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莎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聲樂是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音樂藝術,這種歌唱模式直接關系到演唱的外在表現風格。聲樂的唱法較為多樣,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等,由于唱法模式不同,其風格也有所差異性。其主要是通過人聲對社會生活進行映射,同時塑造出立體的人物形象。聲樂演唱集中體現了表演者的音樂水平、藝術體驗及生活積累等,因此,為了更好地展示聲樂中的藝術美,豐富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需要掌握好情感與聲音之間的聯系,才能直接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1]在聲樂中,想象是發聲記憶的根本,也是將感性認識過渡至理性認識的基礎條件,利用審美想象才能創造出更加豐滿的聲樂形象。
陶冶人們的情操是音樂創作的重要目標,對于創作者而言,音樂不僅是精神的寄托,也是自我價值的彰顯。但在個體基礎上,音樂還需得到聽眾的認可與欣賞,使其“感同身受”,將生活閱歷轉化為一種具有鑒賞性的藝術行為。聲樂本身具有特殊的表現形式,聲樂表演者通過掌握樂曲旋律的規律,準確表現出不同歌詞中情感表現的輕重緩急,并選用適宜的唱腔唱法,有效融合演出氣氛,較易讓聽眾代入其中,真實體會到聲樂中不同情緒的迭出和遞進。當表演結束后,會讓聽眾對歌曲及表演者有全新的認識,并且可以針對曲目類型將累積的情緒進行充分宣泄。為此,聲樂有助于提升聽眾的感官享受,同時還可視為情感的疏導工具。
聲樂節目將表演者的神態眼神、肢體動作及表演技巧融合為一體,在表演者擇優選取聲樂模式演唱時,可將原本的樂曲結構呈現出一種動態感,將其創造為具有生命特色的表演形式,這不僅能夠為歌曲增添鮮明的藝術色彩,還可以讓更多的聽眾在動人的歌曲中尋找到情感寄托。此外,聲樂表演能將樂律進行層層遞進,并可流暢表現不同曲風,聲樂包含了唱、哼、喊、念、吹等技藝方法,表現情緒的手法類型多樣。其中,“念”能夠表現情感的沉悶特點,“吹”則可表達氛圍的輕松性,“哼”與“吹”類似,均有閑散的情感表達特點,[2]“喊”則能夠充分將情感進行宣泄。表演者利用多元的表現方式,可對聲樂作品中不同的情緒關系進行適度傳遞。
在聲樂演唱中,聲色表現及情感表達均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且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表演者通過呈現不同聲色,可展示出不同的藝術效果,故為了確保聲樂表演順利完成,表演者需要合理把控聲色條件,為聽眾描繪出有起有伏、抑揚頓挫的音樂畫面。譬如,國外歌曲《阿瑪麗莉》表達出濃烈的情感,體現了深厚的家國情懷,表演者在完成二次創作時,需深入理解和解構歌曲的內涵,分析其中的表現形式,不斷進行字眼雕琢,采用恰如其分的聲色完成傳達。只有深刻掌握歌曲所蘊涵的真實情感,才可以出色地處理聲色狀態,將最好的聲樂形態呈現給聽眾。
聲樂中的演唱速度可以保障音律節奏維持平衡狀態,同時,演唱的節奏也對音樂形象的表達產生直接影響,是聲樂表演者需要重點掌握的環節之一。通常而言,頻率較快的唱法主要是為了突出危險及激烈的情緒,舒緩的節奏則是為了調動觀眾的興趣,使其逐步投入到表演者所創設的情境當中。[3]為此,聲樂演唱者在進行曲目內容的表現過程中,必須凸顯出歌曲中的感情,并注重調節演唱速度,通過不同的演唱頻率呈現出不一樣的音樂表達,以展示出正確的主題內涵。譬如,經典聲樂曲目《長城謠》,若演唱采取輕緩語速,則歌曲會表現出柔和與舒適;反之,則會展示出熱情奔放的情感。
“二度創作”能夠讓表演者深化處理原作曲家的作品,以更加新穎的形式傳達出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在進行二度創作前,應當根據音樂作品中所刻畫的現實世界進行仔細選擇。表演者在選擇審美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創作內容的要求以及聲樂表演的審美需要,并且在尊重聽眾的審美訴求基礎上,逐步創造出聲樂藝術的審美表象。此外,可將各種聲樂作品中的審美表象加以集合,創造出具有特色的新審美表象序列,利用聲樂形式在經驗審美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進行展示。
聲樂表演者的審美體驗是其二次創作活動的心理因素投入表現,而聽眾在欣賞表演期間,又再次創造新的審美意象,讓音樂美感層層迸發。人們的審美情感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積淀,同時,這也是反映人們對美的態度與體驗。譬如,在表演《黃河怨》曲目的過程中,聽眾會陷入到低沉、輕緩而悠揚的旋律中,繼而激發出凄婉哀怨的情感,隨著音樂高潮不斷鋪墊涌出,慷慨激昂的旋律讓聽眾的內心也隨之進行悲憤的控訴,宛如重回到那段不屈的抗爭場面中,和聲樂表演中的意境引起共鳴,聽眾內心也會充滿憤怒、欽佩等多種情感。這即是一種審美情感的體驗及態度。[4]
聲樂表演者的情感體驗是確保聲音質量的重點,在進行聲樂演唱時,表演者的藝術想象會影響其情感,并且藝術想象在聲樂表演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正確分析創作內容。和純音樂相比,聲樂演唱與之有顯著區別,其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因素,且利用語言和詞、曲進行配合與融入,在語感的協助下,讓聲樂表演的情感更加充沛,同時可以更加細膩地呈現出音樂的藝術性,使聽眾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5]另一方面,語言是人們表述思想情感的主要手段,在聲樂演唱中,可以利用語言創設出合適的音樂情境,并借助適宜的演唱技巧與夸張形式,淋漓盡致地展示出歌曲情感。[6,7]同時,需精準深刻地理解聲樂作品中所內含的意境、趣味以及人物傳遞的思想感情,其中,歌曲意境并不是單純對字面聲調進行翻唱,而是通過逐字推敲將歌曲中蘊涵的情感體現出來。
歌曲旋律是影響音線長短的關鍵因素,而生動的語言節奏以及豐富的生活節奏是旋律節奏的自然基礎,通過將調式、旋律線及節拍等進行融合,同時借助不同的音樂結構加以呈現,從而形成優美的聲樂曲調。一般而言,歌曲旋律主要是通過音調的高低及長短進行判別,是傳遞聲樂的重要媒介與途徑,也是塑造樂曲風格的方式之一。因此,在進行聲樂表演的過程中,需要發揮豐富想象,以適當的方式對歌曲旋律加以調整,提升其表現張力。譬如,在歌曲《讓我痛哭吧》中,表演者可結合音樂不同的旋律表達,不斷提升空間想象,營造交替出現的畫面感。同時,需注意歌曲的旋律線條,通常包括平行、上行、下行幾類,每一類都訴說著不同情緒。其中,上行旋律重在表現磅礴宏大的氣勢,有助于情感宣發和升華,而另外兩類旋律則比較偏重技巧的轉換。歌曲情緒的表現也會直接被旋律的發展趨勢所影響,基于此,表演者在進行聲樂表演時,需拿捏好歌曲中的具體情感,并加以大膽想象,正確判斷和分析歌曲的旋律后,再恰當地處理聲音技巧,以更加精準地表現出聲樂的特有風格及語調。同時,將聲音與音樂節奏進行巧妙融合,在旋律的變換過程中傳遞歌曲所蘊涵的深厚情感,為聽眾提供美的享受。
綜上所述,以聲傳情、以情帶聲,情感表達與審美想象是聲樂演唱的核心內容,直接影響著歌曲表現的優劣。想象能夠為聲樂賦予不同的內涵,將表演者和樂曲本身進行有機聯結。若聲樂表演欠缺情感表現與審美想象,則聲樂藝術將缺失美感。此外,聲樂表演屬于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將情感作為根基,將想象作為介質,利用有聲語言將藝術呈現給聽眾,不僅能夠充分展示出藝術的張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表演者的音樂素養及舞臺表現力。因此,情感表現和審美想象在聲樂演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聲樂演唱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既能夠為表演者提供再次創作的靈感,并且讓歌曲表演更加聲情并茂,傳達出音樂本身的內涵和情感體現。表演者在聲樂演唱時應當將個人的生活閱歷與歌曲本身相融合,傾注情感至創作作品中,并借助審美想象及情感表現的支撐,為聽眾呈現一場場出色的聲樂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