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在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教學屬于基礎性教學形式,教師可通過視唱練耳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視唱指的是學生需要對音樂作品的創作內涵有所了解,并能夠準確的把握該作品的節奏與音調。在關鍵內容有所了解后,學生便可以對該作品吟唱;而練耳則是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以訓練的形式鍛煉學生辨別作品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擁有品鑒音樂作品的能力,促使學生的音樂專業水平提升,并準確的把握作品的節奏。“視”就是學生學習時需要擁有的能力,也是學生在鋼琴學習道路上拓寬知識能力的關鍵路徑。“聽”屬于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的途徑,“唱”是學生們學習鋼琴演奏的目的。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們要帶領學生進行多種訓練,以加強學生的手指靈活度,可對音樂作品進行吟唱,掌握鋼琴演奏的節奏,將情感表達在鋼琴演奏的意境中,由此可見,鋼琴教學中的視唱練耳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并保障教學質量。
在鋼琴教學訓練以及演奏中,彈奏者的基本功是保證表演成功的關鍵。二鋼琴基本功主要包括彈奏者對作品的理解程度、手指的靈活度以及識譜讀譜能力。在進行鋼琴教學時,教師需要訓練學生精準把握演奏技巧,從而使演奏作品的效果得以提升。因此,采用視唱可以讓學生們在短時間內完成識譜,并讓學生們找尋到適合自己的識譜方式,從而提高對鋼琴彈奏的理解,保證演奏質量。而且在進行鋼琴教學時,學生們以視唱的形式對作品的演奏力度以及各旋律中的音符變化,從而養成演奏前視唱的習慣,提高彈奏時的準確率。
由于鋼琴演奏的效果受到旋律以及音樂表達的影響,所以學生在學習鋼琴彈奏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聽”的能力。“聽”在彈奏音樂作品時起到重要的作用。學生掌握練耳的能力后可以擁有音樂的聽覺習慣,在彈奏時能夠及時聽出旋律過音符上的問題,進而通過反復練習或請教老師來改進自己的彈奏水平。另外,學生們還可以去欣賞鋼琴演奏會,通過聆聽鋼琴家們的演奏感受作品的意境,發現名家彈奏時的音色及音準方面的優勢。學生通過聽力訓練可以養成掌握作品中心的意識,從而鋼琴彈奏水平獲得提升。
視唱在鋼琴音樂教育中,主要指通過刺激視覺完成音樂學習,如識譜、記譜的學習或練習都屬于視唱。視唱練耳中視唱屬于練耳的前提,也是鋼琴學習的基礎。學生們只有進行準確的視唱后,才能夠有效的掌握鋼琴彈奏的技巧。在鋼琴教學中視唱屬于入門教學課程,也是最為基礎的內容。通過視唱可以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并讓學生們準確把握音準提高對節奏的感知力。另外,視唱聯系可以讓學生掌握到更多的音樂專業名詞,累計到豐富的鋼琴彈奏經驗,同時促使學生們在短時間內了解到自己彈奏中存在的問題,提高音準以及節奏,求助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措施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
筆者在多年的鋼琴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初期學習時都存在音準問題,由于音準不準確導致學生難以對作品進行深入理解與學習。所以,通過視唱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們對音準的關注,采用樂曲視唱來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特別需要指出,在彈奏時,教師也要同學生們一起反復的視唱,通過正確引導促使學生們準確掌握作品的彈奏風格。另外,通過視唱練習可以明確學習目的,一般視唱練習的曲目難度系數較低,但也需要學生對音樂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可以準確的表達出來。所以,視唱練習可以加強學生對作品的控制能力,提高彈奏時的情感表達效果。最后,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采用視唱的教學手段可以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曲譜,并更加重視曲譜中各種標記號的作用,通過教師的視唱可以使其準確掌握作品的節奏、旋律等關鍵因素,使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音樂作品的特性。因此,在鋼琴教學中,視唱練習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視唱教學,有效引導學生在視唱的訓練中掌握彈奏技巧,從而提升彈奏水平,強化對作品的感知能力,進一步提升音樂核心素養。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表明成功的鋼琴彈奏因素都有哪些,即鋼琴彈奏比較重視彈奏者的手指靈活情況、臂力以及腕部運動方式,在自身靈活性滿足基本的彈奏要求后,才能夠保證鋼琴的彈奏技巧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但是,在進行鋼琴彈奏的時候,學生們還要擁有對作品的識別能力,這種能力決定著情感表達的充分程度及準確度。所以,在進行鋼琴彈奏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彈奏的旋律準確程度以及音樂節奏是否穩定、音色是否飽滿。
通過練耳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們對音色的識別能力。由于在鋼琴彈奏中,辨別音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該能力可以決定音樂演奏的演奏效果。因此,提升彈奏者的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對音樂作品的便是能力,加深對作品的認識。所以,學生只有提高音色的辨別、識別能力,準確把握音樂的風格及特點,才可以在彈奏過程中將情感全面的表達出來。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適當的將樂理知識教授給學生,使學生的知識拓寬。由于樂理知識的內容比較廣泛,但是擁有一定的樂理基礎可以使學生們的音樂技巧得以提升。但是在教授樂理知識的時候,因為相關內容有較強的理論性,所以學生們難免會在學習中感到枯燥無趣,漸漸對相關內容學習缺乏興趣。這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所以,鋼琴教師一定要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的,并在實際教學中以教學任務為核心展開教學。教師不僅要采用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活動,更是要在音樂作品的教學中,準確把握其旋律變化。教師利用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提高樂理知識學習的重視。例如在教學中,教師采用趣味性的語言,或者創設模擬情景等。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為學生們播放相關知識的視頻講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提高學生對樂理知識內容的記憶。只有教師提高樂理知識的重視程度,促使學生主動加入到課堂學習中,才會做好視唱練耳訓練的充分準備。
鋼琴彈奏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樂理知識傳授,而是要把書本上的理論靈活的應用到現實彈奏中,使樂理知識成為自身彈奏的基礎技能,提高音樂核心素養。所以,在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們可以在學習中進一步了解樂理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并加強自身音樂技能訓練。例如,在鋼琴教學中,由于學生們的年齡層次相差較大,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對于部分抽象理論知識了解能力有限,而處于高職年齡的學生卻可以充分的理解其知識的內涵,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認知能力設計教學活動。鋼琴教師可以明確本次理論學習的實踐目的,并在理論教學后及時帶領學生去實踐,從而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的學習記憶,并有效的與實踐相結合。另外,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模擬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通過親身體驗結合不同作品或理論知識所產生的感受,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充分理解。由此可見,在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中,教師一定要不斷的完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授課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并消化理論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指法練習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一本名為《哈農練指法》的教材進行教學,學生只要堅持教材內容的學習,并不斷練習就會提高鋼琴彈奏時的手指基本。但是在此教學中,為了能夠提高課題教學效率,保障教學質量,教師采用視唱練耳的教學法,利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完成單一指法或節奏的學習。如在學習X X X 節奏時,教師可以將該節奏的練習進行適當的改編。即重新編成X X X X X X X X X X X X。同時將大切分節奏融入于此節奏的練習中,即x xxxx x x 或其他形式,當學生練習到一定程度后,教師便可以結合樂曲做節奏訓練,選取樂曲的時候,教師要首先把握本首樂曲的節奏難點,以及部分指法上的彈奏要點。如由莫扎特作曲的鋼琴曲《風笛舞曲》中的節奏彈奏中就存在彈奏難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哈農練指法》,并將樂曲中的節奏難點進行適當的改編。如X X X 就可以改編為X X X X X X X X。而在指法練習上,通常指法彈奏中有三種較難指法,貼鍵、跳音以及高抬指。為此,教師將哈農練習曲進行改編并要求學生用三種指法完成改編后的練習曲。當學生們在彈奏中漸漸的對樂曲的風格有了準確把握,而且也能夠在彈奏中準確表達情感已經后,教師便可以繼續對練習曲進行漸慢、強(弱)奏等改編處理,從而使學生們能夠在彈奏中通過視唱練耳增強音樂節奏感,把握標準彈奏指法。
在鋼琴教學中,不管教師正在進行理論授課還是帶領學生一同實踐練習,都是為了實現視唱練耳的課程教學目標。由于視唱練耳屬于音樂學習中的最基礎部分,學生可以通過此階段的學習培養音樂的樂感,提升音樂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可以將其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鍛煉學生劃分樂句的準確性。視唱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掌握,所以教師在視唱課中要著重引導學生把握作品的停頓點。以防止學生由于斷句錯誤而影響節奏感的把握,特別是在鋼琴彈奏的時候,學生雙手的協調性與其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強化視唱練習不僅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是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音樂作品的掌握能力,使學生的音樂素養獲得提升。例如,在鋼琴樂理知識教學中,學生學習到了節奏及節奏的類型。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理解節奏各個類型的相同之處與區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堂活動。教師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并向每組發放不同的器具。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器具的選擇最好來自于日常生活中,以促使學生的心理與音樂創造之間拉近聯系,讓學生明白音樂的產生,節奏的出現并不一定需要依靠專業的樂器。為此,教師準備了飯盒、筷子、杯子、空的礦泉水瓶子以及學生的課桌等,同時教師也帶來了一個鈴鼓。每組拿到器具后,教師需要規定器具的用法,其中飯盒、筷子、杯子用敲的形式,桌子可以用手拍也可以用空礦泉水瓶來拍。然后,教師挑選一名節奏感較強的學生拿著鈴鼓,依照節奏類型的學習順序,首先全音符,然后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再到八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依次順序打節奏,其余小組學生則跟隨著鈴鼓的節奏點用手中的器具敲打出同樣的節奏來。此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樂理學習興趣,更是鍛煉了學生的樂感,且在敲打過程中學生的聽覺神經與因拍打或敲擊器具時引發地觸覺神經的結合,會增強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強化學生對節奏的掌握。
在鋼琴樂理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強調樂理知識的學習及掌握程度,更是要帶領學生去實踐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自主完成視唱練耳的訓練,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教師可以通過主動邀請的形式,將學生們帶入到鋼琴訓練中,利用音樂旋律刺激學生的感官神經。并為學生增設不同形式的訓練比賽,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學生的雙手靈活度可以在反復的訓練中有所提升。另外,教師也要適當的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樂譜分析,通過觀察、吟唱等形式有效掌握作品旋律與節奏,了解不同音樂作品背后有賦予的情感特征,從而使學生對音樂鑒賞能力有所提升,并能夠在彈奏過程中充分展示作品的生命力,將自己對作品的情感感受通過旋律表達出來,而不是簡單的彈奏模仿。最后,教師要為學生們制定相關規則,如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們需要重視指法練習,依照樂譜標準進行作品的彈奏訓練等,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彈奏習慣了。并在反復練習一首曲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樂曲賞析,同種練習曲目的學生互相評價,結合自評與教師點評,學生們將自己在彈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整理在曲目本的題目右上角,每次練習的時候都可以掃視一下自己在該首曲目彈奏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的避免問題重現。通過多次反復練習,每克服一個問題,提升一個不足就可以劃掉一項,進而提高音樂彈奏的水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鋼琴樂曲教學中,教師采用視唱練耳的教學手段存在著必要性。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的及教學方向,把視唱練耳與教學內容及活動相結合,充分利用好視唱練耳的優勢,從而使學生們的音樂辨別力有所提升,促使學生可以掌握更多樂理知識及彈奏技巧,并讓學生養成好的音樂學習習慣。視唱練耳雖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內容,但是學生在學習中時常練習視唱與練耳可以有助于提升音樂作品的理解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學生提高鋼琴彈奏的感受力,全面發展音樂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