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妲 (湘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別是學習方式更加靈活、更加方便。在網絡教育資源的共享背景下,“微課”應運而生,并以其獨特的優勢倍受人們關注,進而獲得了蓬勃發展。在高職音樂課堂上,科學地引入微課資源,可以“活化”音樂教學畫面,向學生呈現出多樣化、簡單化、碎片化、可視化、趣味化的教學環境氛圍,有助于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學生可以接觸到包羅萬象的音樂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如此一來,高職音樂課堂完全沖出了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弊端,實現了音樂教學史上的一次劃時代意義的改革,對于大幅度提升高職音樂教學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鑒于此,本文著重探究基于微課資源的高職音樂課堂有效教學模式,以便更好地增強高職音樂教學效果。
所謂“微課”,它是一種以“流媒體形式”為主,圍繞某個知識點,充分展示教學內容而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內容是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為人們提供通俗易懂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習者自主學習,從而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關于“微課”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學習時間靈活,學習內容簡短,注重教學重點的展示,即從頭至尾要涵蓋整個教學活動的內容,不可缺失內容,這種微型課程通常是一系列半獨立性的專題,很短時間就會播放完畢。不難發現,“微課”能讓教學內容更加簡潔明了,便于學習理解識記概念和原理,但是微課并非適用于所有教學課程,這就要求在具體應用中慎重選擇,盡量將其應用于最適合于微課的教學活動。
長期以來,我國音樂教學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沒有任何創新點,學生一味地跟隨教師練唱,知識面狹窄,接觸不到更加豐富的音樂資源和教學內容。由于只懂得音樂教師講解的相關知識,缺乏教學內容的延展性,一旦遇到較難的音樂知識點,學生根本上解決不了,再加上教師不可能隨時陪在學生身邊,直接導致學生的遇到的問題未能及時解決,時間一久,堆積如山,壓力增大,產生厭學情緒。自從引入了微課,不但音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而且學生也可以自行查找資料,自主學習音樂知識,跟隨課件音樂練習歌曲,即使遇到問題,也可以迅速通過網絡資料得到解決,完全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
將微課引入音樂教學,是對音樂教學的全方位創新,增強了微課教學的趣味性,以多元化的微課資源幫助學生獲得更多音樂知識,整個音樂課堂將會變得十分活躍,充分濃厚的藝術氣息,特別是獨特的視頻欣賞為學生帶來了更多樂趣,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音樂的熏陶,深入認識并理解音樂的本質,有助于提升音樂學習者的綜合音樂能力。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不必花費更多時間進行指導,可以多收集專業歌手的演唱視頻,經過篩選,擇其優者而用之,將其反復播放,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反復觀看,一旦崇拜那位歌手,學生就會對音樂課堂產生極大興趣,學習熱情更加高漲,有助于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微課之所以倍受人們關注,原因在于它具有強大的教學功能,突出體現為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微課,可以形成簡短的音樂視頻課件,雖然時間較短,但是內容不少,甚至比傳統音樂課堂整節課的內容都要多,不僅包括書本教材內容,還涉及書本以外的音樂知識,使音樂教學內容變得多姿多彩,極具感染力。此外,在微課模式下,學生可以在課外自主觀看視頻,復習音樂課堂內容,達到牢固記憶,同時音樂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總結的關鍵知識點發布到視頻上,以供學生及時查漏補缺,掌握所有知識點,從根本上強化對音樂教學內容的鞏固。
高職音樂課堂是培養實用性音樂人才的重要場所,及時引入微課資源,也是音樂教學與時俱進的集中體現,但要遵循微課的授課規則。在音樂微課中,主要由三個最直觀的要素組合而成,一是文字,二是畫面,三是音樂,同時要確保結構緊湊、布局合理、畫面美觀、音樂動聽。在這些基本要求中,最難把握的就是音樂動聽,要求所播放的音樂本身就要悅耳動聽,切不可過于嘩眾取寵,應當與微課教學內容相得益彰,共同為音樂教學服務。可見,在高職音樂課堂中,微課的運用不但要突出其相關功能,還要突出其“精美”的運用原則。
對于微課本身而言,其中的“微”就是“微型”、“短小”的意思,它要求教學設計的課程視頻篇幅不能過大,而要短小精悍,內容具有概括性。在高職音樂課堂中,音樂教師一定要遵循“簡潔”的運用原則,每個微課的時間需要控制在五分鐘之內,且內容要簡明扼要,一事一議,細節部分劃分明確,語言必須簡潔,嚴格控制字數。作為高職音樂教師,必須采用既簡潔又精辟的文字,邊放視頻邊講解,注意引導學生思想問題,激起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以便在短暫的時間內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微課時間雖短,但是內容不可刪減,也就是不能縮短教學內容,每節微課都應當做到主題清晰、情節連貫且完整,包括引入、高潮和結論。換句話說,在高職音樂課堂中,實施微課教學,音樂教師必須堅持“具體”的原則,為學生準備一堂條理清楚、內容完整的音樂微課。從這方面來講,微課資源視域下的微課內容很有必要充分結合生活實際,或相關案例,從而將紙面教學轉為具體實踐教學,讓學生深刻體驗生活,感受人生。當然,只有選擇具體的主題案例,合理地設計微課視頻,融入音樂實踐,方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與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相比,微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于形象性,給人帶來一種生動、逼真的感覺,這也是音樂教師應當堅持的“生動”原則。音樂是一門藝術,除了歌唱者及其聲音,其余的內容既視聽不見,又摸不著,完全處于一種抽象的概念之中,一下子難以理解,容易讓學生知難而退。不過,微課可以營造一種生動形象的畫面,調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即便遇到問題,也不躲不避,反而會尋個究竟,只要教師精心梳理、創造懸念、巧妙設疑、不斷追問,都會讓學生對音樂課堂充滿好奇,愿意挑戰新的問題,獲得深層次的音樂知識。
高職音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唱歌基礎,只有節奏準確,才能唱好歌曲,否則會唱得一塌糊涂。在平時的高職音樂教學中,許多音樂教師也花費了許多時間傳授節奏知識,但是方法不夠科學,效果自然不理想。利用微課資源以后,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圖文并茂”、“生動音像”等優點,將音樂節奏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靈活掌握節奏的重難點,達到高效的音樂節奏訓練目標。節奏訓練對于音樂能力的提升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效的音樂微課教學可以激起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克服困難。
音樂教學離不開樂器演奏的內容,這是增強音樂表現力的關鍵環節,直接體現了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一般來說,樂器演奏有助于集體化音樂教學,但不利于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這是因為集體教學中的學生數量較多,后面的學生幾乎看不清教師的示范,難以增強整體教學效果,而微課教學則不同。將微課資源引入樂器演奏教學,教師可以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手形、指法,所有學生都可以看到,甚至可以反復觀看,整個展示過程猶如身臨其境,切實體驗最完美的樂器演奏,彌補了以往樂器演奏教學的不足,大大提升了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
音樂教學的目的在于將音樂作品唱出來,傳達到聽眾耳朵里,也就是歌唱能力相當重要,只有高效的歌唱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演唱目標。為了克服傳統音樂歌唱教學的弊端,解決高音示范不到位的問題,很有必要應用微課教學模式。在課前,需要設計好微課視頻,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內容,并賦以生動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播放視頻,讓學生從課堂的開始就融入到歌唱狀態;通過全神貫注的歌唱,有效把握作品的演唱技巧。這樣,微課的所講授的音樂重難點也會迎刃而解,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作用,不斷向原唱效果靠攏。
要想唱好一支歌曲,首先要學會鑒賞音樂,這樣才能評斷自己唱出的歌曲是否到位,能否打動人心。所以,高職音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微課資源的優勢來發揮學生這方面的潛能,對于學生今后的音樂知識增長和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在音樂微課教學中,可以采用視頻、音頻等多元化展示方式,植入教材以外的相關音樂知識,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音樂鑒賞,從而調動其音樂學習熱情。時間一久,學生的會受微課內容的滋養,其音樂鑒賞能力自然會大幅度提升。
總之,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微課的運行模式基本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提升,培養綜合素質較強的現代化人才。在新時代背景下,國際音樂藝術呈現出了百花爭艷的局面,我國音樂教育也要與時俱進,迎頭趕上發達國家的音樂教育水平,首先要轉變高職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主,引入“微課資源”,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創新性。當然,高職音樂教師也要創新高職音樂教學內容,合理地整合微課資源,以最為科學的方式開展微課教學,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增強其音樂實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