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云南省安寧市溫泉鎮陸軍昆明特勤療養中心 云南 安寧 650300)
特勤療養護理與常規的臨床護理是有較大的區別的,這主要是由于護理對象的特殊性,特勤療養護理所面對的主要是特勤官兵,這類人員由于長期在特殊環境下工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其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和損傷,使得其心理壓力和心理不適問題尤為突出,成為了護理當中需積極關注的一個問題[1]。特勤療養護理需從生理、社會、心理等多個角度對療養者進行干預,從而幫助其消除身心疲勞,促進其身心健康的恢復[2]。為了提高特勤療養的護理質量,筆者將敘事護理應用到其中,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4 月在我療養院進行療養的特勤官兵506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3 例。其中觀察組253例,男238例,女15例;年齡19~48歲,平均年齡(38.5±5.2)歲;包括戰略支援特勤官兵98 例、火箭軍74 例、海軍60 例、涉核涉毒特勤官兵21 例。對照組253 例,男240 例,女13 例;年齡23 ~50 歲,平均年齡(39.2±4.9)歲;包括包括戰略支援特勤官兵101 例、火箭軍72 例、海軍57 例、涉核涉毒特勤官兵23 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礎資料比較結果都沒有顯著差異性(P >0.05),二者可比。該研究開展前已經獲得了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照組實施常規療養護理,觀察組實施敘事護理,具體如下:
1.2.1 收集敘事資料 收集敘事資料的前提是護士要與特勤官兵構建起和諧、友好、相互信任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護士可在自然狀況下,觀察特勤官兵的狀態,并收集其真實客觀的敘事資料。
1.2.2 深入故事分析資料 在科室內成立敘事護理小組,以護理小組對收集到的敘事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對特勤官兵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資料進行分析,并結合專業工具,即使用護理管理ABC 方法對首要問題進行排序,并使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進行心理分析,從而對故事資料進行重要性排序和分析,結合特勤官兵的護理問題、心理評估結果,制定出合理的敘事護理方案[3]。
1.2.3 反饋處理和反思 根據每位特勤官兵的護理問題和個體差異性,靈活選擇合理的交流方式開展輔導。責任護士在每天進行查房時,與特勤官兵進行積極地溝通,并將敘事護理內容進行穿插、滲透,借助重敘重點故事,正向提問引導等方式來開展,期間可列舉與其切身經歷相似的實例故事。臨床研究和實踐均表明,對于特勤官兵來說,相同的職業特點、相似的經歷、相似的訓練條件等共同點,均能夠使其有歸屬感,從而在護理干預過程中產生積極效應。護理人員通過與特勤官兵進行交流輔導,能夠借助積極地生活觀引導特勤官兵紓解不良情緒,舒展心境。通過多次的交流輔導,并在每次結束后,護理人員積極進行反思,并與敘事護理小組組內其他成員進行集體分析和反思,對于所制定的敘事護理方案中的敘事方法、敘事內容、引導觀點等方面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修正和完善,以此來達到優化敘事護理方案的目的[4]。
1.2.4 敘事護理實施 敘事護理的實施可以借助多種方式開展,例如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包括特勤官兵與特勤官兵之間、特勤官兵與護士之間,都可以進行。通過聆聽、表達、體能訓練、心理團輔 、健步走、游覽名勝古跡等豐富的娛樂和生活方式來開展。敘事護理的開展不拘泥于場所、情境,可以滲透于療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1.2.5 效果評價 在特勤官兵結束療養之前,由敘事護理小組成員對其實施心理測評,并向特勤官兵發放療養護理服務質量評價表,與特勤官兵進行積極地交流與溝通,指導其填寫療養護理服務質量評價表。并在特勤官兵出院后,對其進行回訪。敘事護理小組成員綜合特勤官兵的以上信息,進行相應的總結和分析,對敘事護理實施效果進行評價[5]。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問題和不足,制定改善措施,進一步完善敘事護理,為下一步敘事護理實施提供參考。
數據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特勤官兵干預前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相當,P>0.05;觀察組特勤官兵干預后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特勤官兵的不良情緒水平比較(±s,分)

表1 兩組特勤官兵的不良情緒水平比較(±s,分)
觀察組特勤官兵的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特勤官兵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特勤官兵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觀察組特勤官兵的療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特勤官兵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敘事護理是護理人文屬性的延伸,為護理實踐提供了理論與實證依據,構建和豐富了護理專業知識總體,在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中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作用[6]。敘事護理在護理實施過程中著重關注護理情境,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該護理方法增強了特勤官兵在身心健康經驗中的自我控制意識的構建,為其恢復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正性干預措施,通過敘事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給予特勤官兵積極地心理引導和正性心理暗示,從而達到幫助其抒發胸懷,緩解負性情緒的目的[7]。而不良心理情緒實質上是一種消極的精神因素,對于促進特勤官兵的療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通過積極地緩解其不良情緒狀態,對于改善特勤官兵的療養效果具有積極地意義[8]。因此,特勤官兵通過敘事護理干預可獲得良好的身心狀態,從而促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
綜上所述,敘事護理能夠提高特勤療養護理質量,明顯緩解特勤官兵的不良心理情緒狀態,從而改善特勤官兵的生活質量,提高其護理滿意度。