收集一線醫務人員的需求,為制定更貼合一線醫務人員的食譜提供了參考。此外,考慮到部分醫務人員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心理狀態,同時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護理部聯合心理專家為護理人員開展心理疏導,開展疫區護士心理防護體系,進入隔離病區前開展護理技能培訓、自我防護培訓、心理健康防護培訓,并分發和培訓使用“心理桑拿浴”一一蝴蝶拍減壓自我調整手段;進入工作區或者隔離區的護士每天定時和家人視頻通話一次;同時建立線上咨詢放松心理熱線和線上聊天室,對于負性情緒及時干預和化解。
時至今日,我院應急病區護理天團在這場“外防輸入,內防感染”的抗疫戰中,在全院職工的齊心協力下,未發生一例病患及醫務人員的感染,我們的隊伍經得起考驗。截止目前,我院有235名護理天團成員進入應急病房,累計604人次。護理天團在歷練中成長,在團結中奮進,在戰斗中凝聚,在艱難中傳遞愛和信心。護理天團人將繼續立足崗位,主動擔當,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新時代醫療精神,繼續為抗擊新冠疫情貢獻力量書寫答卷,上交給醫院和患者一份滿意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