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蔚繁
(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呼吸及危重癥科 廣西 百色 533000)
根據國外資料報道在未給予血栓預防措施的內外科住院患者中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發病率為10%~40%,有10%的院內死亡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所致,所有入院患者中有1%死于PE,醫療糾紛中占10%[1-2]。所以說VTE 既是嚴重威脅住院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見疾病,也是醫院管理者和臨床醫務人員面臨的嚴峻問題。但同時,這類疾病也被認定是“最有可能預防的一種致死性疾病”目前國內外研究和應用較為廣泛的個體化VTE風險評估量表有Caprini 量表、Padua 量表、Rogers 量表、Autar 量表、JFK 醫學中心血栓評估量表等,其中前3 個量表得到了美國胸科醫師學會2012 年發布的第9 版《抗栓治療及預防血栓形成指南》(ACCP-9)的推薦,分別用于不同人群的VTE 風險預測評估。其中以Caprini 量表歷史最為悠久,且其適用于內外科患者,納入風險因素全面,驗證研究眾多,該量表是通過對患者既往高危病史、年齡、個人史、手術史及相關實驗室等綜合評分,判斷患者是否為高危人群。本文將就關Caprini 量表聯合D-二聚體早期評估PE 風險的研究新進展進行了綜述。
1.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易群教授為首的肺血管疾病研究團隊在國內最早針對Caprini 量表在中國人群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經比較,證實了Caprini量表在區分VTE 高危患者的優越性(78.4%的VTE 確診患者被評為高危或極高危,而Kucher 量表為8.9%,Padua 量表為23.3%)。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2009 年制定了《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3],推薦根據手術時間,患者年齡及有無合并其他危險因素來評估骨科手術后發生VTE的風險。而2016 年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對上述指南進行了更新[4],推薦應用Caprini 血栓風險評估模型來評估骨科手術后發生VTE 的風險。
2.國內有多位研究者也對各種VTE 風險評估模型在評估中國患者VTE 風險中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如張曉勤等對Caprini 模型在評估重癥住院患者VTE 風險中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發現其能較好的評估重癥患者VTE 發病風險[5]。張云鳳等[6-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也得到了類似結果。在外科患者中,有研究者驗證了Caprini 模型在評估膝關節鏡手術患者術后發生VTE 風險的有效性。劉曉涵[8]經大樣本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Caprini 模型在篩選內科高危VTE 患者中有較好的敏感性[8]。因此Caprini 量表在多個量表中準確性及靈敏度更高,更具有優越性,同時可應用于多個學科。Caprini 量表普遍適用于基層單位,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但其未進行全國性的推廣。2008 年及2014 年的《ESC 急性PE 診斷治療指南》均指出:血清D-二聚體的檢測對靜脈血栓的診斷有很高的敏感性。推薦其用于低中度可疑靜脈血栓的患者,若D-二聚體檢測陰性,則可排除PE 或深靜脈血栓[9,10]。經實驗研究血清D-二聚體可能是APE(急性肺栓塞)早期識別和療效最有價值的指標[11]。同時也有多位學者進行研究肯定了D-二聚體對PE 的應用價值[12]。D-二聚體已被普遍用于深靜脈血栓的篩查,其在PE、心肌梗死、外傷、手術、腫瘤、炎癥、穿刺損傷等情況時均可升高,但D-二聚體陰性基本可排除PE 等血栓性疾病,為排他性檢查項目,是基層醫院常規檢查項目,我院已常規開展。
3.此外,我國在2006 年國家“十五”攻關PE 規范診治方法的項目證實了PE 為我國的多發病,PE 的診斷主要依靠無創性影像學方法(CTPA)確診,綜合利用血漿D-二聚體、超聲心動圖、下肢靜脈B 超等協助診斷,但在基層醫院,因醫院條件不足,且患者經濟困難等因素,往往未能行CTPA,且醫務人員對該病認識不足,漏診誤診較多,故很多患者失去診斷及治療的機會。同時電子病歷系統已覆蓋太多醫院,由系統檢索患者相關危險因素進行評分將大大減少臨床醫師的工作量并提高評分準確性,同時可根據危險級別,電子病歷系統推送風險告知,能提高預防意識及高危患者的預防比例,減少VTE 的發生率。
4.小結
經國內外多家醫療機構研究證實Caprini 量表及D-二聚體在早期識別P E 的重要性,但目前尙缺乏聯合以上兩個因素并針對多民族聚居地區的P E 病人進行的相關流行病學研究資料,應用Caprini 量表聯合D-二聚體進行早期評估,在基層醫院尋找有效的診斷方法提高對疑似P E 患者的診斷率,減少患者治療負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